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升书法艺术的审美水平?这些知识是书法审美的必要条件

 书法古今 2022-08-03 发布于陕西

书法审美,自古有之。

人们在书法活动中,审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假如你在观看书法作品时,你的审美思想就要参与其中。如果你的审美水平与所看作品的高度一致,或才你的审美思想要高于所写作品,那么你就能一眼看出这幅作品的好坏。反之,就要提升你的审美水平了。

审美虽说属于美学范畴,但在书法审美中,它却属于书法艺术的审美,是一个狭义的审美范围。但在这个狭义的空间里,也是要对审美者提出如下要求的。

第一,参与审美活动时,你必须要有书法史的知识。

书法史,是文字发展史,在文字形成过程中,它是记录者,也是缔造者。早期的甲骨文“是一种很成熟的文字”(李泽厚),但随着人们生活和实践的需要,这些文字又逐渐进行演变,形成了金文、钟文、石鼓文等大篆书体的写法,再到后来,又有了小篆、汉简、隶书、章草、小草、草书、楷书、行书等。

如果在审美过程中,一个人不懂得这些书法常识,就不能谈到书法审美,因为在专业人士的眼里,人家首先要看这幅书法作品的出处,也就是说,人家这位作者学的是哪个书体,学的是谁,而一个不懂书法常识的人,就说不出来,更谈不上去审美了。

第二,参与审美活动,也要对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书法名家和碑帖有所了解。

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很多,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但在书法史上能有一席之地的人,却也不是很多。可以沿着书法史的脉络进行研究学习。如李斯就是小篆书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名碑如《峄山碑》、《泰山刻石》、《碣邪台刻石》等;隶书名作《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等;楷书方面还要知道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唐代的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及元代的赵子昂等人。

不止是每个名家,还要对各个书体有所了解。了解书体中的代表性人物。如小楷的代表人物是钟繇,行书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他的代表性作品除了一些手札外,还有《圣教序》等,楷书代表人物主要在唐代,这些都是学习或者欣赏书法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参与审美活动,还要对历史、哲学、文化有所了解。

书法史与历史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文字发展史其实就是历史发展史,每一个书体的发展、变化和演变,都是在历史的时代中进行的,因此,想要了解书法发展史,就必须要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例如秦代进行“法治”改革,文字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统一文字”后便形成了小篆的写法,等等。

为什么要学习一些中国哲学知识?其实,中国哲学就是书法的集中体现。书法中包含着很多的哲学原理,大小、黑白、疏密、收放、方圆等等,这些矛盾的关系就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而人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往往都要把这些原理运用到书法作品中,如此一来,书法才有了美的可靠性,这是书法艺术审美的最为基本的参与要素。

文化是最深刻的书法审美元素。文化怎么能从书法作品中看出来?它似乎很玄乎,但人们所总结出来的,就是书法意境方面的看法。你的看到的书法作品,是否有更深的境界、是否能打动人?都是意境给出的答案。意境主要表现在文化上,人的学养、修为、阅历、情操、思想等,都是属于意境的范畴。一个人境界不高,学养不足、见识短浅、缺乏情操,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也就没有较高的意境之美了。

第四,参与书法审美活动,也要了解书法基本技法书写的原理和要求。

书法首先是写出来的,书法中的诸多要求,也首先是考察点画、线条、用笔、用墨、章法、形式能力的,如果一个人不太懂得点画中的技法要求,他一定也看不懂书法的这些基础,比如点画的质感是什么,质感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人写出来的线条总是漂浮的,而有的人的线条是厚重的,是富于立体的,这些都是衡量书法作品好坏的重要一个考察因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