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姬者,鲁侯之女,灵公之夫人,太子光之母也,号孟子。(“声姬”即颜懿姬,鲁国人,齐灵公吕环的夫人(齐灵公(?-前554年),多谥为齐孝武灵公,姜姓,吕氏,名环,齐顷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前581年-前554年在位。齐灵公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齐灵公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齐灵公即位之初,尊晋为霸主,后来渐渐脱离晋国摆布,欲争霸于天下。自齐灵公二十四年起五次伐鲁,均无战果。齐灵公二十七年,晋国以齐国叛晋伐鲁为由,帅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灵公亲自率师御敌,大败而归。),没有生孩子,颜懿姬的侄女鬷[zōng ]声姬为媵,生公子光,立为太子。声姬号声孟子。)淫通于大夫庆克,与之蒙衣乘辇,而入于闳(巷门),鲍牵见之,以告国佐。(庆克,齐桓公之孙,公子无亏之子,庆氏,名克。庆克穿着女人的衣服,坐着辇车,进入宫(城)中,与声孟子幽会,被鲍牵看见,告诉了国武子。庆克的行为纯属上梁不正下梁歪。齐灵公这个人就喜欢看女扮男装,弄得齐国大街小巷男不男,女不女。)国佐召庆克,将询之,庆克久不出,以告孟子曰:“国佐非我。”孟子怒。(“国佐”一作国差,齐国的上卿,谥武,故称国武子。国佐谴责庆克的无耻行为。庆克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后来他告诉声孟子,他被国佐谴责的事情。声孟子闻听大怒。一场因淫乱引起的祸乱,就这样开始了。)时,国佐相灵公,(当时国佐为齐灵公的相国。齐灵公七年,国佐与高无咎帅齐师助晋,随即又与诸侯伐郑。“齐国佐见,其语尽。”[《国语·周语下》]“尽”就是尽心竭力协助灵公。)会诸侯于柯陵,高子、鲍子处内守。(齐灵公八年六月,诸侯在柯陵会盟。(春秋时期郑国西部地名)“高子”即高无咎。“鲍子”即鲍牵。因诸侯会盟,两人守国。)及还,将至,闭门而索客,孟子诉之曰:“高、鲍将不内君,而欲立公子角,国佐知之。”(灵公归来,声孟子诬陷高无咎、鲍牵两人“不纳君”,想要立公子角为太子。而且国佐也知道这件事情。齐灵公又娶宋国仲姬、戎姬两姐妹,姐姐生一子,“角”。《史记·齐太公世家》称:“戎姬嬖,仲姬生子牙,属之戎姬。”)公怒,刖鲍牵而逐高子、国佐,二人奔莒。(齐灵公听一面之词,盛怒之下,鲍牵被割掉了膝盖骨,即受刖刑。高子、国佐两个人逃跑到莒。)更以崔杼为大夫,使庆克佐之,乃帅师围莒,不胜。国佐使人杀庆克,灵公与佐盟而复之。(是年冬,齐灵公派崔杼和庆克率师围莒。国佐使人把庆克杀了。齐灵公只好与国佐坐下来谈判,灵公无奈,与国佐盟于徐关,复国佐之位。)孟子又愬shuò (恐惧)而杀之。(第二年春,灵公使士华免,刺杀国佐于内宫之朝。灵公又使清人杀国佐之子国胜。)及灵公薨,高、鲍皆复遂杀孟子,齐乱乃息。(齐灵公去世,高无咎,鲍牵把声孟子杀掉了。太子光即位。至此齐国的内乱才算平复。还是“十年不晚”)诗云:“匪教匪诲,时维妇寺。”此之谓也。(这里引用的诗歌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其意在于借此说明,长舌妇,不尊教诲,挑拨是非,祸乱国家。) 颂曰:齐灵声姬,厥行乱失,淫于庆克,鲍牵是疾,谮愬高鲍,遂以奔亡,好祸用亡,亦以事丧。 译 声姬,是鲁侯的女儿,齐灵公的夫人,太子光的母亲,号孟子。孟子和大夫庆克私通淫乱,她让庆克穿上女人衣服蒙住头,乘坐她的车子,进入进宫的夹道时,鲍牵看到他们,便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国佐。国佐召庆克,想询问这件事情。庆克很长时间躲着不出门,还告诉孟子说:“国佐责备我。”孟子听后非常生气。当时国佐是灵公的宰相,在柯陵与诸侯会见,高子、鲍子守在国内,到灵公归来,快到的时候,他们关了大门,检查来客。孟子借机说:“高子、鲍子不让国君回国,准备立公子角,国佐知道这件事情。”灵公大怒,剁掉了鲍牵的脚,赶走了高子和国佐。高子和国佐逃奔莒国,灵公改以崔杼为大夫,让庆克辅佐他。于是,率领军队围攻莒国,结果没有取得胜利,国佐派人杀了庆克。灵公和国佐盟誓,恢复了国佐的职位。孟子又不断抵毁,最终国佐还是被杀害。灵公死后,高子、鲍子又都恢复了职位,便杀了孟子,齐国之乱才平息下来。《诗经》中说:“匪教匪诲,时维妇寺。”(意为没人教诲王学坏,皆因听了女人的话)说的便这个。颂文说:齐灵公的夫人叫声姬,行为不正喜淫乱,与庆克私通少顾忌,鲍牵痛恨受牵连,借机陷害高子和鲍子,他们只好逃亡国外,孟子喜欢害人造祸乱,最终因此而丧命。 析 这个故事中的声姬,至少做了三件坏事:一是和庆克私通,且大胆无顾忌,竟然敢偷偷让庆克进宫淫乱,如此大胆的偷情,至少不能说她是一个守妇道的女人。二是因为她在偷情时被人发现,她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借机陷害影响她偷情的人,她借关闭大门例行检查来客之机,以背君反叛的罪行,陷害对她不利的人,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发现她私通之事的鲍牵被砍了脚,想询问与她私通的庆克的国佐逃奔莒国。三是当灵公与国佐和好后,在孟子的抵毁下,国佐最终还是被杀害了。 从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声姬孟子,她之所以要陷害别人,是因为那些人发现了自己的隐情,她陷害别人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更不是为了公义,而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私欲。正由于孟子陷害,才让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可见,孟子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以置公义于不顾,可以不顾及国家利益,只是不择手段的想方设法报复那些看不惯她偷情淫乱的人,这样的女人,当然不能说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赏 在刘向的眼里,女人如果是“孽嬖”一定是因为“淫”,但是想想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想法的女人靠什么征服世界?能不利用自己的颜色的能有几人?在典型的男权社会里,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想要在社会中弄出点动静,“淫”是最有效的办法。所以历史上,封建卫道士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总结出一条教训:“万恶淫为首”。正是掌握了这一点,所以在经历了很多“惨痛的” 教训以后,要求女人“三从四德”,根据这个标准,最得到推崇的女人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不苟言笑,冷若冰霜,特别是在做爱时要表现出十分不情愿的样子,最好是万分厌恶的样子,这样就会受到尊敬,关键就是通过这样的行为就能表现出“不淫”,女人不淫就让男人放心。 但男人不需要克服自己的“淫”,在男权至上的社会,男人的理想状态是,娶一个冷冰冰的或者直接是性冷淡的女人做妻子,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尊敬,再找几个花枝乱颤的小妾,以满足自己的自然属性,如果还不足意,还可以到更加肆无忌惮的花街柳巷充分享受作为第一性别的乐趣。 可惜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女子的“三从四德”虽然已经在《周礼》中纲领性的提出,但现实生活中却是孔子先生说的早已:“礼崩乐坏”,有极端遵守“三从四德”的规矩女人,更有无视传统道德规范的另类,就拿齐国的女人来说吧,不论是嫁出去的,还是娶回来的,在齐国,总难免会犯“淫”的毛病,本篇的齐灵声姬其实是最不著名的一个,什么齐侯女儿卫宣公姜,齐侯女儿鲁桓文姜,齐侯女儿鲁庄哀姜,齐侯女儿鲁宣缪姜个个都是“万恶淫为首”的代表,《左传》里基本都有记载,可齐灵声姬就没提,不知刘向老先生是从哪里挖掘出来的。不管从哪里挖掘出来,我们还是开始话说吧。 《左传》没提声姬,而是提了她的儿子公子光,是这么说的,齐灵公在鲁国娶了个夫人,名叫颜懿姬,没有生下孩子,但她的陪嫁侄女生了,就是被立为太子的公子光,刘向说声姬是公子光的母亲,那么,就可以认定颜懿姬的侄女就是声姬,声姬既然生了太子,自然地位会有很大提高,母以子贵么。但后来齐灵公宠幸的是另一个女人,名叫戎子,戎子也没有孩子,但她的陪嫁姐妹仲子生了儿子公子牙,戎子把公子牙过继到自己身边,为了永保地位的尊崇,就想利用自己现在的得宠地位,把公子牙立为太子,灵公果然答应了,戎子很高兴,兴冲冲的跟仲子显摆,没想到不仅没有收到预料的效果,反而被泼了冷水,仲子说:“这样不好,偏废了常规的礼仪是不祥的,在诸侯面前也不好交代,因为公子光是在诸侯会盟期间宣布的。如今没有来由就废掉,那是不把诸侯放在眼里,这样就是故意找麻烦,国君有一天必然会后悔的。”但戎子不听,还认为仲子见识短浅,不为今后计,在灵公面前施展魅力,灵公一高兴当即说:“在我而已。”意思是说选谁当太子那不过是我一句话的事,我喜欢哪个女人,哪个女人的儿子就可以当太子。果然,声姬的儿子公子光被赶走,戎子、仲子的儿子公子牙当了太子。此举正应了仲子的话,很不祥。 没过多久,灵公病了,病的很厉害,权臣崔杼悄悄把原太子光迎回来,在朝堂之上再次立为太子,此时的灵公再也显示不出“在我而已”的权威,任由崔杼摆布,恢复太子地位的公子光,对把他拉下储君地位的戎子恨之入骨,二话不说,当了太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戎子,还不解恨,把那戎子的尸体公然摆在朝堂之上,此举就被君子们看不惯,《左传》上就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意思是国家的法律对妇人没有专门的刑法,即便是有一些刑法,那也是不能用在朝堂以及集市上的。 齐灵公在戎子被杀并摆在朝堂之后不久就死了,公子光经过立、废、再立的曲折过程,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国君,是为齐庄公。那个没当了多长时间太子的公子牙被赶到了句渎之丘。按说公子光当了国君,母以子贵,声姬此时应该地位尊贵,其实不然,恰恰是公子光杀掉戎子之时,也是大臣们杀死声姬之时,为什么呢?现在就分解。 被刘向称为鲁侯之女的声姬,号孟子,和我们尊敬的孟轲先生用的一模一样的两个字,让人很有异样的感觉,那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养浩然正气”的大男人亚圣孟子居然和“淫于大夫庆克”的孟子在名字上连在一起,太滑稽了,我们还是继续说“淫于大夫庆克”的孟子吧,让那个光辉典范离女孟子远一点。 灵公的女人太多,分到孟子,还是说声姬吧,说孟子别扭。分到声姬身上的“君恩”自然就少了,但声姬是一个不甘于宫廷寂寞生活的女人,各种机缘使得她和大夫庆克暗通款曲,背着灵公偷情实在是刺激,俩人幽会时是“蒙衣乘辇”,就是打扮的跟蒙面大盗似的,以为谁也认不出来,但效果跟一叶障目差不多。在又一次“蒙衣乘辇”的过程中,就被大夫鲍牵看见了,于是告诉了上卿国佐,国佐以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就准备招来庆克问个究竟,到底做贼心虚,做盗花贼更心虚,庆克吓得不敢出门,悄悄告诉孟子:“国佐非我。”孟子大怒,而不是胆战心惊,看来是孟子在宫廷里的地位,以及在灵公跟前的地位还是很可观的,毕竟是太子的母亲,孟子很有头脑,当然不能明目张胆到灵公那里告状,说我和庆克偷情,被国佐他们看见了,他们刁难庆克,那不是找死吗?毕竟于情于理不在孟子这一边,但咱可以把理转移到这边。 机会来了,当时国佐陪同灵公在柯陵参加诸侯会盟,国内留下高子和鲍子(鲍牵)守卫,等灵公和国佐参加完国际会议返回齐国时,宫门紧闭,假装跑出来的孟子声泪俱下,对灵公控诉:“高子鲍子不准备侍候君主您了,他们准备立公子角为国君,这件事国佐知道。”好家伙,一石三鸟啊!这个女人不寻常,灵公一听,大怒,不由分说,先把那鲍牵“刖”了,就是把脚砍了,然后放逐了高子、国佐,二人逃到莒国。 “江山代有人才出”,没了你什么高子、鲍子、国佐,我还有别人,那就是崔杼,崔杼为大夫,辅助他的人就是孟子的情人庆克,庆克心里还不踏实,毕竟知道他和孟子偷情的国佐还在,总是一个随时引爆的导火索,于是撺掇崔杼收拾国佐等,庆克以国家的名义发兵围攻莒国,没想到没打胜,反倒被国佐杀死,国佐回国,灵公似乎想起了国佐的好处,和国佐恢复旧好。但孟子哪里肯饶恕杀了自己情人的国佐,别看你国佐身为齐国上卿,但比起能吹枕边风的女人,不过是“在我而已”的小意思,孟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灵公耳边说了几句什么,国佐就被杀了。 可怜齐国上卿、大夫就因为盘问国君夫人的私情招致杀身大祸,以及砍去双脚的酷刑。此恨绵绵无绝期啊,直到有一天,灵公“薨”了,剩下的高子、鲍子才有机会,管他三七二十一,管他是不是新任国君的母亲,先杀了解恨!于是孟子被回国的高子、断脚鲍子杀掉。 刘向说,杀了孟子以后,“齐乱乃息”,其实不然,公子光成了齐庄公以后,齐乱是再起,那就到了说齐东郭姜的时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