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26条诸家解说

 小柴胡汤 2022-08-03 发布于浙江

第226条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哕者,咳逆是也。《千金》曰∶咳逆者,哕逆之名。胃中虚冷,得水则水寒相搏,胃气逆而哕。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此承上条不攻亦哕之义也。若其人胃中虚冷,不能食者,虽不攻其热,饮水则哕,盖以胃既虚冷,复得水寒,故哕也,宜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温而降之可也。

【集解】

喻昌曰:表热里寒,法当先救其里,太阳经中亦用四逆汤,其在阳明更可知矣。此条比前条虚寒更甚,故不但攻其热必哕,即饮水亦哕也。

汪琥曰:若胃中虚冷不能食,饮水则水寒相搏,气逆而亦为哕矣,法当大温。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要知阳明病不能食者,虽身热恶热,而不可攻其热。不能食,便是胃中虚冷。用寒以彻表热,便是攻,非指用承气也。伤寒治阳明之法利在攻,仲景治阳明之心全在未可攻,故谆谆以胃家虚实相告耳。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本条同225条同讲。

水寒侮土,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以水济水,必发哕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阳明中气为足太阴,故太阳初传阳明,往往上湿而下燥,故有攻下太早,损其中阳,致胃寒脾虚,腹中腹满不能食者。此时下湿上燥,渴欲饮冷,一入于胃,即不能受,而发为哕逆,前于潮热条下,已略举大概。然亦有不待攻下而胃中虚冷不能食者,则中阳自败,胃底消融水谷之胆汁,视前证更为微薄,所以饮水即哕也。此时急需半夏乾姜散以温之。如独阴上僭,将成反胃者,尤当用吴茱萸汤以抑之,附子理中以和之。当知胃中虚冷为主病,哕为因病,要非寻常治哕之橘皮生姜汤、橘皮竹茹汤所能奏功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承上条,论述胃虚寒证。因为消化功能在于阳气的活泼,胃气的鼓动,现在胃里虚寒了,他当然就不能食了。不但不能食,连喝水都成问题。饮水则哕,那么如果稍微的喝一点儿水他就哕。为什么会哕?本来胃里就虚冷了,再喝一些水,水又属于阴的,所以不但不雾化,而水也不能消,水寒之邪就加重了胃中的虚冷,所以就作哕。伤寒和杂病不可分的,这一条是讲杂病。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胃中虚冷,当然就不能吃东西了,这前头不也有吗?「阳明病,不能食者,名中寒」。那么胃虚它就要停水,停水它就不能吃东西。咱们现在治关于胃病不愿意吃东西,大家都认为是脾虚,里头有停食停水了。这个时候胃中虚冷了,虚指的是胃气虚,同时呢有寒,所以它搁个「冷」字,而不能吃。那么你要饮水呢,由于胃气虚,水也不纳,它要哕逆的。当然这更不能吃泻药了是不是。这应该都是虚寒在里的病,不应该搁这地方。

王付【释疑解惑】  

怎样理解“胃中虚冷,不能食者,与水则哕”?

答:㈠张仲景论“胃中虚冷”的目的是突出“不能食,与水则哕”的病变证机。㈡辨识“胃中虚冷”的核心是突出病变部位。㈢辨识“不能食”的病变证机是阳明虚弱,寒气内结,浊气不降。㈢张仲景论“与水则哕”的目的是突出病变证机不仅是虚寒,还有水气内停。㈡辨识“与水则哕”,即以“水”而寓阴寒,病证表现特点是因寒因水而加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