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求职经验贴:从简历投递到合同签约,这一篇就够了

 skysun000001 2022-08-03 发布于北京
  学而有道  

读人大复印论文  ▏找知名学者编辑

看热点学术新闻  ▏用选题分析工具

推文时间:每周三晚,不见不散!

“壹学者”热诚欢迎您赐稿或荐稿

点击查看 >>“壹学者”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zhouwei@dmr.cn

源 | 公众号 学术桥Acabridge
作者 | 正决定工作的phd
编辑 | 周伟

每一位求职中的博士都会遇到求职第一站:简历投递方式与途径等学者们困惑的问题,小编进行了综合整理分享在这里。

写在前面

博士毕业求职,去企业、科研院所还是去高校。去高校的话,是要去一线城市985/211、双一流高校,还是离家近的地方院校,该如何操作?

一条求职路,各色求职人。相信该博士的情况不是个例,很多博士在初求职时也感到无所适从,而是在求职的过程中慢慢筛选、一步步明确自己的需求。
求职的第一步就是在求职意向确认后的简历投递,简历投递都有哪些方式和途径呢?一起来看一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

关于简历投递的选项
投递简历,往哪儿投,怎么投? 如何对待,又有什么要注意的?

高校的招聘信息一般会在哪儿能看到?
第一,单位,学校的官网、省里事业单位招聘网站、省市人社厅;
第二,学校合作的第三方平台招聘网站、公众号;
第三,学校组织的人才招聘会、视频会和论坛;
第四,自己的人脉。
图片
图源:小红书@作者正在决定工作的phd

第一种方式

优点:信息权威有保障,不存在虚假信息上当受骗的情况
缺点:1)查询搜集信息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2)简历投递收到回复慢;3)无法时时跟踪简历进程,偶尔还联系不上学校,比较考验耐心。
建议:该方式建议目标明确的博士,有针对性的简历投递,海投批量投递不建议。

第二种方式

优点:1)信息集中涉及院校广职位多节省时间;2)知名第三方平台往往和高校合作,信息有保障;3)可委托顾问多方投递简历省时省力,简历进程可追踪;4)全程不产生任何费用省钱。
缺点:存在不良平台借机获取信息,需仔细甄选。
建议:通过导师和学姐学长确认某第三方平台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如果确认了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委托,简单版的“一键投递 坐等联系”功能可实现。

上图中,正在决定工作的phd分享中提到的学术桥是20万 博士委托投递简历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平台,它集求职服务、猎头服务和学术评审服务于一体。学术桥专业顾问接受人才委托,向他们提供招聘中高校的内推职位,提供一对一对接服务,推荐求职的博士参加学术桥组织的云招聘和论坛活动。在10多年的人才服务中,收获了无数的肯定。

图片

人才评价
图片

第三种方式

优点:1)可直接与招聘老师沟通交流推荐自己,加深老师的印象;2)在宣讲中进一步了解学校学院的概况、引才政策和福利待遇;3)集中众多学者,大家纷纷提问可查缺补漏;4)可间接积累人脉;5)多一份推荐自己的机会,对方感兴趣会主动联系
缺点:1)时间稍长;2)某些招聘会或论坛有门槛,不是所有人可以参加的,需经过前期简历筛选
建议:求职小白如果遇到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或论坛能参加就尽量参加,反正不收费,就是多花1-2小时的时间,但是收获会很多

第四种方式

优点:1)熟人推荐,录取率较高;2)推荐精准,研究方向匹配度高
缺点:1)选择比较局限;2)处理不好会伤情面
建议:准确评估自身能力,有则上不依赖。

先介绍以上几种,如果您还知道其他方式欢迎补充。除此之外,涉及到求职到入职的各种故事和经验分享,小编也一起为大家做好了汇总,接着往下看。


关于合同签订
 对初入社会,成功入职高校的毕业生们来说,可能早就把防范意识抛到脑后了,也随之忽视了合同中的某些含糊不明的条例,所以以下“坑位”请多加防范。

关于聘期:不同的聘用期限还请君多加考虑:高校和教师签订的合同中,聘用期限有的2年左右的、有的6年左右的、还有的8-10年。合同到期青椒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转为长聘岗位,在如此短的合同期限内,青椒们会面临极大的考核压力。

关于考核: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入职待遇是不是全部写在合同上了。比如:安家费、住房补贴和科研资金等。“空头支票”不可信,“白纸黑字”有保障。

关于违约金:若高校教师想在合同期未满提前离职的话,可能会面临支付一大笔违约金的困境。

关于试讲和引进评审
 能有试讲的机会,说明求职者离入职成功又进了一步。
试讲有分数要求和录取比例。学校更是明确说明如应聘同一岗位人员都达不到合格分数线,则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学校哪怕不招聘,也不将就录用,宁缺毋滥。也就是说,博士即使进入试讲环节,也无法百分百确定可以入职高校。所以,想要进入高校就职的博士,在试讲环节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引进评审也是入职前重要一环。目前高校大部分都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公司进行同行评审,学校会将评审意见作为入职与否的参考。所以,如果要清楚了解自身的实力,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达到一个怎样的层级,可以早作准备,一方面可以找导师给出建议,或者直接找专门的评审专家进行评审,相对于导师,其他的小同行专家给出的建议也同样有参考价值,专家们指点的不足之处有利于自己再接再厉。

编辑 | 周伟
审核 | 梅思平;萧睥
图片
饱览名家著作,期刊论文引用,思政论文学习
写作选题思路,选题思路拓宽,百家争鸣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