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治愈自己:关于心理健康的思考!

 秦声何来 2022-08-03 发布于重庆

1.理解健康心理标准,破除心理防御机制

2.心理健康的标准:自信与热情

(1)自信代表了对自己能力的确认。

(2)热情代表了对关系的确认。

(3)心理健康是生命延续的前提。

3.基于自信与热情两个维度可以划分出四个象限:

(1)自信而热情:心理健康

(2)不自信而热情:讨好型

(3)自信而不热情:孤傲

(4)不自信而不热情:自闭

4.换一个角度思考:

(1)自信的另一种表述叫意义。意义源于自己的认知与感知体现。然而,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对其他人未必有意义。

(2)热情的另一种表述叫价值。关系中的热情背后体现的是价值。

5.从一个人出生到成年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逻辑链条:我是好的—>我能够被世界接纳—>我知道我好的范围,我也有不好的地方—>我知道我被世界接纳的范围,我知道有些地方我不能被世界接纳。

(1)“我是好的”是做事的前提,盲目自信才能在无知的领域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在生死之间找到活着的意义。

(2)“被世界接纳”是我做事价值的确认,是世界对我的反馈。若不能被世界接纳,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就会唤醒恐惧系统,提醒危险即将到来。

6.幼年时期被父母用爱滋养的孩子,成年之后会像鲑鱼一样巡回,重新去寻找“我是好的,我被世界接纳”的感觉。然而,幼年时期没有存储这种感觉的人,成年之后只能靠意识修复,这是非常难的事,但却也是非常重要的事。这个过程必须完成一次超越,超越内心的防御机制。

7.武志红谈到心理防御机制其实是一个自我欺骗系统。这个观点我认同,心理防御机制是潜意识切断了意识对真相的认识,这就像计算机的系统自我保护,无论我们如何操作,我们能不能篡改底层代码。这个就是防御系统,而这个系统到底保护什么?怎么才能破解这个系统呢?

8.我断言这个防御系统保护的是防止我们参透生死,防止我们掌控生死。生存是目的,死亡是事实。生存是占有,死亡是毁灭。我们不断向外交换价值,不断改善环境,不断寻求生存繁殖,是为了逃避死亡。这一切潜意识都知道。

9.孩子为什么会有灵性,是因为在他心中生死的概念并不清晰,除了生物本能的自我保护以外,他们感受不到生死。而随着人的成长,我们对生死的认知越来越清晰,我们的潜意识中存储了太多对生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恐惧,这些经历不断驱动着我们去行动,为了生存去行动。潜意识会根据行动获得反馈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推理,这个过程是瞬间完成的。情绪化最底层的本质是对生死的恐惧,这里的生死不是我们意识层面的,而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10“我是好的,我才能被世界接受,我就能存在”,“我不好,我就不能被世界接受,我就会被毁灭” 这是潜意识的底层逻辑,也是潜意识的防御机制。为了维护实现“我是好的,我才能被世界接受,我就能存在”这个目的,潜意识会对影响这些目的实现的信息进行屏蔽,从而制造出各种机制和心灵迷宫。

11.要破除这个心灵迷宫,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需要能够破除身体对死亡恐惧的勇气。

12.深入思考原始欲望三素:自恋、攻击和性,能够发现这三者都是为了维护身体的延续而产生的动力。身体的延续是生命的秘密。意识是生存的副产品。而意识能够超越生死,但潜意识代表的身体不答应,所以才会形成心理防御。

13.根据上述分析,再来看我的“完全自我与完全没有自我”两个极端,不过是,意识超越生死与身体臣服生死的博弈。

14.只有当意识超越生死之后回来寻找生的意义,只有当身体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地生的时候,两种才能合一,才能获得意识与身体的平衡,才能明白何为生的意义,何为舍生取义。而我们若执着于眼前的小我是无法超越生死,无法看透生死的。执着于欲望,我们一定会被心理防御所困。超越欲望,也就是超越生死,如此才能掌控生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