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心泵叶轮设计/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新用户52260gzy 2022-08-03 发布于上海

问题

离心泵叶轮设计/选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解答

离心泵叶轮设计/选择时,通常需要考虑能效、汽蚀性能、运行范围、材料、结构型式、使用工况、加工制造及成本等,具体如下:

1. 叶轮的比转速将决定泵性能曲线的形状、吸入比转速决定NPSHR值,并影响泵的效率。

对于离心泵来说,泵的效率与比转速的大小相关,比转速越高,泵的效率越高。因此,对于多级离心泵来说,应确定一个合适的比转速,在确保满足能效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泵的制造成本。

离心泵的效率主要由叶轮的水力设计决定的(当然与其配合的壳体设计也很重要),设计工程师应在本公司及吸收国内行同行水力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现今可以利用的设计及分析软件来设计叶轮。为此,设计工程师应了解叶轮的水力设计是否在近几年进行了迭代?然后可以使用一些较新的计算机程序来改进叶轮的设计。

叶轮的吸入比转速通常可以预测泵是否会遇到汽蚀问题。吸入比转速值越高,泵稳定运行区间越窄。对于运行区间波动较大的工况,如果未采用变频驱动,应特别注意,吸入比转速值不能太高。经验表明,离心泵吸入比转速值通常不应超过14400(m3/h,rpm,m)。关于这方面的详细信息,可参见《泵沙龙》文章“全面理解离心泵吸入比转速”、“吸入比转速解读及其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

相似定律可以预测改变叶轮转速或直径的影响。在设计叶轮时,必须熟悉离心泵的这些定律。

2. 叶轮材料的选择:必须兼顾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必要时应该考虑采用双相钢,因为大多数耐腐蚀材料对于泵叶轮的要求来说太软。

3. 叶轮结构型式的选择:闭式叶轮、开式叶轮或半开式叶轮。

闭式和半开式叶轮在离心泵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虽然闭式叶轮通常被认为效率更高,但这两种设计都各有优缺点,适合不同的应用。

闭式叶轮将叶片夹在两盖板之间,通常最适合“清洁”液体,即具有低到中等悬浮固体的液体。由于液流通过旋转叶轮的入口(eye)进入,然后以圆周/径向运动在盖板之间引导至出口,因此水力效率相对较高。此外,闭式叶轮需要配耐磨环,用于限制可能在蜗壳/导叶内从高压(出口)侧回流到低压(入口)的流量,这有助于提高泵的水力效率。不过耐磨环的存在,会带来维护上的问题(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必须更换)。

相比之下,半开式叶轮的流道与壳体之间有间隙,这可能导致液体不规则流动,并通过间隙泄漏到相邻通道。因此,半开式叶轮的水力效率通常较低。

与闭式叶轮相比,半开式叶轮往往具有更高的轴向推力。这是因为闭式叶轮前、后盖板上的作用力会抵消一部分。

与闭式叶轮相比,半开式叶轮没有前盖板,叶轮盖板后面成为了高压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半开式叶轮通常会配带背叶片或采取其它方式。

在运行一段的时间以后,半开式叶轮的叶片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将因磨损而增大。这会导致效率和出口压力的降低。

在大多数半开式叶轮泵中,可以调整转子本身来缩小这个间隙,这将会使泵的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相比之下,闭式叶轮的轴向调整对改变泵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不过,如果叶轮的出口中心远离泵的出口中心,会使泵的运行变得不够稳定)。

什么时候使用闭式叶轮、开式或半开式叶轮将取决于应用。闭式叶轮可以更好地补偿由于高的泵送流体温度而导致轴的热增长,并且由于较高的水力效率使其成为清洁液体、高温和节能应用的“首选”。

半开式叶轮更适合处理含固体应用,因为没有流体必须通过的叶轮“eye”,也没有带两个盖板的叶轮的尺寸限制。半开式叶轮的磨损可以通过转子的轴向调整来解决。

关于离心泵叶轮方面的更多信息,可以参阅《泵沙龙》文章“漫谈离心泵叶轮及其应用”。

4. 叶轮的制造方式:熔模铸造叶轮通常优于砂铸叶轮,因为可以使用熔模铸造工艺铸造复合曲线叶轮。复合曲线允许叶轮以较少的叶片磨损泵送磨蚀性流体。而最新的制造方式还有3D打印,其强度远高于铸造,但制造成本也会成比例增加。

5. 应用工况考虑:如果要用开式叶轮泵送低比重液体,可能需要使用无火花型金属来防止火灾或爆炸。这种应用中最好选择闭式叶轮结构,并且使用软耐磨环。

6.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还有一些变量需要考虑,例如总运行成本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