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漫谈 | 牛郎织女为何三年就分手?——七夕节俗演变

 seawn 2022-08-02 发布于上海

全文共2217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原文刊登于“故事会”微信公众号  2018年8月21日;《意林文汇》2018年第17期

七夕·漫谈

牛郎织女为何三年就分手?

——七夕节俗演变

田兆元

如今的七夕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歌颂爱情的节日,但是它的节日内涵也并非生来如此,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演变。

原本并非婚嫁吉日

《荆楚岁时记》书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丰富的节日生活与节日神话,书中对于七夕的记述如下: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

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书中所述确定了七夕牵牛织女相会和民间女性乞巧两项内容。牵牛织女的故事从先秦绵延而来,已经累积了丰富的内涵,到秦汉时期,就有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到汉代,无论是汉画像,如河南、四川的牵牛织女画像,还是汉代的古诗歌,或是天文中对于牵牛和织女星象的判别,都说明这一神话习俗已经很流行了。织女嫁牵牛,应该就是七月七日的节日故事。牵牛娶织女的日子是不适合结婚的日子,因为他们的婚姻是一个悲剧。牵牛织女日缔结的婚姻最多能维持三年,这也是该故事婚姻中途被拆散的情节形成的禁忌。

既然是如此的不吉利,人们为什么还要过这个节日呢?这实际上是人们对于美好婚姻生活的一种期盼:通过艰苦的追求获得幸福的婚姻。牛郎织女经过努力得到一年一度相会的机会,为什么不参与庆祝,为什么不为他们祝福呢?牛郎娶织女的日子不好,这是一种合理的信仰,但是牛郎与织女相会,就一定是吉祥的。这应该是祈福的日子、乞巧的日子。

“三年之痒”的猜想

在神话中,牵牛织女的美满爱情持续了不过三年;后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中记载了七月七日乞巧习俗,其中说到在七夕祭祀许愿,三年后实现。

为什么多次出现“三年”呢?这显然是其故事情节的某种体现。结合睡虎地秦简“不出三岁”“三弃”等表述,三年之痒是牛郎织女神话的一个叙事母题。这是秦代以来牛郎织女故事的进一步世俗化、民间化。

三年这个故事的核心母题何解?这里试做讨论。古代婚姻,三月庙见: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礼记·曾子问》)

对于三月庙见的问题,有很多讨论,有人认为,这是通过三个月时间看女方婚前是不是已经怀孕,因为三个月是可以看出动静来的,以免新妇生下了婚前怀上的别人的孩子。春秋时期,贵族娶来的新妇,三月内是不能同房的,要等到三月庙见后才算正式结为夫妻。可能考察是不是已经怀孕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相互适应一下,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假如娶来立刻就同房,以后性格不合怎么办?或者有没有疾病,都可以在这段时间加以考察。

那么这个三年也是类似的一个习俗,即三年内,新妇是不是会逃走。逃婚是过去的普遍现象,造成家庭的不稳定。因此,三年,是考验婚姻是否稳定的关键期。牛郎织女故事中织女三年逃离,明显是一种逃婚,所以该故事是婚姻生活的一种记忆。很多的毛衣女故事,或者天鹅处女型故事都有这样的情节,体现出对于不稳定婚姻的不安情绪。从一而终是后来的观念,自由的婚姻才是古代婚姻的本质。牛郎织女类型的婚姻是一种偶然相遇的婚姻,当然是不稳定的,所以发生逃婚的情形很正常。因此,在乞巧习俗中,心中的秘密必须三年以后说出来,也只有过三年才会应验。这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三年母题的一种试解读,可以见出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的不愉快的记忆。

相约与相悦的节日

但是离异的婚姻也是不幸福的,尤其是已有子女的男女,渴望重聚便成为一种新的价值选择,故七夕相会乃是对于轻率分离的一种修正。因此,七夕是浪漫爱情与成熟婚姻的仪式性追求,也是对于过错的谅解。这是一种可能的故事原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牛郎织女故事,是受到外力压迫的追求自由的抗争,是对于两性生活的一种执着,因此感动着各个年龄的男女。

三年的禁忌,或者不得婚配的禁忌逐渐地转变。到了唐代,七夕有些狂欢节的味道了,同时有诗会宴请,很是热闹。诗歌开始大谈爱情,如白居易《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更有代表性的还是《长恨歌》,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可以作为七夕节文化转变的代表性作品: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是一次关于爱情的约会,以及七夕的誓言。如果说此前有七夕婚姻禁忌,在唐代则开放为两情相约与相悦。七夕节在这里已经真的成了情人节。

七夕的神话从天宫走到民间,由禁忌变成了狂欢。《长恨歌》的更大的意义在于,七夕节这样一个节日,已经成为帝王和民间同乐的民俗节日,打破了那种对于神话与信仰资源独享,或者阶层性享有的习俗界限,为族群认同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性保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