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7年,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赫鲁晓夫指着主席身边的一人问道:

 格林书屋 2022-08-04 发布于广西
1957年,毛泽东率团访问苏联,赫鲁晓夫指着主席身边的一人问道:“这小个子是谁?”邓小平的表现令其哑口无言。
 
当年10月,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苏联邀请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出席庆典。
 
不久,中共中央便收到了苏共的邀请函,同时也接到了一份由苏共中央起草的《兄弟党国际会议共同宣言的草稿》,宣言中提到了苏共主张的“和平过渡”。
 
苏共认为,基于目前国际局势,各个国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了新的前景。
 
两种制度应该和平共处,工人阶级应该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社会主义,而现阶段要做的就是把资产阶级的议会变成真正体现人民意愿的,并能够摧毁反动势力,确保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具。
 
毛主席看完后,皱了皱眉头,他向旁边的邓小平问道:“你有什么意见?”
 
邓小平回答说:“这必须修改!”
 
因为,中共一直坚持的看法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是有两条道路的,不排除武装斗争的可能。
 
鉴于需要商议和修改之处较多,中央决定,在代表团赴苏后,由中方再起草一个稿子,与苏方共同讨论。
 
11月2日,毛主席亲自率领邓小平、宋庆龄和彭德怀等人前往莫斯科。
 
在苏共中央举行的宴会上,赫鲁晓夫指着主席身边的一人,眼神略带轻蔑地问道:“这小个子是谁?”
 
毛主席微笑着答道:“他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同志,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中共党内难得的领导人才。”
 
对于这一番话,赫鲁晓夫并不十分相信,反而转移话题,向毛主席提到了中共对“和平过渡”问题的看法。
 
毛主席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关于和平过渡的问题,由邓小平同志和你们谈。”
 
其实早在1954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就见过邓小平,只不过当时的邓小平站在众多领导人当中,并没有引起他的过多关注。
 
在谈判开始前,邓小平主持代表团成员连夜讨论并制订了新的草稿,其中专门提到:和平力量的增长可以阻止战争的爆发,而帝国主义战争狂人硬要发动战争,则必然会在战争中自取灭亡;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取得政权只是革命的开始,而不是革命的终结;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主席仔细审查过后说:“这样天下才不会大乱。”
 
中苏两党代表团分别由邓小平和苏斯洛夫领头开始会商讨论。
 
在和平过渡问题上,双方因存在分歧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直到我党的重要代表邓小平严肃地批评了苏共“和平过渡”的片面提法和危害,随后,还拿出了我党制定的关于“和平过渡”问题的草稿。
 
会议期间,邓小平还表现出了超强的政治头脑和国际见识,其卓越的才能令赫鲁晓夫等苏共党人哑口无言。
 
最终,双方一致同意以中共代表团的草稿为基础,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直到11月11日,中苏两党共同提出的宣言草案才正式出台,随后交给与会的60多个兄弟党讨论。
 
经过中共领导人等的努力,最后大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12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签定了《莫斯科宣言》。
 
这次国际性会议取得了成功,中共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威信大大提高,而邓小平作为我党代表团的重要成员,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后,邓小平回忆起这场中苏论战时,他幽默地说到:“那次的莫斯科会谈,作为当事人之一,我算是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