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媒体都在报道有关作家李迎兵获得首届张爱玲文学奖的消息,对李迎兵取得的成绩,记者发自内心的祝贺他。毕竟,一个作家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着实不容易,个中艰苦也只有作家冷暖自知。 记者认识李迎兵是在2008年初,那时,记者还在一家文学期刊主编一本文学期刊。那时,李迎兵送了记者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温柔地带》。自那以后,我们有了断断续续的联系。2013年5月1日,记者应邀出席了他的新书《狼密码》的新闻发布会。今年“十一”刚过,当记者从其他媒体得知,他的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获得首届“张爱玲文学奖”后,于是在微信上对他表示了祝贺,并对他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关他的三个“关键词”。 山药蛋 李迎兵,笔名吕梁、毛毛,出生于山西吕梁,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发源地。“山药蛋”派著名作家马烽、西戎的成名作《吕梁英雄传》就诞生在这里。山药蛋,其貌不扬,但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吕梁山区又是山药蛋的主产地。这样的文学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李迎兵。 当问及是什么原因激发他去写作时,李迎兵说:“一个是个人的气质,另一个是家庭的影响。我爷爷抗战时参加过游击队,与日本兵面对面在老家河滩打过交手仗,后来当过老家柳林和碛口的市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以及县里武装部的部长、组织部部长等。1963年,爷爷在县委副书记的职位上病逝。我父亲喜欢看小说,爷爷给我父亲的零花钱,他都拿去买书了。他买了一箱子的书。因此,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己喜欢上了阅读,继而喜欢上了写作。从上小学起,就开始写日记,到中学时,就开始写小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李迎兵中学毕业,无事可干。父亲是吕梁市供销社的,在供销社里面有个内部招待所,所以让李迎兵去招待所当服务员。当服务员时,他没事就看书、写作,写了将近20万字的作品。由于是招待所的临时工,后来吕梁市建筑公司招工,李迎兵就选择去了那里,毕竟那是个国营单位。 “当时我考试第一名,但差点单位就不要我,因为我戴眼镜。”李迎兵说,去了以后,师傅不喜欢我,周围的工人也不喜欢我,说一个城里来的小孩,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却戴上了眼镜,跑来搞建筑不搭调。我到工地后,当了工人,干的是瓦工。其实,那时我对那个行业也不是特别感兴趣,所以干起来很吃力。瓦工干了一段时间,就在工地上拉灰配料。在那里干了几年,后来又转到钢筋工,学了点技术。 在建筑公司当工人期间,李迎兵写了《两人世界》这篇小说,参加了县文化馆的比赛,获了一等奖。李迎兵说:“虽然没有变成铅字,但是,海报贴在了县城中心位置的十字路口。我每天下班后,都要去看看,后来有两三天下雨了,我还自己给重新贴上去。工地上的工友知道后,都说我“厉害”。后来,我又写了《告别》,发在了县文化馆主办的《石壁》杂志上,那是我第一次发表文章。 在《石壁》杂志发表文章后,李迎兵就和山西省作协的祝大同老师联系,去他家里,把作品的手稿交给他,让他提意见。那个时候风气很好,很单纯,虽然作品没有发表,但对李迎兵表现出的潜质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还让李迎兵在他家吃饭,并且叫上一些青年作家陪李迎兵一起吃。 北漂 1995年,李迎兵来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举办的作家班进修。由于受到大都市文化气息的感染,1996年的春节,李迎兵都不想回老家过年了,从此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 他住在亚运村洼里南口七八平米的一间小平房里,甚至连一个月70元的房租也交不起,最后把褥子和被子卖了5元钱买包子充饥。他曾在建国门附近一家餐馆打过工,在打工的过程中,写出了短篇小说《温柔地带》。他曾在公交车上逃票去安定门北师大同学柳红文那儿蹭饭吃,去借下个月的生活费。最难忘的一次是,他到北太平庄血站卖血回来,怀里摧着一百多元钱,舍不得坐公交车,步行差不多二十站路回家,走到半路感到头晕,就到一个小餐馆要面汤喝,餐馆一位大姐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没有要他一分钱。至今,他还记得那位大姐慈祥的面容。 1997年12月4日,李迎兵在中国政法大学做了《流浪与文学》的演讲。 1998年从北师大进修后,李迎兵在鲁迅文学院任《中国少年作家》编辑。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而言,这样的工作是非常适合他的。他一边看稿子,一边创作。1999年冬天,与书商签订了长篇小说《校园情报快递》的出版合同。 李迎兵说:“在鲁院工作期间,上午要看十篇稿子,然后每篇要写三百字的点评。从中午一点开始,就给书商写,每天一万字。” 2000年3月,李迎兵的第一部校园小说《校园情报快递》出版。出版后,当李迎兵在北京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看着自己的书摆到醒目的位置时,感到是件最开心快乐的事情,就像你的孩子,分开以后,又突然见到了,有种惊喜,感到生命的另外一个附体的存在。 2002年开始任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李迎兵说:“那时,我四处投稿,都没成功。直到后来的1996年冬天,我把稿子投给了《滇池》,当时《滇池》副主编张庆国老师将采用通知寄给我,说是稿子被采用了,在1997年第2期《滇池》与《小说月报》主办的栏目'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发出。小说发表后,引起反响,《山西文学》闻风而动,开新生代作家研讨会时,邀请我去了,发了《滚雷》,自那以后,《温柔地带》被二十余家省市刊物转载。” 李迎兵说,在北师大学习期间,收获非常大,因为有不少名家来讲课,比如梁晓声、邹静之等,感觉离名家很近。站在一个很高的平台,认识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提升得也很快。后来到鲁院,又是名家荟萃。2006年,李迎兵在鲁迅文学院当时常务副院长胡平老师和副院长王彬老师介绍下加入了中国作协。他说,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跨越。 在鲁院,断断续续干到了2009年,后来因为函授班停止招生,他就出来了。2010年,李迎兵通过特殊人才引进,进了山西某文联,有了正式编制。2012年10月,李迎兵长篇小说《狼密码》推出上市。
张爱玲 2016年10月3日,李迎兵以200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获得了首届张爱玲文学奖。 据了解,张爱玲文学奖是由张爱玲国际文学研究会和亚太晴朗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国际性汉语文学奖,是在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逝世20周年纪念日发起的,旨在褒奖优秀汉语文学作家作品。李迎兵的作品是从389部海内外参评作品中经过初评投票遴选出14部作品后唯一的获奖作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张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著名剧作家、文艺理论家曲润海,中国煤炭作家协会副主席、冰心奖得主老九等发来贺信,一致认为李迎兵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所展现的主人公命运,是一代人的象征和缩影。小说探索的开放文体,有着极具冲击力的标帜作用。 当记者问到“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时,李迎兵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文学可能真的什么也改变不了,它会把你的精神耗尽,即使是文学天才,也不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结局。但我还是认为文学是人类灵魂的灯塔,它会为你指明方向。只要你能坚守,文学就一定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待文学,我们既要接受它对我们的陶冶滋养,也要接受它带来的磨难缺陷。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把文学贬得一无是处。我说过,文学所抒写形象化的生命历史,也许因为某种文字符号的记载,才得以有了某种程度的延续,乃至流传,展现其明亮倔强的光辉。文学的价值也许正在于此。不管你经历什么,只要你还活着,你还在写作,那就是最大的价值。千万不能放弃,文学的力量就在这里:即便身体被世界伤害,灵魂也会永远高尚。” 李迎兵说:“实际上,在我身边,我小说中的这些故事都真实地发生过。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拜金主义很严重,除了钱,啥都不信。当然,钱很重要,维持生存必不可少,但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放弃所有底线。在现代化过程中,有很多东西是对人性的异化。沈从文笔下单纯质朴的'翠翠’不见了,她们都被现代化了。当然,我说的可能比较夸张,时代的主旋律还是以健康为主的,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矛盾的,文学要做的就是穿透这些现实,看到灵魂的全部真相。写作的时候不能去坏留好。” 当谈到张爱玲时,他说:“张爱玲的决然和不合群,是一种自我的保护。张爱玲只有在写作中才是安稳自在的,快乐自由的。张爱玲选择她自己的方式,比如逃离,来应对现实世界强加给她的压迫。张爱玲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够了。她的精神是自给自足的。她不需要过那种儿孙缠膝的生活,也不需要看儿媳妇的眼色过日子。因此,张爱玲在用写作来达到她所要达到的精神高度,她想要达到的彼岸世界。你的灵魂,包括你的生命意识活动(思想情感交流),通过文学的形式达到了永生不灭。因为,灵魂只是暂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百年生命长度里,所以追求中的信和诚至关重要,一种高尚的精神,也是一种本能的天性。当然,在伟大的人物身上这种天性发挥到了极致。大多数人可能无法理解。” 如今,李迎兵是著名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山西某文联专业作家。已发表文学作品三百多万字,主要著作有《温柔地带》《雨中的奔跑》《美人归》《狼密码》《校园情报快递》等。他曾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师大、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大学、太原师院、吕梁学院等高校作过百场文学演讲。 《温柔地带》在《滇池》与《小说月报》合办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推出,多家文学刊物转载。长篇小说《狼密码》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参加首届山西省文博会书展,并在北京召开新书发布会,入选晋版优秀图书、年度好书推荐等排行榜,在《文艺报》、《神州》、《河北日报》等主流文化传媒发表相关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