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不自信的根源是什么?

 安喜的空间 2022-08-03 发布于上海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人是什么感受?
问题下紧跟着一长串回复,很是扎心:
羞于表达自己,喜欢说“也行、随便,都可以”;
总觉得自己相貌普通,不敢昂首挺胸地走路;
生怕别人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停留多一秒钟……
归根结底,成年人的不自信,往往来源于对自己的质疑。
《自信的力量》中有一句话:
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构建,这是一场需要耐心的艰难征途。
从现在开始,找出不自信的根源,用对方法,不再做自己人生的差评师。
歌手蔡依林曾坦言自己是一个很不自信的人。
她说:“走在路上会觉得别人投射在你身上的眼光都是不好的。”
对外在的关注太过在意,导致她变得焦虑。
其实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聚光灯效应”。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实验者,穿上图案奇怪、尴尬的衣服,参加一场和衣服完全不搭的活动。
活动结束后,实验者认为:
差不多有一半的人,注意到了自己的这身打扮,全都用奇怪的眼神打量自己。
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四分之一的人,注意到了他,远远低于实验者自己以为的。
人们往往会高估外界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认为别人会放大自己的缺点并嘲讽。
这一心理偏差,会造成不自信,导致精神内耗。
《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赵南希,原本是最被看好的实习生之一。
没想到的是,她的整个工作状态却是高开低走。
原因在于,她在工作的过程中,总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
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有一丁点儿的不得体。
哪怕是连同事没给她带咖啡这样的小事,她也要暗暗失落难过上半天,思前想后断定是自己哪里不好,才会被同事讨厌。
最终导致迟迟无法融入团队,辩论赛中也频频失误。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人生如此匆忙,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几乎无暇顾及他人。
你的念念不安,或许只是别人的匆匆一瞥。
要知道,真正的成长来自内在的驱动,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
保持清醒的认知,将注意力从别人转向自己。
因为一个人好与不好,与别人无关,只跟自己有关系。
不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放松心态,自然自信。
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体验:
努力了很久,但却始终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反复失败之后,就很容易陷入不自信,形成无能为力的思维。
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源于塞利格曼的一个实验:
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用电击打,这样狗就不敢动弹。
被反复电击之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会在电击之前倒地不起,痛苦呻吟。
即使把笼门打开,狗也不会逃走。
生活中,习得性无助产生的不自信,已成为很多成年人的通病。
网友@小企分享过一个故事。
阿虹大学读的英语专业,毕业后找了一份外贸业务助理的工作。
可谁知试用期还没过,就被解聘了,这件事打击了她的自信心。
她又找了几份工作,因为有了上一次的心理阴影,她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行。
所以工作状态也不尽如人意,总是表现得畏首畏尾,接连几次,都没有通过试用期。
后来有学长安慰她可能是专业不对口,就帮她介绍了一份她擅长的英语翻译的工作。
没想到阿虹却直接拒绝了。
她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上班,再也不愿意踏入职场。
自卑的人,习惯于从过往的失败中不断否定自己。
正所谓,再而衰,三而竭,越发认为自己不行,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根本。
古语有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时的困顿,并非没有破解的方法,大可不必还没做,就先否定。
殊不知,撞了南墙能回头,牛角尖里也能转弯。
改变和戒除才是硬道理,打破自卑的魔咒,自信前方就有曲径通幽的惊喜。
演员陈坤曾在《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一书里,写到自己其实是一个特别不自信的人。
他说自己时常担忧、焦虑,即便成了名、赚了钱,仍然带着一股厚重的自卑感,对生活缺乏安全感,慌张极了,有一种“我不配得到这些”的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的内心,既因为北漂生活的辛苦,也来源于童年留下的阴影。
单亲家庭的缘故,陈坤在学校时常受欺负。
后来,小小年纪的他出外打工挣钱,做过打字员,当过服务生。
曾经有段时间,特别敏感自卑:
被别人无视,会记恨;
被路人叫错名字,会愤恨;
就连自己天生的相貌也不接受,为了证明是实力派而把自己弄得很胖很丑,颇为纠结了好几年。
他说:“总觉得一切都不属于自己”。
一个人要自卑到什么程度,才会觉得自己连幸福都不配拥有。
心理学家史蒂芬妮·斯塔尔曾说:“一切弱点都与低自尊有关。“
低自尊的人,会感到害怕,会没有信心,会产生一种“我不值得“的感受。
随之陷入自我批评、自我责备、自我怀疑,让自己更加不自信、更加消沉。
然而,生活不是一趟没有尽头的苦旅。
或许我们没有那么好,但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真正的自信,是全面肯定自我价值,相信自己值得一切美好。
有心理学家说,自信其实很简单,就是内在 外在:
内在充满相信自己的强烈信念,外在形象能为自信加分。
成年人,要相信自己是有足够的能量,来跳出不自信这堵墙。
1.认识自我
希腊的阿波罗神庙,门楣的石板上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的确,人这一生,最紧要的不是关注别人,而是认清自己。
作家三毛曾讲述自己以前经常数学考试零分,曾经一度自卑。
但是她没有用自己的短板来否定自己。
她每天坚持写作,在写作上有了更多的亮点,逐渐找回自信。
唯有认清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才能收获真正的自信。
2.接受自我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自信不是寻求外在的认可,而是接受内在的自我。
事实上,一个人一定要学会接受自我。
接纳自己,绝不是放任自己,更不是躺平,甚至所谓的摆烂。
而是欣然悦纳自己的身体、能力和性格,不与真实的自己作对。
不因自身的优点、长处而自负,更不因某种缺点、失误而自卑。
正如诗人科恩所说:不够完美又何妨,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接受自我才是获得自信的正途。
3.激活自我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每个人的自我都像一个能量球,每一个能量球都想要伸展自己。
无论是谁,内在潜能被充分激活,生命的成长通道才会打开。
不怕试错——试错顶多是失败,不尝试就永远失败。
成就日记——把自己认为有成就的事记录下来,无论大小。
坚持复盘——清楚自己不自信的根源,准确定位,不纠结过去。
提升自我——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活大脑,身心放松,平衡精力,获得能量。
终身学习——多看一些逻辑思维和思辩论的书籍,敢于表达自己,才不会被别人牵着走。
积极社交——远离让你自卑的人和环境,多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高质量的链接和共振也能收获自信。
其实,从不自信到自信,往往就是觉醒之后迈出的第一步。
相信只要用心体会习得,一定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弘一法师悟出人生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何为自信,其实就是每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人生或许很长,过程也许不易。
不高估别人的关注,不否定自己的努力,不贬低自我的价值。
愿每个人,都能够打破执念,内心笃定;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始终不卑不亢,做一个自信的人。
作者| 乐在琦中,钟情文字,表达自己,梳理情感,致敬人生。
主播|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