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曹魏 魏文帝曹丕文武兼备

 梦想童年594 2022-08-02 发布于江西

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在魏郡治所邺建宗庙,平定汉中后进爵"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其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 ,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7年。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汉献帝禅让,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辛未,曹丕受禅登基,定都洛阳,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开创士族政治之先河。

曹丕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好博弈弹棋,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多年来一直跟随曹操东征西战。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

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出台两项新政: 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第二项新政是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稳定社会秩序。同时,采取战略防守,恢复生产。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提倡节俭、薄葬,下诏禁止厚葬、淫祀。

曹丕重视文教。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黄初五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曹丕在延康元年命夏侯尚、徐晃招降孟达,大破刘封,收复蜀汉上庸三郡。

孙权曾向魏称臣,接受吴王封号。经过多次斡旋,魏吴最终走向敌对,曹丕三次亲征东吴,均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

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并且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统治,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毋丘俭征伐高句丽后,朝鲜半岛的一半地区也并入了曹魏版图。北部幽州的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6月28日)曹丕病重,诏令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睿。让后宫淑媛、昭仪已下的都各自归其家。6月29日,曹丕去世,时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曹丕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七年,虽然不出彩,但还是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的。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可惜死的太早了。

三国分为魏、蜀、吴:

魏220-266年 洛阳 河南洛阳 始于魏高祖文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蜀221-263年 成都 四川成都 汉昭烈帝刘备 刘禅

吴222-280年 建业 江苏南京 吴大帝孙权 孙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结果,形成了魏蜀吴并存的局面,这是社会大动荡后的一个喘息时期。这一时期,英才云集,纵横捭阖,角逐争雄,三国都试图统一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