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涵城语文】谈 诚 信

 涵城语文 2022-08-03 发布于福建

作文原题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请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议论文。

【范文一】

谈诚信
吴梓睿
传统教育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秉承的美德。诸多名家大儒,都留下了关于诚信的警句:“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些金玉良言,自古以来为人们口口相传。
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十分重视诚信,将其作为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大多数情况下,诚信都是促进社会进步、民生和谐的优秀品质。可是,真的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信的老实人吗?
对于这个问题,早在古代,就有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而且,这位先生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他正是中国古代的“精神领袖”“国民老师”——孔子。他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儒家讲坛上的巨星们,竟也认同这看似逆天下之大道的言辞。孟子则认为这类老实人“有小信”而“无大义”。
我初看这番议论时颇觉震惊,但仔细一想,又觉这或如数学上的“负负得正”。孔子的本意,是认为对于能传播正能量的事,我们必须要讲信用,即“小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若这种诚信是向小人、匪徒所做的许诺,那就毫无意义;有时,不加选择地告知他人真实情况,反而好心办坏事,甚至在“战场上”挫伤了士气。
东晋时,大将桓温就当了这么一回“失信执行人”。当时,他领兵北伐,凯歌高奏,但由于补给被切断,军队面临着被全歼的危险。若此时说出粮草不足的真实消息,原先士气大盛的晋军极有可能从精神上被击溃。于是,桓温将沙袋伪装成米袋,运入军营。此举令将士们一扫疑虑,放手一搏,也使以为稳操胜券的敌军大惊失色。虽然好像失了“诚信”,但这件事一定有资格成为和南门立木、曾子杀猪一样的佳话。
历史上,生活中,这种“失信”的例子不计其数。导师向高斯隐瞒了作出正十七边形的难度,换来了“数学王子”对千古难题的攻关破解;我们被小混混约架时,与其“打输住院,打赢坐牢”,不如掌握证据、机智报警。这些乍看是失信的行为,反而是不亚于诚信的正确行为。
关于守信的重要性,前人早已用各种生动的例子以身作则,因此我不再赘述。这番谈诚信,我更想说的是:守信用也要讲方法。对于利于他人、促进社会发展的诺言,自应坚守;不利于正义或挫败人心的“言必信”者,则无必要,我们应当讲究传承诚信、实践诚信的正确方法,让这一美德促进“大义”,才不失为正确地讲诚信。

【范文二】
谈诚信
刘飞燕
“人与人的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
古往今来,诚信都是文人墨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我认为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根本。
待人接物,唯有“诚”字当头,才能赢得信任与认可正所谓“人背信则名不达”,若你待人诚实友善,不欺瞒,不轻视,将一颗诚心双手奉上,那别人便容易被你的精诚所至打动。千百年前,刘邦项羽相争,论武略,刘邦自是落败于后者,但刘邦懂得以“诚心”换“民心”,入关后与手下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取得主动权,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守法守约,便是诚信的一种表现。
再回看浩瀚的历史长河,更有曾子杀猪,商鞅城门立木等守信守义的典范,曾子与商鞅的功成名离不开“诚信”二字。
有些人以为诚信可有可无,是沉重的拖累,会使人丧失一部分利益,失去诚信也未尝不能活。但事实却告诉我们,失信的后果能有多么严重。
古有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无故点燃烽火,失信于众诸侯,失信于天下,最终自食恶果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再如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第十位苏格兰国王、第二位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查理一世,执政期间各种苛捐杂税,已然让群众心中怒火重重,而他竟为了增税失信于议会,最后引得人民群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统治。查理一世也因此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下场可悲可叹。
诸如此类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正印证了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的一句话: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作为中国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更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在生活中,我们当自觉守信,用自己最真诚的模样面对世界。若有诚信、约定,就要尽所能付诸行动,不欺骗师长朋友,对身边的人坦诚相待,践行诚信之道。
我们当以诚为根,以信为本,让诚信之花结出果实。

【涵城语文】郑重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