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忠军、杨科: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思想的方法论内涵探析

 花间挹香 2022-08-03 发布于河南
摘 要:组织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与基本策略。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文本中提出许多关于“组织”的经典论述,阐明了无产阶级组织的党性、人民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组织本质,明确了强化思想引领、制定政治纲领、构建组织体系、端正组织作风、严明组织纪律、建立组织制度的重要组织方法,确立了独立性与联合性相结合、民主性与集中性相结合、组织形式的一致性与理论指导的统一性相结合的基本组织原则。
关键词:无产阶级组织;组织本质;组织方法;组织原则


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组织”的语义内涵来看,组织既作名词使用,即指无产阶级组织的表现形式,是开展组织工作所依托的基本载体;也作动词使用,即指马克思恩格斯对联结人民群众、凝聚革命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基本工作方法的组织运用。组织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组织,就在于通过组织工作来统一无产阶级的思想和行动,使自在的、分散的、盲目的无产者作为一个自觉自为、协调一致、高度统一的革命阶级投入争取人类解放的革命运动当中。从方法论原则的高度来理解组织,应当着重探讨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建立什么样的无产阶级组织”、“如何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以及“无产阶级组织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这三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思想不仅为十九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确立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引领,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工作提供了思想启示与精神指引。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思想的核心要义,准确把握无产阶级组织的本质、方法与原则,坚决贯彻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思想,不断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引领、夯实组织力量,是确保新时代组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
一、无产阶级组织本质的剖析
明确“建立什么样的无产阶级组织”,是理解与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思想的首要问题。组织是无产阶级的战斗堡垒,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革命斗争现实情况的准确把握,深刻阐释了无产阶级组织的党性、人民性与革命性,明晰了无产阶级组织的内在属性与本质特征。
第一,无产阶级组织的党性。“独立政党”是无产阶级最高级、最严整、最坚实的组织形式。无产阶级的组织联合应以成为独立政党为最高目标,其他一般形式的组织团体都服从于这个独立政党的统一领导。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只有从政治上组织成一个独立于一切其他政党并同一切其他政党相对立的党,才能取得胜利”。将广大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独立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一方面,无产阶级只有组织成为独立政党,才能摆脱“旧政党的支配”。在广大无产者尚未组织起来或只是形成松散的群众团体的阶段,他们没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立场与政治追求,很容易被“贵族的或资产阶级的、君主派的或者甚至是共和派的政党”许下的虚假政治承诺所欺骗,继而沦为这些有产阶级实现自己特殊利益的工具。“要使工人摆脱旧政党的这种支配,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建立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广大无产者就有了自己的主心骨,获得了同其他一切有产阶级相抗衡的地位与资格。他们就不必依附于其他有产阶级来参与革命,而是能够“保持并发展自己本身的组织来同资产阶级的党的组织相对抗,而且只能像一种力量同另一种力量那样同资产阶级进行谈判”。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只有组织成为独立政党,才能“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恩格斯强调:“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无产阶级政党是广大无产者实现“自己的目的”、从事“自己的政治”的最高平台。在这个摆脱了资产阶级支配的独立政党中,无产阶级就能够确立自己的政治身份与政治归属,就能够明确自己应当“怎样从事政治和从事什么样的政治”。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自从组织起独立的工人政党时起,就逐渐成为一种力量,而对于力量是不能不重视的。”成为独立的工人政党,就意味着无产阶级拥有了一个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意味着无产阶级在政治层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意味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正规的有组织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这支力量不仅会引起资产阶级的重视,而且会引起一切被压迫人民的重视,将一切被压迫人民吸引并凝聚到革命队伍当中来,为争取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革命力量。
第二,无产阶级组织的人民性。恩格斯指出:“在阶级反对阶级的政治斗争中,组织是最重要的武器。”组织是阶级斗争最重要的武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坚定不移地代表和维护无产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组织最鲜明的本质特征。恩格斯指出,以往的阶级社会总是“需要一个剥削阶级的组织,以便维护这个社会的外部生产条件,特别是用暴力把被剥削阶级控制在当时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那些压迫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党、议会、工厂等都是“剥削阶级的组织”,是“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所必然要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他们为了将无产阶级严格控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压迫条件下而精心打造的统治工具。与之相反,无产阶级组织是真正的人民的组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无产阶级组织是来自人民的组织。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组织“承认自己是并且以实际行动表现出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代表和为工人阶级利益而斗争的战士,因而有义务把没有组织起来的工人吸引到自己的队伍中来”。这就是说,人民群众是构成组织的主体力量,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组织是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是来自人民群众的革命战士,是由分散的人民群众汇聚而成的战斗队伍。其次,无产阶级组织是为了人民的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无产阶级组织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阶级统治的工具与手段,而是把人民群众当作革命斗争的目的与归宿;不是要维护某一特殊阶级的狭隘的利己主义利益,而是要“成为使工人们联合起来的共同利益的生动的体现者”;不是要把无产阶级永久地控制在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之下,而是要“运用自己有组织的力量作为杠杆来最终解放工人阶级”。再次,无产阶级组织是依靠人民的组织。人民群众是组织的力量之源与胜利之本,离开群众的土壤,组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强调:“国际的任务就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斗争,把工人阶级的力量组织并联合起来。”组织的力量有多大,就取决于它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激发与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无产阶级组织只有充分相信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紧密联系群众,通过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来提升组织本身的生命力、战斗力与创造力,才能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只有这样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且依靠人民的组织,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与拥护,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承担起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重大历史使命
第三,无产阶级组织的革命性。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革命在这里并没有终结,而是获得有组织的开端,它不是一个短暂的革命。”无产阶级的组织化是革命的“有组织的开端”,是革命深入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必然趋势,是将革命进行到彻底的先决条件。无产阶级组织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与高度的革命自觉,力求在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统一中持续推进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一方面,无产阶级组织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无产阶级组织是为革命而生的组织,是以“消灭阶级”为最高目标的革命组织。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分析道:“民主派小资产者只不过希望实现了上述要求便赶快结束革命,而我们的利益和我们任务却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以往的有产阶级党派在消灭了自己的对立阶级之后,就会立刻要求结束革命,以便使自己成为新的统治阶级,将整个社会控制在自己占统治地位的现实条件下。然而,无产阶级组织要求的却是“不断革命”,不断变革社会现实,直至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条件、消灭一切的阶级对立、消灭阶级本身,实现一切领域内一切人的彻底解放。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组织勇于开展自我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以往的有产阶级组织总是对敌人采取革命的原则,而对自己采取非革命的态度。无产阶级组织要切实承担起“不断革命”的历史任务,就必须以严格的自我革命精神来检视自身、直面问题、清除杂质、革除弊病,“抛掉自己身上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保持组织肌体的健康与清洁,提升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增强组织的生命力与战斗力。恩格斯在致考茨基的信中指出:“这种无情的自我批评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惊愕,并使他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一个能够这样做的党该具有多么大的内在力量啊!善于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组织政治勇气、政治品格、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是组织实现永续发展的内生力量,是组织能够始终站立于革命斗争最前沿的重要法宝。无产阶级组织只有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相结合,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社会革命推动自我革命,才能将组织本身锻造得愈发坚强有力,才能将革命进行到彻底。
二、无产阶级组织方法的阐释
从方法论意义上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思想,必须解决好“如何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这一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主要以强化思想引领、制定政治纲领、构建组织体系、端正组织作风、严明组织纪律、建立组织制度为有效方法和重要抓手,从这六个方面来提升和增强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与战斗力,将广大无产阶级紧密团结在组织周围,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的支撑与保证。
第一,强化思想引领,唤醒阶级意识。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中指出:“工人阶级经历了许多年才完全领悟到,他们已经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独特的阶级,在现存社会关系下的一个固定的阶级;又经历了好多年,这种阶级意识才引导他们把自己组织成一个特殊的政党”。共同的阶级意识是促使广大无产者组织成为阶级并进而成为政党的前提要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总是会“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无产阶级长期处于阶级意识被遮蔽的蒙昧状态,无法自觉自发地组织起来。因此,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在思想层面唤醒与启蒙无产阶级,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阶级地位、历史使命与阶级力量,形成完整而清晰的阶级意识。首先,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阶级地位。恩格斯指出:“单靠那种认识到阶级地位的共同性为基础的团结感,就足以使一切国家和操各种语言的工人建立同样的伟大无产阶级政党并使它保持团结。”无产阶级组织不仅要让无产者认清个体遭受普遍苦难的现实处境,激起他们反抗资产阶级剥削统治的愤怒与勇气,使他们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中觉醒出来,而且要让无产阶级“感觉到他们的悲惨状况的共同性和他们的利益的共同性”,唤起他们基于共同阶级地位的团结感,促使他们在共通的情感需求与共同的利益诉求的指引下凝聚起来。其次,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由于其身为无产阶级而不得不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它的目标和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在它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组织中明显地、无可更改地预示出来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决定了他们必须承担起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只有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任务,并且不断地努力使这种意识完全明确起来”,才能唤起他们作为“解放者等级”的责任担当,促使他们在共同历史使命的感召下联合起来。再次,使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阶级力量。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有足够的力量来胜利地完成这个事业,但是需要把所有这些力量组织起来”。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他们不仅必须完成而且完全有能力完成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要将所有这些力量组织起来,前提是要让无产阶级意识到他们的力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意识到他们联合起来的阶级力量足以推翻阶级统治、争得自由解放。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无产阶级的主体意识,提升其主动性与能动性,强化其革命意志与胜利信心,促使无产阶级在革命运动中更加自觉、自愿、自为地组织起来。
第二,制定政治纲领,统一目标方向。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马克思也强调:“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政治纲领是组织“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与“里程碑”,无产阶级会据此来衡量与判断这个组织,决定是否拥护和支持组织的领导。马克思恩格斯要求以一个充分广泛、科学明确、简练严整的政治纲领,来明确革命运动的目标、方向与道路,统领无产阶级的思想与行动。首先,政治纲领应当是充分广泛的。恩格斯强调:“国际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充分广泛的政治纲领,就是充分反映无产阶级以及一切被压迫人民共同利益的纲领,是在组织内部赢得广泛认同的纲领。只有以此作为组织的最高思想统领,才能消弭组织内部的意见分歧与利益冲突,促进无产阶级的“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推动“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达成思想意识层面的团结统一。其次,政治纲领应当是科学明确的。马克思将充斥着拉萨尔派机会主义观点的《哥达纲领》痛斥为一个“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它在组织内部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与路线错误,加剧了组织的腐化与分裂。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无产阶级组织应当确立“一个明确的积极的纲领”,一个“能满足一切科学要求并包含有明确具体要求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来充分彰显组织的性质、宗旨和任务,深刻阐明组织的指导思想、政治主张与奋斗目标,具体规定革命的策略、路线、方针、政策,为无产阶级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与明确的行动指南,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在革命运动中应当如何思想、如何行动,确保革命运动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不断前进。再次,政治纲领应当是简练严整的。恩格斯在批判《哥达纲领》时说道:“在这个连文字也写得干瘪无力的纲领中差不多每一个字都应当加以批判。”冗繁拖沓、干瘪无力的纲领会损害组织的形象与威信,甚至会削弱无产阶级对组织的信任与信心。恩格斯强调:“纲领应当尽量简练严整。……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无产阶级组织的政治纲领应当简练严整、言简意赅而又坚定有力、直抵人心,这样的纲领能够生发出强大的感染力、说服力与号召力,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与精神旗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感召与精神引领。
第三,构建组织体系,凝聚革命力量。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要取得任何重大的胜利,都有赖于培养和集中工人阶级力量的那个组织的成熟程度。”组织体系越是成熟稳固,就越是能够集中和培育无产阶级的力量,为革命运动的胜利提供坚强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初步确立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首先,建立“工人联合会”,将无产阶级在行业范围内组织起来。工会是无产者按照职业联合的路线建立的“经常性的同盟”,是“'没有技术的’广大工人群众的组织的发源地”。恩格斯指出:“工会是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阶级组织……在纲领里提到这种组织,并且尽可能在党的组织中给它一个位置,那是绝对必要的。”工人联合会能够为无产阶级提供有效的抵抗手段,引领他们通过集体请愿、和平谈判、罢工示威等方式同资本进行日常的斗争,维护切身的经济权益。同时,无产阶级“在管理他们的规模巨大的工联组织方面证明他们有从事行政和政治工作的能力”,也为他们投入政治斗争作了铺垫与准备。其次,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使无产阶级在国内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组织起来。恩格斯指出,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同各行业联合会并列或在它们之上,一定会产生一个总的联合会,一个整个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这个政治组织就是无产阶级的“独立政党”,是引领革命运动的“先锋队”。依托于无产阶级政党,就能够在全国各地设立共产主义的区部、支部、小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组织体系,从而“使他们本国的分散的工人团体联合成由全国性中央机关来代表的全国性组织”。这不仅是无产阶级“在国内作为阶级组织起来”的根本保证,也是他们实现国际联合的必要前提。再次,建立“国际性的联盟”,推动实现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所以“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带来各民族国家资产阶级的合作与联合,致使无产阶级的解放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马克思强调:“只有工人阶级的国际性的联盟才能保证工人阶级的最终胜利。”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建立一个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引领各国无产阶级在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独立组织的基础之上建立亲密合作的国际关系。通过全协代表大会、总委员会、联合委员会、地方性团体、支部、小组,这样一个层级分明、权责清晰、协同联动的国际组织网络,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在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工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群众组织之间建立深入而稳定的联结,实现“最先进的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形成全世界无产者相互呼应、相互支援、相互促进的革命态势。
第四,端正组织作风,提升工作水平。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无产阶级组织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作风,保持组织队伍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提升组织工作的质量与水平。首先,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以随时可以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斗争经验时,严厉批判了“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的官僚作风,要求“把集权化的、组织起来的、窃据社会主人地位而不是为社会做公仆的政府权力打碎”,建立由“严格承担责任的勤务员”组成的“替国民服务”的公仆式政府。恩格斯强调:“要使人们不要再总是过分客气地对待党内的官吏——自己的仆人,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做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地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无产阶级组织应当树立自觉的公仆意识,将一切工作都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其次,要克服宗派主义作风,“用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些社会主义的或半社会主义的宗派”。宗派主义是“一种瓦解组织的因素”,是“组织无产阶级的绊脚石”。马克思指出:“纯粹的宗派组织,这种组织是和国际所追求的真正工人运动的组织相敌对的。”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宗派团体总是“利用工人阶级政党来解决跟该党要求完全相背或直接敌对的任务”,加剧了组织内部的思想分歧与利益分化,严重弱化了组织的力量。马克思强调:“成立国际是为了用真正的工人阶级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些社会主义的或半社会主义的宗派。”只有彻底清除宗派分子,彻底肃清宗派主义的信条教义,才能将广大无产阶级紧密团结在一个统一的战斗队伍中,凝聚起坚不可摧的革命力量。再次,要克服教条主义作风,确保革命理论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教条主义者总是将某一种思想理论当作“医治百病的万应灵丹”,试图套用“某种教条式的处方”来规定革命运动的进程。恩格斯指出:“他们大部分连自己也不懂得这种理论,而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对他们来说,这是教条,而不是行动的指南。”这种脱离实际、机械僵化、生搬硬套的工作作风,只会使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最终陷入削足适履、迷失方向、无所依托的尴尬境地。马克思强调:“我们不主张树立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无产阶级组织应彻底打破“要求树立教条主义的正统思想和学理主义的领导地位的妄想”,将革命理论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僵化的教条,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条件灵活运用革命理论,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道路。
第五,严明组织纪律,规范组织行为。严明的纪律是无产阶级组织的重要优势,是无产阶级组织健康有序、协调运转、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恩格斯在批判巴枯宁主义瓦解一切纪律的荒谬主张时指出:“没有任何服从纪律的支部!没有任何党的纪律……我们采用这种新的组织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一个早期基督教徒那样的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贸然取消一切纪律约束,实行无政府的绝对自治与自由联合,无产阶级组织就会陷入松散软弱、各行其是的混乱状态,退化为一个“畏缩胆怯的而又阿谀奉承的组织”。恩格斯指出:“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是资产阶级最害怕的。”马克思也强调:“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锻造出坚强的组织,凝聚起令资产阶级畏惧的革命意志与战斗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纪律建设,不仅是要加强外在的他律,更是要强化内在的自律。一方面,要以“保证胜利的铁的纪律”来约束和规范无产阶级的思想与行为。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确立了“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在一切场合下互相帮助”等纪律。1871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中更是对各级支部的组织生活与组织工作确立了更为全面细致的纪律,并且要求各地方性团体、支部和小组“不得与共同章程和条例有任何抵触”。马克思恩格斯以严明的纪律为组织成员明确了思想与行动的规范与遵循,为组织的运转、决策与行动提供了确切的根据与原则,力求使整个组织成为一个“有训练的、有纪律的核心”,确保整个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协调一致、井然有序、坚决有力。另一方面,要将“铁的纪律”内化为无产阶级“成了习惯的团结一致”。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纪律约束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他律不断走向自律的过程。恩格斯在《布莱顿和温伯尔登》一文中曾引用了他完全赞同的麦克默多上校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说的纪律,是指成了习惯的团结一致,即旨在实现一定目的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这种精神和肉体的结合使一切作为一个整体来行动”。只有通过反复学习、坚决维护、严格执行组织纪律,将外在的纪律规定内化为无产阶级的纪律意识与纪律修养,转化为无产阶级自觉稳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习惯,才能使他们实现在共同的理想与目的之上的“精神和肉体的结合”,使他们作为一个团结一致的整体来行动。
第六,建立组织制度,保障组织运行。组织制度是无产阶级组织以明确的条文形式对组织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的具体规定,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威慑力与强制力。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与国际工人协会的革命进程中,对民主选举制度、代表大会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等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确立了无产阶级组织的基本制度体系。首先,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恩格斯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现在一切都按这样的民主制度进行”。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确立了组织成员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强调每一支部的每个成员均“有参加选举全协会代表大会的代表和被选为代表的权利”,而且严格规定了各区部的选派比例,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为一比三十,国际工人协会时期为一比五十,还要求对选举出的代表实行严格的任期制与罢免制,明确规定“委员任期为一年,连选得连任,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之”。这样较为完善的选举制度从根本上彰显了组织的民主性质,保证了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其次,实行代表大会制度。恩格斯指出:“代表大会无论定在哪一天,一定要保证召开;任何危及大会召开的行动都是错误的。” “应当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让全党哪怕一年有一次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一般说来也是重要的。”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规定了代表大会的年会制,要求在代表大会上讨论与表决关系组织发展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力求保证每年代表大会顺利召开,确保将组织的集体意志落实到革命实践当中去。再次,实行工作报告制度。下级组织要逐级向上定期报告工作情况,最高权力机关要向全盟报告工作。“盟员至少每三个月同所属区部委员会联系一次,支部每月联系一次。每个区部至少每两个月向总区部报告一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总区部至少每三个月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中央委员会不仅要“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也要“同各总区部保持联系,每三个月作一次关于全盟状况的报告”。这样双向负责的工作报告制度,能够保证组织内部信息公开、交流沟通、意见反馈的畅通有序,增强组织活力、提升工作效率,形成上下协调、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的组织运行机制。
三、无产阶级组织原则的遵循
系统梳理与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组织工作的理论阐释与实践经验,明确“无产阶级组织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这一重要问题,是坚持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组织思想、巩固与加强新时代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
第一,坚持独立性与联合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反对剥削阶级的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组织必须处理好保持自身独立与加强阶级联合的关系,既要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又要通过组织联合壮大革命力量。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组织的独立性。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谋求在正式的民主派旁边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资产阶级民主派总是会诱使无产阶级跟随他们一同进行革命,然而他们一旦实现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就会立刻独占革命果实,并调转矛头来对付跟随他们的无产阶级。因此,无产阶级“为了要达到自己的最终胜利,他们首先必须自己努力:他们应该认清自己的阶级利益,尽快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能因为听信民主派小资产者的花言巧语而动摇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组织的信念”。无产阶级只有时刻牢记同资产阶级的利益对立、坚持“独立组织的信念”、坚定“独立政党的立场”,才能确保组织根基不移、立场不变、方向不偏,牢牢掌握革命的主动权、主导权与领导权,直至实现彻底的人的解放。另一方面,要适时加强无产阶级组织的联合性。面对与自己相对立的强大的剥削阶级,无产阶级应当根据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势,同那些具有一定革命性的中间阶级暂时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来的情况一样,将来也自然会产生出这种只适合一时需要的联合。”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资产阶级”。在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政党总是要“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同时,恩格斯强调:“所有这一切又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对我来说,这是绝对的界限。”无产阶级组织同其他革命力量的联合,是有底线、有原则、有条件的联合,是以其独立性为前提的联合。马克思清醒地指出:“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在同中间阶级的联合中,无产阶级组织绝对不能被自身所要联合的力量吞噬,而是应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联合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时,随时准备好同中间阶级的反动性做最坚决的斗争。
第二,坚持民主性与集中性相统一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曾严厉批评布朗基主义者要求由少数优秀分子专政的集权思想;在国际工人协会时期,则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者要求绝对自由的极端民主化主张。民主与集中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应当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一方面,坚持贯彻无产阶级组织的民主原则。马克思指出:“集中制的组织不管对秘密团体和宗派运动多么有用,但它同工会的本质是相矛盾的。”宗派主义推崇的阴谋独裁式的集中制,是同无产阶级组织的人民立场根本矛盾的。恩格斯指出:“民主已经成了无产阶级的原则,群众的原则。……当各民族的无产阶级政党彼此联合起来的时候,它们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民主原则视为无产阶级组织的基础,要求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高度发扬人民首创精神,确保组织内部的沟通、管理与决策严格遵循民主制的要求运行,避免走向专制独裁的歧途。另一方面,在坚持民主原则的基础上,维护必要的权威与集中。马克思指出:“为了当前的斗争而把活动集中起来是适当的和必要的,因为分散会使这种活动没有成果。”马克思要求的不是将权力集中于独裁者,而是要“把一切政治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议机关之手”。过度追求形式上的民主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思想观念、弱化组织力量、贻误革命时机。只有锻造一个坚强的、权威的、集中的领导核心,并使组织上下坚决服从统一领导、坚定捍卫组织权威、严格执行组织决策,才能把分散的革命活动有效整合起来,实现革命力量的集中与爆发。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全部力量。”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迅速而有效地统一广大无产阶级的意志、思想与行动,“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指向同一个攻击点”,确保革命运动坚定有力、坚决彻底。
第三,坚持组织形式的一致性与理论指导的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形式与理论指导是组织的两大基本支柱,组织形式确立起坚固的骨骼架构,理论指导则为这个组织注入活的灵魂。马克思指出:“工人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他们的人数;但是只有当工人通过组织而联合起来并获得知识的指导时,人数才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无产阶级组织既要保持组织形式的一致性,又要确保理论指导的统一性, 这样才能将无产阶级的人数优势有效转化为革命胜势。一方面,要坚持组织形式的一致性。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要求:“所有分部、支部和小组,今后不得再用宗派名称,如实证论派、互助主义派、集体主义派、共产主义派等等,或者用'宣传支部’以及诸如此类的名称成立妄想执行与协会共同目标不符的特殊任务的分立主义组织。”形形色色的宗派分子总是“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把负有别的特殊使命的其他国际性协会引到国际工人协会里来”,建立自己的分立组织,执行与共同目标不符的特殊任务。为保证组织的团结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要求:“国际现有的一切组织,今后应按共同章程的精神和文字,一律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分部、支部、联合会等等,并冠以该地地名”。只有严格遵照“共同章程的精神和文字”来确定组织名称,确保组织形式的根本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宗派主义的影响、保证组织成分的纯洁。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指导的统一性。恩格斯在分析欧洲各国工人运动情况时指出:“一方面,英国工人运动虽然在各个行业中有很好的组织,但是发展得非常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一切理论的漠视;另一方面,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由于受初始形态的蒲鲁东主义的影响而产生谬误和迷惘”。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光有良好的组织形式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理论指导的统一性,绝对不能因为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而产生动摇与迷惘。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无产阶级组织坚持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作为整个组织的共同思想基础与强大精神武器。只有将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统一到这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上来,才能不断提升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与政治高度,增强无产阶级对错误思想的辨别力与抵御力,确保组织内部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同频共振、同心同向。
作者简介:李忠军,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安,710199;杨科,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130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