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说不清讲不明”被诟病?张卫东30年科技攻关揭秘“黑箱”

 菌心说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中医药有效,

但作用原理不为人所知,犹如神秘黑箱。

但“药物临床有效,背后一定有它的机制。”

张卫东始终是这样想的。

当年的药学系也有西药方向,

但张卫东选择了中医药。

张卫东的导师曾与屠呦呦一同

参与研制出抗疟新药。

从青蒿素的研究模式出发,

张卫东致力于创新药物和中药复方的研究,

采用与西方研究思路不一样的新范式。

他从2004年起16年科技攻关,使上海最大的中药品种麝香保心丸实现了30%以上的年增长,2020年产量达25亿粒,单品种销售达到22亿元,产业规模列全国中药微粒丸制剂产业第一。

他为国内60家企业的40个中药方剂提供技术服务,超过2.5万家医院的1.5亿人次使用相关产品,累计销售额169亿,近3年新增149亿。

他的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201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是2022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张卫东

文章图片1

无法用科学语言解释中药为什么有效?

张卫东揭秘“黑箱”

从1988年读硕士进入到中药行业,一开始,张卫东只有一个研究方向:按照青蒿素的研究模式,从中药里面发现有效成分,最后把它发展成创新药物。

这是他当时的第一个想法,也一直坚持到现在。

文章图片2

张卫东思路上的第一个突破是在中药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还不清晰的背景下,也就是还无法用科学语言解释中药为什么好?为什么有效?

他的思维从东西方药物研究的路径差异中开出了花。

新药新在新靶点,没有新靶点就没有自己的原创新药,而当时没有一个靶点是中国人发现的。

文章图片3

“西方一直讲药物靶点,我们一直在讲中药有效,我就想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从有效出发,回过头来找靶点。而不是从靶点出发,筛选化合物找药。和西方走不一样的路子。”这是张卫东教授团队探索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路径,把中药的作用机制讲清楚的同时不断探索着新的机制。

张卫东从西方的“以靶筛药”中探索出适合中国的“以药寻靶”新思路。

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张卫东率先提出了

基于中药的创新药物研究策略:

解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发现中药作用新靶标

验证新靶标功能与结构优化

研发创新药物

走出了一条

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药物研发之路。

采用化学生物学技术创新性利用中药活性成分进行分子新靶标的发现,张卫东发现20余个活性成分的新靶标。他利用自主发现的新靶标,成功开发了2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面向中药行业的卡脖子问题

张卫东也曾一头雾水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但其疗效显著但成分不清,机制不明,质量难控。

复方药物研究无路可走时,当初如何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张教授你能做吗?”

“我估计我做不了。”

这是21世纪之初,张卫东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办一位领导的对话。在当时,上海还没有一个产值过亿的中药品种。

文章图片4

事实上,如何用科技使药品增产?一直也是中药行业的卡脖子问题。

而对于中药复方的研究,当时传统的方法是一味一味药把里面分出来多种成分。可这麝香保心丸有七味药,研究的困难之处不言而喻。

“复方是很难,目前还没有路子可以走,没有方法可以借鉴,但这也是个机会,你自己探索方法、探索路子,这个周期可能很长,但你只要往前踏出来第一步,你就离终点近了一步。之后,下一个人再来,他再往前走一步,咱们就不断往终点接近。”

张卫东被这番话打动,他觉得如果大家都不迈出研究复方的这个第一步,那么整个行业就永远停在原点。

于是,张卫东决定试试看。

张卫东最终做到了

真正把一个中药复方用科技语言说清楚

但当时,面对一个中药复方里面几千个成分,用传统思维方式去研究很困难,有两个重要转变使张卫东的研究得以继续:

转变一,整个研究思路的转变。张卫东决定不再用传统的方法把复方的每个成分分出来,而是采用系统的研究方式从整体上去看复方里到底有什么。但这个思路的实现就必须要有方法和设备来支持。

转变二,引进高效液相质谱仪。张卫东回顾,当时购置了国内为数不多的一台高效液相质谱仪,将仪器利用到中药研究中。过去,分离100个中药成分的研究需要三年时间,1000个成分就要花上十年。有了科学仪器,中药成分可以实现瞬间展示在图谱上。

此外,对于如何说明中药成分有效,张卫东有了第二个研究设想——利用生物网络来研究中药复方。

文章图片5

张卫东从“中医不把人体分成细胞和器官而是当成一个整体的理念”中得到灵感,正逢当时国际上刚开始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而中药复方这一整体理念与系统生物学给了张卫东启发。

2010年,张卫东团队写出了第一个关于利用生物网络来研究中药复方的论文,这是国际上第一篇利用生物网络来研究中药复方的论文。

基于中药整体观的特点,张卫东首次提出系统生物学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策略与方法,构建了中药方剂现代研究体系。

中药复方终于有了作用机制的研究新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麝香保心丸一直在国内中医药科技排行榜里面排名第一的根本原因。”随之,麝香保心丸成为上海第一个产值过亿的中医药品,张卫东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文章图片6

如今,在中药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张卫东获得:

仙黄颗粒和藤络宁胶囊

2项新药证书,临床批文 7 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治疗冠心病的中药一类新药“黄芪甲苷”

已完成 III 期临床研究;

研发国内第一个进入 FDA II 期临床的

多发硬化症治疗新药 ZD03

正在 FDA 开展 II 期临床研究。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 41 项,

国际发明专利 7 项;

基于中药创新药物的系统研究

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了麝香保心丸作用机制的成功模式,在武汉疫情严重、国家需要科技工作者助力的紧急时刻,2020年大年初三张卫东团队承担了国家三药三方任务的第一方:清肺排毒汤的研究。

张卫东介绍,清肺排毒汤比麝香保心丸多了两倍的中药成分。课题组大年初三接到任务,大年初四开始研制,一个多月就把工艺指标参数全部得到。此次研制清肺排毒汤的过程中发现了该复方药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的一些新的成分和机理。

文章图片7

至今,张卫东完成麝香保心丸等 30 余个中药大品种的现代研究,揭示了这些复方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协同作用机制。

在国际领域,张卫东还出版了首部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研究中英文专著 2 部;申请发明专利 35 项,授权 26 项。

在张卫东看来,要用科学理论把中药说清楚,讲明白,做新药要“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坚持三结合原则,即“结合中医理论、临床疗效、人用经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做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

文章图片8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