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蓝深度研究!这几个品种占据了半壁江山,各省利润相差68倍

 笑大 2022-08-03 发布于湖北

2020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

1471万亩,3420万吨

分别占全球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比例

40.6%,48.3%

甘蓝(结球甘蓝),也称洋白菜、圆白菜、包菜、卷心菜、椰菜等。甘蓝叶球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产量高、耐贮运等特点,逐渐成为我国餐桌上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目前在我国各地普遍种植。

甘蓝品种类型及产区布局

主要品种类型

栽培茬口可分为早春保护地栽培、早春露地栽培、越夏栽培、秋季露地栽培及长江流域越冬栽培等类型;

熟性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类型;

球形一般分为尖球(牛心)、扁球和圆球3种类型。

目前甘蓝种植模式多样化,通过利用不同栽培季节和不同熟性品种与相应的栽培技术、种植区域相结合,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我国甘蓝四大产区

目前我国甘蓝优势产区可分为4大产区:北方甘蓝优势区、长江中下游甘蓝优势区、西南甘蓝优势区及华南甘蓝优势区。

文章图片1

其中,北方甘蓝优势区品种主要是圆球类型,少数为扁球类型;长江中下游甘蓝优势区品种主要是扁球和牛心类型,圆球类型面积逐年增加;西南甘蓝优势区品种以扁球和牛心类型为主,云南有部分圆球类型;华南甘蓝优势区品种以扁球类型为主,部分圆球类型。

全国甘蓝种植类型的变化来看圆球类型在南方市场面积逐年增加,扁球类型面积逐步减少;牛心类型作为南方甘蓝的特色类型,品质较好,未来有渗入北方市场的趋势和潜力。

在原有高山及高原冷凉地越夏种植的基础上,华北及西北冷凉地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主要外运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满足夏季消费。这些区域在品种选择上往往更重视供应目标消费区域的消费习惯,促进了南北方不同类型甘蓝品种的相互渗透。

甘蓝品种

自2017年实施非农作物品种登记以来,截至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75号公告,我国完成登记甘蓝品种400余个。

在新品种井喷的时代背景下,主导国产品种仍然占有市场优势。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中甘系列品种仍然占据国内甘蓝市场的半壁江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苏甘系列牛心甘蓝保持为南方牛心甘蓝的主栽品种,西南农业大学选育的西园系列在西南占有一定市场。

中甘系列

YR中甘21

1、高抗枯萎病:特别适合甘蓝枯萎病重灾区以及老中甘21产区升级种植。

枯萎病是危害甘蓝生产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甘蓝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致病菌引起的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将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且无法根除。)

文章图片2

2、整齐度高:该品种整齐度高,单球质量约1.0kg ,特别适合基地大面积种植,易机器集中采收。

文章图片3

3、早熟、商品性好:生育期50~55天;外叶椭圆形,绿色,蜡粉少;叶球圆形,绿色,商品性极佳,卖价高。

2019年-2020年在多地进行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9453斤。

文章图片4

中甘628

该品种早熟,生育期54天左右;外叶圆形,绿色,蜡粉少;叶球圆形,绿色,单球重约1.0kg;中心柱长度中等,约为球高的一半;叶球内部结构细密,结球紧实,耐裂性中等。亩产量可达9300斤。

1、抗逆性强:陕西关中地区2019年早春天气异常,倒春寒频发,导致当地多个早熟春甘蓝品种出现80%以上面积先期抽薹现象,损失率达100%。同期,中甘628在当地只有10%左右的抽薹现象,表现出优秀的抗逆性

文章图片5

2、适应性广: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辽宁、内蒙古、甘肃、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区春季露地种植。华北地区(以北京为例)春露地参考栽培期一般在1月15日~30日温室播种育苗,3月25日~4月10日定植露地,5月15日~6月5日收获。

文章图片6

苏甘系列

苏甘65

牛心型甘蓝,越冬栽培生育期155天左右,中熟,植株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强;外叶蜡粉重,球色绿;典型单球质量1.4kg左右,产量4600kg/667m2左右,冬性极强,春天不易抽薹。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栽培一般10月初播种,翌年5月前后上市。该品种结球紧实,耐裂球,可根据市场需求提前或延后分期采收。

文章图片7

西园系列

西园秋丰

耐高温,耐裂球,田间抗黑腐病,品质优良,叶球扁圆形,外叶蜡粉重,叶球绿色。该组合先后在重庆、四川、北京、广州、武汉等地区进行区域试验或试种栽培,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品种适应范围较广。

文章图片8

该组合在6月下旬播种,10月下旬采收,属于早熟秋甘蓝品种。该品种耐热、抗黑腐病、耐裂球,是重庆地区夏秋高温季节栽培甘蓝的一大突破,推广价值和生产潜力较大。

文章图片9

西园冬秀

西园冬秀为扁圆形冬甘蓝品种,在重庆、四川等地有良好的适应性,田间黑腐病抗性较强,耐寒性强且耐裂球,该品种在8月上中旬播种,次年的1月下旬或2月上旬采收,亩产量可达8450斤,能较好填补春节期间的蔬菜供应需求,具有很好的市场竞争力。

文章图片10

当前我国进口的甘蓝种子主要在越冬和秋季这2个茬口上,但受种子用量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这2类品种的种子进口量不足甘蓝种子年用种量的10%;而且近几年随着我国育种水平的提升,一些本土品种呈现上升趋势,比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耐寒越冬甘蓝思特丹在湖北产区近年种植面积较大。

目前国内市场上甘蓝品种繁多,但多数为模仿性、同质化品种,缺少真正的原始创新品种,在细分领域深耕不够,不利于甘蓝育种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随着品种类型的多样化,想要做成年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大品种已属不易,能够在特定区域占据一定市场的“领袖式”品种已是好品种。除了国内优势科研育种单位,国外及部分国内育种企业选育的品种也颇有特色及竞争力,比如日本泷井的寒将军、日本米可多推出的美味早生、先正达的先甘系列等,均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甘蓝市场情况

甘蓝价格趋势

根据国家商务部内贸统计监测平台数据显示,甘蓝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一年中价格随季节出现两次波峰、波谷小周期。

文章图片11

数据来源:商务部内贸统计监测平台(2019-2021)

2019年,4月份上市的甘蓝价格全年最好,11月份上市的甘蓝最差。2020年,甘蓝价格的两次波峰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波谷分别出现在5月和12月。2021年,2月份和11月份的甘蓝价格出现波峰,波谷则集中出现在5月份和12月份。

整体而言,2019年至2021年间,甘蓝类蔬菜价格呈波动增长的趋势,价格峰值由上半年向下半年转移,春甘蓝效益出现较为严重下滑

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上半年甘蓝价格较为低迷,长期低于2元,下半年开始回升,至第44周(11月中旬)升至峰值,之后再次开始出现季节性下滑。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