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状态不大好,找来一本《掌控习惯》,看完之后,发现确实不错。 有一些书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本书则是相反,既有习惯方面的行为心理学的知识,也有实操性的建议和步骤。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看完就知道怎么养成好习惯了。 一、为什么习惯这么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 我自己,坏习惯比较多,好习惯比较少。 不论你处于哪种状态,大概都会同意,习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哪怕是微小的习惯,长期保持下来,也会带来巨大的成果。 用作者的话来说,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 我们人生中的很多事情,都不是立刻改变的。饮食不健康,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久了就会胖。跑步一时没有什么改变,每天都跑,自然会瘦下来。 然而,难办的是,虽然我们都知道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很重要,但是却总是很难做到。 二、为什么做不到? 可能一:反馈太慢了 培养习惯的过程,总是比想象中更长。 比如,你想要一个好身材,于是你去健身房锻炼,但是,也许一个月过去了,你离想要的结果,还有很远的距离。 你期待日新月异,立竿见影,但现实却几乎看不到变化。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总是有漫长的平台期。 那么,怎样才能坚持足够长时间,度过平台期呢? 作者的建议是:忘记目标,专注于体系。 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博主,你的目标可能是成为一个百万粉丝的账号,你的体系就是选题策划,持续的内容优化和运营等等。 那么,如果你完全忽略目标,只关注体系,能够成功吗? 可能会的。 这并不是说目标完全无用,目标的意义是确定大方向,但体系会促进你的进步。 如果只关注目标,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目标会束缚你的幸福感。比如,当你完成一个目标之后,就会进入一种空虚的状态。 总之,想要好的结果,不一定要拔高你的目标,而是落实你的体系。 可能二:我们没有找到试图改变的东西 我们可以把变化发生的进程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改变结果。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都是为了这个结果。比如为了赢得比赛,减肥等等。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时整理书桌等等。 第三层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次改变的是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 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基于培养身份的习惯。 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也是我每次回望整理自己,首先会问的问题。 所以,目标不是阅读,而是成为读者。目标不是跑马拉松,而是成为跑步者。 那么,如何找到一种新的身份呢? 新的身份需要新的证据。当你不断地看书,你才能相信自己是个读者。当你不断的写作,你才能相信自己是个作者。 你不断重复这些动作,证据就会积累,你的自我形象也会随之转变。 所以,这里的步骤很简单: 1、决定你想成为哪类人 2、用小赢证明给自己看 作者说,习惯至关重要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它们能给你带来好的结果,而是因为它们能改变你对自己抱有的信念。 这一点戳中我了。说得很对。 可能三:我们的方式有问题。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 往下看。 三、培养习惯,怎么做? 四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让它显而易见(提示) 第二,让它有吸引力(渴求) 第三,让它简便易行(反应) 第四,让它令人愉悦(奖励) (一)让它显而易见 在这一章,作者提到了一些小技巧。 比如创建习惯记分卡,让自己对自己的习惯有一个观察,保持自觉; 比如「指差确认」,当你想做一件不应做的事情(比如吃零食),大声说出来,这会将你的意识从下意识习惯状态提升到警觉的水平; 最让我感到共鸣的,是改变环境。 我们的习惯往往会和环境链接在一起。当你走出平常的环境后,就会把你的行为习惯遗留在原地。 所以,重要的不是增强自律,而是创造一个自律的环境。 如果你想多喝水,每天早上装满几个水瓶,放在房子各处显眼的位置。 而消除坏习惯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就是避免接触引起它的提示。比如没有电视,就不会看电视。把手机放到另外的房间,就不会刷手机。 (二)让它有吸引力 1、喜好绑定。也就是将你喜好的高频动作,与你需要做的低频动作搭配到一起。比如,你喜欢看美剧,就把它与骑健身脚踏车绑定在一起。 2、加入一种文化。尽量和那些具备你想拥有的习惯的人在一起,你们会互相促进。比如你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加入一个读书会。 3、还可以创造一种奖励仪式。在实施低频行动之前先做一件你特别喜好的事。 (三)让它简便易行 习惯就是一个行为通过重复逐渐变得更加自动化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重复的次数。 1、设计环境。这一章作者再次提到了环境设计,创造一种有利于行为发生的环境。 2、优化决定性时刻。 持续做你已经在做的事,似乎比重新开始做不同的事要容易得多。你会坚持看完长达两个小时的烂电影。你本想玩一会手机,结果2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你依然盯着屏幕。 每天都有几个时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我来说,决定出门,就是一个决定性的选择。我如果一直待在家里,就会拖延、无所事事,只有去到外面,才更容易开始工作。 3、两分钟准则。当你开始培养一种新习惯时,它所用时间不应超过两分钟。刚开始的时候,哪怕一天只看两页书,也是可以的。关键是建立链接。 (四)让它令人愉悦 作者提到了一个技巧,习惯追踪法。记录习惯的倾向,看到自己的变化,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养成好习惯是让它令人愉悦,那么,戒除坏习惯就是让它令人厌恶。可以找一个问责伙伴,请人监督你的行为。或者,创立习惯契约,让坏习惯的恶果公开化。 总之,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就对了。 第一,让它显而易见(提示) 第二,让它有吸引力(渴求) 第三,让它简便易行(反应) 第四,让它令人愉悦(奖励) 四、其他 下面是几点,我觉得也很值得注意。 1、如果习惯与你的天性能力相一致,它更容易培养。 做适合自己的事,是很重要的。我找到了写作,这也是我最能体验到心流体验的地方。 2、你必须与厌倦结缘。 每个人收到激励时,都能努力工作,但当工作不那么令人兴奋时,仍能继续奋进的人则是佼佼者。 专业人员按计划行事,毫不动摇;业余爱好者则随波逐流,任性而为。 3、习惯不仅需要改善,也需要微调。反思和回顾很重要。 可以停下来回到第一步,问一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嗯哼,本来这篇很长很长,我删掉了很多细枝末节,大家有一个大体的感觉就好了。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去找书来看。 我印象最深的三点。环境设计真的很重要。知道自己是谁,想成为谁。以及,不要过度关注目标。 技巧型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受用,但观念的影响一定更深远。 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试着来掌控一下习惯了。晚安。 ![]() |
|
来自: 劳动者2010 > 《思维方式与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