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元如何做投资(12)-预付款项1

 三元核心策略 2022-08-03 发布于四川

      上一篇我们聊到应收账款,它是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它是一项债权资产,具有未来收款的权利,同时也是一项风险资产,具有未来收不回款项的风险,因此我们在企业研究中非常重视应收账款的分析。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另一种债权资产—预付款项。

      预付款项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依然以火锅店为例加以理解。

      火锅店生意红火,最近突然流行一款网红爆款菜品,几乎每桌必点,但这个菜品的供应商很少,他们对该菜品的突然蹿红没有准备,因此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供应商为了解该菜品的需求量并做好生产计划,要求火锅店提前一个月订货并付全款,考虑到该菜品的火爆,火锅店接受了供应商的要求。由于需要提前一个月付款,次月才能收到货,这种先付款后拿货的行为就产生了火锅店的预付款项。

      接以前的案例,本月顾客消费金额200万元,原材料成本为80万元,员工工资30万元,折旧摊销为10万元。假设该企业本月预付货款的金额是10万元,我们来比较一下现款结算模式和预付款项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现款结算模式:

      利润表很简单,营业收入为200万元。扣除营业成本、费用等后,税前利润为80万元。所得税按25%计算,则税后利润为80*1-25%=60万元,缴纳所得税为80*25%=20万元。

      现金流量表中,企业经营收到的现金等同于营业收入,即为200万元,因为采购和支付员工工资流出现金110万元,缴纳所得税流出现金20万元,折旧摊销虽然对利润产生了影响,但实际不产生现金流出,因此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0-110-20=70万元。

二、预付款项模式:

      由于利润表的编制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因此这种模式下的利润表和第一种情况没有任何区别,结果同上。

      现金流量表中,因为本月提前支付了下个月的货款10万元,因此采购和支付员工工资流出现金120万元,缴纳所得税流出现金20万元,折旧摊销虽然对利润产生了影响,但实际不产生现金流出,因此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0-120-20=60万元。

      看到这里,两种模式已经产生了经营结果的差异,我们将两种模式做一个对比:(单位:万元)

模式

现款结算模式

预付款项模式

营业收入

200

200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200

200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80

90

所得税金额

20

20

净利润

60

60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70

60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种模式的营收净利润一样,即预付款项不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确认。但预付款项模式下,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流出增加,并导致净额减少,企业账上的现金也减少了。

      问题又来了,提前支付的这10万元货款去哪里了呢?它在财务报表中会怎么体现? 这就引入了今天我们重点分享的会计科目-预付款项。预付款项一般是指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购货款或预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价款和材料款。简单点说就是先付款,后拿货。预付款项和应收账款都是一种债权资产,但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性质也有所不同。简单理解应收账款是下游欠公司的货款(钱),下游需用货币清偿,公司有未来收钱的权利;预付款项是上游欠公司的货,上游需用商品、劳务或完工工程来清偿,公司有未来收货的权利。

      预付款项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常见的案例:购买期房。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需要先向开发商支付房款,待建设完成后我们再验房收房。对我们来说,先交了钱,但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收到房,先交的钱就成了我们的预付款项。

      我们一起看看预付款项模式对当期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现款结算模式中,资产科目的货币资金项下会增加70万元,而固定资产、长期资产因折旧摊销会减少10万元,因此总资产增加60万元。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资产增加了60万,负债没有变化,股东权益增加了60万(当期净利润未分配)。

      在预付款项模式中,货币资金会增加60万元,同时固定资产、长期资产因折旧摊销减少10万元,同样根据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股东权益增加了60万元(当期净利润未分配),负债没有变化,剩下的10万元也是增加的资产,即预付款项。

        再次汇总预付款项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单位:万元)

模式

现款结算模式

预付款项模式

营业收入

200

200

所得税金额

20

20

净利润

60

60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200

200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80

90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70

60

货币资金增加

70

60

预付款项增加

0

10

      综上,理解应收账款,我们重点应该关注以下内容:

1、预付款项对企业当期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没有任何影响。定要牢记这一点! 基于此,预付款项也有财务造假的可能。

2、预付款项是一项债权资产,代表未来向上游收货的权利。这项资产也有一定的风险,未来有收不到货的风险,如果收不到货,上游应退回预付款,若无法退回款项,也将产生资产减值损失,影响未来的利润和资产。

3、预付款项会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增加和净额不足,上游占用企业的资金,可能对企业造成现金流风险。 

      预付款项在企业的经营中很常见,比如向上游订货支付定金,但这个科目一般相对稳定且数额不应该太大,试想一下,谁愿意被上游长期大额占款,谁愿意长期收不到货还一再提前付款?到底企业需要预付多少合理,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情况、行业地位、行业整体情况、商业模式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时由于这项资产也有一定的风险,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是否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是否有财务造假等,因此需要合理评估。

      通常来说,产生预付款项有以下一些原因:

1、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上游更加强势。

      以白酒行业为例。华致酒行为白酒行业流通商。在华致酒行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采购白酒时结算方式均为先款后货,即华致酒行先付款,白酒企业后发货。下图为华致酒行与国乡荷花酒签订的经销合同。

      这种结算方式导致华致酒行必然产生预付款项。2021年华致酒行预付款项为19.51亿元。

2、行业供需失衡导致企业不得不提前预订原材料。

      以光伏产业为例,隆基绿能预付款项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2017-2020年均在4%左右,但2021年后该比例明显上升,2022年一季度预付款项金额更是大幅飙升,其根源就在于隆基绿能下游需求大增,但上游硅料环节产能不足,使供需关系失衡,导致隆基绿能不得不与上游硅料企业签订长单锁定原材料供应。

3、为了压低或锁定原材料价格。此原因较为少见。现在的大型企业通常采用套期保值方式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

4、以预付实现利益输送、大股东转移资产等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5、财务造假。通过预付款流出资金,再通过资金回流,虚增营收利润。

      上述原因中,前三点均属企业正常经营行为,后两点则涉及企业经营道德风险,其判断相对复杂,须结合多种因素共同分析,我们将单开一章进行讲解。

      对企业的预付款项我们应当如何分析和关注呢?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预付是为了提前锁定原材料的供应,确保自身的经营稳定。正常情况下,预付后收到原材料,以原材料进行生产转为存货,销售后确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因此,预付和营业成本相关。由于原材料的多样和预付的周期不确定,我们只能通过预付款项与营业成本的比例(按年度)粗略判断预付的情况。

      预付款项主要与商业模式、供需关系变化和造假、利益输送等非道德行为有关。因此,对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我们既要关注静态指标,也要关注变化,我们通常通过行业对比和自身变化对比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分析。

一、行业对比分析:

      通常来说,同行业里的企业商业模式大同小异,如果一家企业出现与行业其他企业截然不同的数据,我们应当深入分析其异常原因,排除财务造假的可能。

      以白酒流通行业为例。前文我们讲到华致酒行预付款项金额较高,这是华致酒行一家企业的问题还是行业都这样呢?壹玖壹玖也是白酒流通行业的企业,我们对两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家企业预付款项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均较高,说明先款后货的采购模式是行业的通行模式。从中我们也可看出,白酒品牌商地位更强势,经销商地位相对弱势。

二、自身变化对比分析:

      除观察商业模式外,我们还应关注预付款项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变化,则需要分析原因,排除企业道德风险。

      以隆基绿能为例。

      公司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组件及电池、硅片及硅棒。其中太阳能组件及电池约占其营收的70%左右。隆基绿能的上游是硅料生产商,主要有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我们来看看其近五年来的预付款项情况。(单位: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隆基的预付款项/营业成本2017-2020年在4%上下,波动不大,但2021年以后,该比例明显提升,2022年一季度预付款余额继续飙升。

      这是合理的吗?就这看点数据,绝不敢妄下结论,我们需要结合行业其他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选取了主营业务与隆基类似,营收规模紧随隆基之后的天合光能、晶澳科技进行比较。(单位:亿元)

      注:晶澳科技2019年借壳上市。

      从上述比较中可以看出,该行业规模前三的企业,预付款项 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均在2021年出现明显提升,且2022年一季度预付款项余额均继续提升。看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预付款在2021年以后大幅提升是行业共性。这正好也与2021年至今光伏行业中硅片、电池及组件需求旺盛(营收大增),但上游硅料产能不足,供不应求,需要通过更多的预付款锁定长单以保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的情况吻合。

      如果我们想进一步求证,还可以通过上游硅料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的合同负债是否出现同步变化来佐证这一推断。

      综上我们判断,隆基绿能的预付款大增是受短期供求关系影响的突发变化,符合目前行业基本情况,也符合企业的基本利益,是合理行为。

      我们通过行业对比、自身变化对比的方法可以分析判断预付款项的产生与实际经营活动是否匹配。那对此项指标我们如何排除异常呢?因为排雷相对复杂,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单独讲解,待排雷讲述完毕后我们再做对预付款项的总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