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应用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医案

 浪e飛舟 2022-08-02 发布于四川

经方应用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医案

杏林达人
2年前  
导读
本方为血虚寒凝兼胃失和降之证治。素体血虚,复因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故四肢失于温养而现手足厥寒;血虚寒凝,血脉不畅,故脉细欲绝(按之如丝而指下明显,将绝而不绝);又素有肝寒胃痛而兼呕吐之证。
点击播放 GIF 0.0M
组成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生姜半斤(切) 大枣二十五枚(擘)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吴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分,去,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方义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取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外散经脉之寒,以复脉回厥;加吴茱萸、生姜内温肝胃之寒,以除瘤疾。更有清酒以增强温通血脉、温散内寒之力。本方煎服法:将药物放入水酒各半的溶液中,煎煮,分5次温服。
既见手足厥寒,又兼内有久寒,但方中不加附子、干姜,却用吴茱萸、生姜,此因厥阴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附子、干姜大辛大热、入肾而温肾中之阳,且易化燥伤阴。而吴茱萸、生姜,宣泄芳降,直入厥阴,散寒而不燥伤阴液。
临证要点
主症:在当归四逆汤证的基础上,兼有脘腹冷痛、呕吐涎沫、寒疝囊缩等肝胃沉寒证。
病机:血虚寒凝,兼肝胃沉寒。
治法:养血温经,暖肝温胃。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医案举例
01
指端青紫
龚某,女,83岁。发热5天,头昏痛,口干苦,渴饮,大便3天未行,小搜色红而短,昨夜昏眩不能起床,四肢冰冷,体温38.3℃,苔白厚,脉弦有力。按厥逆一证属阳虚不能外达于四肢者为多,本证口干苦而渴,小便红,脉弦有力,与阳虚之厥显然有别。系病邪内入已深,郁结已甚,故作四肢厥冷。年事虽高,仍须解郁泄热,使邪去正复,厥逆自回。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6g,白芍6g,枳实6g,甘草6g,甘菊12g,黄芩9g。翌晨来诊,体温已正常(36.8),昨日大便二次,一宿安睡,今晨精神舒畅。续服上方一剂而愈。[广东医学,1965,(2):25]
02
手指坏疽
朱某,女。患肢端动脉痉挛病年余,两手指最初发白,继而青紫,发紧,麻木,厥冷,抽搐,置热水中则痛,右食指末梢破溃,中西药及针刺均未效。诊其脉均细弱,舌尖红,两侧有白腻苔。病属厥阴,外邪侵入则阴阳阻滞,不能荣于四末,故见脉细肢厥之症。乃投仲景当归四逆汤通阳和营,加吴茱萸、生姜泻其寒实之邪。服药16剂,指尖发紫大减,右食指疮口愈合,舌两侧腻苔稍减,脉已渐大。令其继续服用,手指坏疽人冬未发。[新中医,1983,(4):11]
03
痛经
万某,女,22岁。患者经来腹痛已有五年之久,曾服温经汤及调经诸药,收效甚微,乃请余诊治。自述平时身冷,恶寒,四肢酸软无力,小腹常觉不温,月经衍期,白带多而清稀,每逢经期,小腹剧痛,痛时足手冰冷,口不渴,时吐清涎,小便量多。查其舌质淡暗、苔薄,脉沉迟细弱。余认为证属虚寒逆经,欲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之。有人问温经诸方皆不应,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乃厥阴伤寒之方,用之何据?答曰:患者素体血虚,肝阳不足,久处潮湿之地,阴寒侵袭三焦,厥阴经寒,阳气不振,不通则痛。当归四逆是为厥阴伤寒而设,然而伤寒中最多杂病,女子又以肝为先天,厥阴之脉绕阴器而抵少腹,从其见症,当属厥阴虚寒,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而温而散,补而通,何疑也?处方:当归15g,桂枝12g,白芍15g(酒炒),细辛6g,大枣18g,木通9g,炙甘草6g,官桂6g,台乌9g,艾叶6g(炒),吴茱萸9g,生姜9g,加白酒一杯同煎。嘱在经前服本方三剂,下月经期前再服三剂。后六剂而愈。[新医药学杂志,1978,(3):7]
现代临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