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律通则》及传统对格导读

 剑刚情柔 2022-08-03 发布于山西

《联律通则》及传统对格导读(二)

《通则》的制订,把握了以下三条原则:

一、开承性。指体现对联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千余年来长盛不衰,沿着中华民族深层的“尚偶”、“尚和”心理追求的道路,与相关文体(如骈文、诗、词、曲)的讲究、偶对术语交参互涵,适时适事,不断吐故纳新,所以获得了极强的生命力。现在社会进步,节奏加快,对联又以其言简意赅,易于应用,便于传诵,更加活跃起来。这一文化健康发展,急需科学的理论保证。本通则的制订,举国联人、姊妹文苑友朋千百人与力,取精用宏,探奥举逸,甄综各种讲究的利弊,把不必要的、繁琐的、与现实已脱离的讲究淘汰,把适用的、有利发展的讲究更理智地继承下来。哲人有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自信、自强,此即其一端。

二、时代性。一切科学,乃至各种条法,都要随时代的进步发展而变化,哪怕它在原来是甚为先进的,也要因时而有所扬弃,即所谓“醇璃一迁,质文三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对历史上不成系统如零金碎玉的规则,经过古今联作或对仗语料的检验,写入条文;习惯作法,适用而未见诗联家们谈及的.抽象出来,列入条文。决不简单抄用前人术语概念。从试行、颁发后的楹联创作、评鉴看来,是符合实际的,传统对格导读

已在很大程度上放开了束缚,路子宽多了。

关于要不要联律,我们考察了近百年许多资深的语法学、修辞学、汉语音韵学、文体学,乃至诗律学、对联学专家的观点,没有一个人把对联格律说死,也没有一个人说对联不要格律,这是基本事实。

三、层次性。虽说对联文化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很广的学问,对联文体又是高雅的优良传统文学艺术形式,读者、作者最多,应用、传播最为普遍,但由于教育、习尚、文化的时代着力点不同,爱好而并不创造、应用而不深解的人为数不少。为使它健康发展,普及提高的任务还是很重的。推广对联知识要分层次,不能一开始即讲那些高深的、涉及语法学与修辞学才能处理好的问题。

第一步,“基本规则”,主要针对初学,属“知对联”、“习对联”的初阶。这些基本的对法,遵循的语法修辞体系,与整个社会语言的使用相合,时代使然,不得不尔。循此,完全可以作联,甚至作出上好的佳联。虽然往深处探求时,词性的要求,在事实上有很多可以突破之处,但对于初学者我们不得不把这种方法当成联学“ABC”“人之初”。因为我们很难让学生或欲入联门的初学者,去接受什么叫联绵词、联绵词的相对可以不拘泥于词性,以及上百类的对式。即如学数学,必须要通过基础的“算数”、初等数学才能达到高等数学。《通则》针对所有爱好者,必由基本 的规则开始。

第二步,“传统对格”。把古代词类虚实两分能为今用的部分都包括进来,所以基本规则先用了“对品”,“品”就是类,我们

多 用“品”字,包含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 按现在语法对词性的分类(即名丶动、形、年 代、数、量、副、介、连、助、叹、拟等),要求 词性相对方可成对;第二方面,传统文章运用骈词俪句,不断优化形成的稳定格:第三方面,前人属文缀偶习用并传至今的对仗种类。我们把这三种词语“对法”,视为对仗品类,每一种相合都为“对品”。品字怎么来的?陈望道先生“类”与“转品”是一回事,蔡元培先生也说过,相对“要取品性相近的”,《汉文典》“字品”指“词类”。

在掌握了基本规则又懂得了传统对格,创作的属对造语即进入了妙境。(待续)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