分享

李茹:读书与观影相结合,阅读效果会更好!

 桃李庭芳 2022-08-02 发布于河南

读书与观影相结合,阅读效果会更好!

——观名著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小记

文/李茹

努力提升自己,永远比仰望别人更有意义。

阅读

观看微信“订阅号”上面的文章,忽然看到“名著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在线观看”这个标题,心里一阵惊喜,难道假期给孩子们布置的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还有电影版本?为了验证自己的疑惑,迫不及待地打开链接观看。

刚开始看,感觉与书中的内容不太相符,再加上又有很多内容说的是英文,要想了解还需要看屏幕上面的文字。心里有点不爽,正当我准备放弃之时,忽然《红星照耀中国》几个大字出现在了屏幕上,之后再看就与书中的内容一致了。原来前面的部分只是个引子,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前面有个“题记”或者“前言”“引子”之类的内容。

这部电影共有一个小时四十八钟的时间,整个过程与书中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更简单了一些,不过观看后感觉对书中的人物印象更深刻了。因为观看电影之前,我已阅读过这本书,当时读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出中考模拟题中的名著阅读题,那个时候读这本书只是蜻蜓点水,就为了寻找书中的出题点,所以感觉读一遍书,再观一遍电影,对人物认识更加深刻,比如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徐东海等人物好像就活生生地出现你面前一样。

由于假期安排学生阅读,所以我还想再把此书阅读一遍,于是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我又一次拿起这本书来读,你猜怎么着?我的感觉又不一样了。因为我看到书中的某个情节的时候,总会想起电影当中的某个片段,而且把此处的文字与电影中的人物的对话进行反复对比揣摩,这样一来,感觉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又加深了一步。至此,我就想着,瞅一个合适的机会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孩子们,先让他们观看,而且提醒孩子们可以与家长一块观看,观看后再来读这本书,或者已读过这本书部分内容之后再看这部电影,看看孩子们的感觉是什么?再与老师交流。不过,我还是认为,读书与观影相结合的方式来阅读名著,效果会更好,而且可以真正地做到对书籍“真阅读”。

举个例子来说一说——

电影开始有这样一个情节,斯诺坐在火车上,由于身上注射了所有用得上的疫苗,身体感觉有点不适,同行的车厢里的一个年轻人向前搭讪询问,于是二人聊了起来,当聊到“红军”这两个字眼的时候,年轻人身旁的那位慈眉善目、胡子花白的老者一句“莫谈国事”,让这两个说话很投机的人变得哑口无言。

(电影中斯诺与年轻人交流的画面)

看完电影,再读书时,可以发现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天亮了,我观察了一下同行的旅伴,见到一个年轻人,还有一位慈眉善目、胡子花白的老者,正坐在我对面啜着苦茶。那个青年人随即和我聊天,先客套了几句,然后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政治。我得知他妻子的叔叔是铁路职员,他拿着一张免票证坐火车。此行是要返回四川老家,他已经离家7年了。但他确定不了自己能否安然到家,据说在他家乡那一带有土匪。

“你是说红军?”

“不,不是红军,虽说四川也有红军。不,我说的是土匪。”

“红军不就是土匪吗?”我好奇地问,“报纸上总是叫他们'赤匪’或者'共匪’。”

“哦,不过你得知道,那些编辑必须管他们叫土匪,因为这是南京方面的指令。”他解释道,“他们要是称其为共产党或者革命者,那就说明他们是共产党的同伙。”

电影当中就几个简单的镜头与对话,书中就有这么多的内容来记叙,如果这样反反复复地进行阅读与思考,孩子们不会不对书中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这就是我观看完电影之后,脑海中最先冒出来的想法,也是最想告诉我的孩子们的读书方法:把读书与观看相同内容的电影结合起来,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你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会更加到位,你会从容应对任何一道关于本部名著的阅读题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