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禅】赏析圆瑛法师于峨眉山报国寺的楹联

 禅艺会 2022-08-03 发布于上海

楞严独步 台贤双融

----赏析圆瑛法师于峨眉山报国寺的楹联

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康熙帝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御题“报国寺”匾额。其殿宇雄伟,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七佛宝殿和普贤殿等,重殿屋宇,依山而建,逐级升高。常言:有寺必有殿,有殿必有联。没错,目前报国寺的楹联数量为全山之首。其中,圆瑛大师撰写的一副楹联,意蕴深妙,韵味无穷。联文:

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圆瑛(1878-1953)中国近代佛教领袖。法号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三求堂主人。福建古田县人。幼读诗书,聪颖过人。18岁在福州涌泉寺出家,从妙莲法师受具足戒。先后从当时禅宗名师冶开、寄禅修习禅定,又从通智、谛闲、祖印、慧明、道阶法师听经研教,广猎大小乘诸经论,对楞严经造诣尤深。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并连续数届当选主席。圆瑛一生著作甚多,主要有《大乘起信论讲羲》《首楞严经讲读》《圆觉经讲义》《金刚经讲义》《一吼堂诗集》《一吼堂文集》等近二十种。

上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圆瑛大师自号“三求堂主人”。何谓三求呢?即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正是其上联之内容。并嘱咐弟子们“以三求为正确修持方针”,为真正学佛宗旨。求福:是修持“福德”庄严法门。所谓“福德门”有哪些呢?如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利益他人的善业都为福德。求慧:是修持“智慧”庄严法门。“智慧门”指入般若智慧之门户,为自利利他的真理、观念。求生净土:净土指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故云净土。《大乘义章》卷十九中说:“经中或时名佛地,或称佛界,或云佛国,或云佛土,或复说为净刹、净首、净国、净土。”当然,《杂譬喻经》又言:“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所以,必须“福慧双修”才能成就佛果。佛家有云:“修慧不修福,不是大智慧,修福不修慧,不是真慈悲”。唐·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菩萨为行,福慧双修,智人得果,不忘其本。”只有福德和智能都达到至善的境地,方能皈依净土。

下联:为人为法为证菩提

下联来源于法师与弟子明哲的一次对话。1953年的夏天,法师辗转于病榻之际,弟子明哲护侍。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他恭敬地前问:“如何行使佛子的使命?”法师慈目微笑,略一沉思,即说:“发菩提心,严持净戒,弘宗演教,利乐人天。”稍停片刻后,又说:“为法为人为证菩提,爱国爱教爱护和平。”因楹联对仗之要求,改为“为人为法”。

为人为法:是圆瑛大师对自己的要求。无论在何处执掌,大师皆严于律己,依众修行,重视僧规,率先垂范,曾对众宣誓:“为法为人,尽心尽力”,并立规“不贪名,不图利,不营私,不舞弊,不苟安,不放逸,不畏强,不欺弱,不居功,不卸责,不徇情,不背理。”十二条作为自律摄众的基本原则。除此,大师一生横跨新旧两个时代:一是体现为“楞严独步”,台贤双融,禅净兼修,整顿僧规,复兴祖庭,对汉传佛教教证精华的完整继承;二是现代佛教的色彩,朝向的是人间的世事,体现为进京请愿,抗争护教,广兴慈善,救伤护难,筹款救国,受刑坐狱,这些则是汉传佛教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精神在新时代中的淋漓展现。大师的行迹正是他所说“为法为人为证菩提,爱国爱教爱护和平”的体现。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