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置针贴膜到底怎么贴?

 紫燕玥玥 2022-08-03 发布于陕西

临床上,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最常用的透明敷贴一般是5cm*6cm大小,其实横贴还是竖贴也就相差1cm,用不着为这1cm的长度去纠结。

因此,虽然教科书上有明确的规范说明,但临床护士也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下面通过一张示意图来说明竖着贴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图中白色方框是实际的固定方向(横向固定),黄色方框是假设竖着固定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是竖着固定,固定留置针延长管的胶布就容易粘在透明贴膜之上。这样的话,如果胶布脱落,容易影响敷贴固定的牢度。这个问题也就是@奕涵的观点。因此,横着贴更加合理。

第二个问题:留置针留置期间可能会出现静脉炎,临床上常常会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外涂喜辽妥,或者是新鲜土豆片贴敷在沿静脉走向的皮肤之上等方法进行预防。

来看下面一张图,护士在留置针沿静脉走向上方贴了一个中药包预防静脉炎,其中红色方框代表敷贴固定的状态,绿色方框代表中药包的位置,这样中药成分通过一层无纺布,又隔了一层透明薄膜敷料,其疗效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透明敷贴横着贴,所用药物才能更接近穿刺点静脉。

知道了个中原因,护理同行们就不必纠结横着贴还是竖着贴的问题,如果你习惯于竖着贴,可以将固定的轴往下移1cm,一样不影响使用效果。见下图红色箭头所示。

因此,临床护士在实际操作时只要有利于留置针固定,不违反操作规程,透明贴膜固定可以结合留置针留置部位,根据个人习惯作出选择。

图片

穿刺点渗血、渗液

原因:

1、穿刺部位不合理

2、血管弹性差、反复穿刺

3、输注液体为刺激性药液,或渗透压过大,输液时滴速过快等

4、置管侧肢体痉挛、肌张力增高或活动过度

图片

护理措施:

1、掌握院内常用药物的性质,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禁止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肠外营养或渗透压高于900 mOsm/L的药物。

2、输液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前臂相对粗直和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皮肤破损位置的血管,注意保护血管,避免血管的反复穿刺。

3、输液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并选择满足治疗方案的最小规格的外周静脉留置针,一般为20~24G。

4、健康宣教:嘱患者置管肢体不可用力过猛,不可剧烈活动等。

图片

贴膜卷边松动

原因:

1、贴膜方法不正确

2、消毒液待干不充分

3、置管时固定不规范

4、透明贴膜粘性差

5、患者皮肤干燥或易出汗

6、输液肢体衣着过紧或肢体放置不当

7、外力牵拉、摩擦或碰撞等

图片

护理措施:

1、患者本身皮肤的因素往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困难最不可控制的因素,要在穿刺前充分做好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2、首选粘性好、不刺激皮肤,揭除时不损伤皮肤的贴膜,可以减少敷贴卷边及导管脱落的发生。

3、对留置针贴膜的使用和固定方法进行培训,统一学习并落实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 王春英、徐军等主编的《实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图解》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中讲到:无菌透明敷料采用无张力、竖向或横向塑型密闭式固定。

4、严格按照说明书掌握消毒方法及待干时间,避免因消毒液待干不充分引起固定不良、感染等问题。

5、严格按照高举平台的方法固定避免皮肤损伤的同时也要避免牵拉留置针及透明贴膜。

6、输液过程中及输液间歇期:注意合理摆放患者体位,避免外导管牵拉与摩擦。

图片

贴膜下有气泡及导管移位

1、贴膜下有气泡

原因:

1)贴膜塑形不良;

2)穿刺部位尤其是四肢活动时可引起穿刺处皮肤松紧度变化,使贴膜张力发生变化,贴膜极易与皮肤分离。

3)贴膜下留置针与外导管处的夹角处不易塑形,也是影响贴膜固定效果的因素之一。

2、导管移位

原因:

1)透明贴膜粘性较差;

2)贴膜固定方法不规范,塑形不良;

3)静脉留置针外露导管固定不良,牵拉导管等。

图片

护理措施:

1)规范PVC及透明贴膜固定方法:可以降低贴膜下气泡及导管移位的发生率,高举平台的固定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固定导管很好的方法。

2)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留置针的健康教育及活动指导,编写健康宣教手册,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便于患者主动学习,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