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家庭会议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2-08-03 发布于青海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也是父母的必修课。

把好的家庭教育比作土壤,那孩子就是小树苗,土壤需要不断地给树苗提供养分,树苗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

今天一起来聊一聊,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做到以下“三不管,三不惯”。

01

三不管

(1)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

生活中,可能很多父母,习惯包办孩子的一切。

爱孩子可以理解,但是,适度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种爱。

且这样的爱,更理智、更聪明,也能让孩子更独立自主。

切记不要轻视孩子,他们的能力远比父母想象的强大得多,如果是一些不过分的要求,父母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

(2)孩子自己做的决定,不管

带你看世界,但路自己选。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当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时,父母最好不要去强行干预孩子的决定,因为强行干预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和厌恶心理。

(3)孩子该受的挫折,不管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父母,也许可以为孩子挡一时的风雨,但挡不了一世。

要明白,有些路,必须自己走,有些苦,必须自己吃。

与其,帮孩子挡风雨,不如,培养孩子抵挡风雨的能力。

02

三不惯

(1)没有规矩,不能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长如果惯着孩子,把孩子的无法无天看作是活泼可爱,把孩子的胡搅蛮缠当成独立自主。

这不是给予孩子爱,而是在伤害孩子。

因为现在的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将来进入社会的他,就会被他人教育长教训,吃更多的苦。

要明白,一个懂规矩、知礼节的孩子,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一个不懂规矩的孩子,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2)太过懒散,不能惯

生活中,有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稍微遇到点困难就小题大做。

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进行矫正,长大后,会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很难融入快节奏的社会里。

百善勤为先,万恶懒为首。

所以,孩子懒散的行为,一定不能惯,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勤劳的重要性。

比如培养孩子打扫自己房间卫生的习惯,带孩子去体验工作的辛劳......

(3)不懂感恩,不能惯

古语有云: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全心全意付出,却养不出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父母的付出,自私自利,同时,这样的孩子也会让父母的一生都痛苦不堪。

而且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感恩,那做人的基本涵养和良知都失去了,又何谈兴家旺业、为社会做贡献呢?

所以,不要溺爱孩子,学会放手,让孩子明白,他能健康富足地长大,都是建立在父母辛苦付出的基础上的。

心理学家张怡筠曾经说过,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爱,需要付出,也需要智慧。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拥有一颗智慧心、一双智慧手,去剪掉孩子的错误枝丫,让孩子健康地长大,最终成为挺拔的苍天大树!






家庭会议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家长共同参与及榜样作用的带动下:

一、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归属感、责任感;

二、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引导孩子立志,提高孩子的自律、自省能力;

四、提升孩子多角度思考,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帮助孩子形成阳光心态、成长型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