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 创作是否只属于天才?天才是否不努力也能创造?常人是否努力也无益? 天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作者认为,天才一部分得诸遗传,一部分成于环境,一部分需要个人努力。 就个人来讲,遗传无法改变,环境每人都不一样,谈它们没有意义;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天才,而最容易显出天才的地方是灵感,所以作者只谈灵感。 灵感有三个特征:突如其来、不由自主、突然而去。这么说,灵感是神秘不可解释的吗? 作者用心理学中的潜意识,进行了解释。人有意识和潜意识,二者交替出现。“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的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动总攻击,一鼓而下敌。”进而说,“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这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努力后却没有感到进步的原因。 所以,“灵感是潜意识中的工作在意识中的收获。”虽是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准备,而是经过了潜意识的长期酝酿。 灵感是持续努力后的乍现。 在我们努力后感觉没有效果时,可以暂时放下,不妨进行其他工作或活动。这时,以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轻易解决了。就如爱因斯坦坐公交车看到伯尔尼钟楼时发现了相对论,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梦到一条首尾相咬的蛇而发现了苯分子结构的线索。所以,作者说,灵感的培养不必限于读书。人只要留心,处处是学问,功夫在诗外。 持续努力,尝试跨界,与其它活动发生联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养”,灵感才肯勤来光顾你,天才的冠冕就有可能戴在你的头上。 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