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去,却不是每个个体都曾经活过

 涓子shen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去,却不是每个个体都曾经活过

 

清明节,想想时光与活着的意义。

有天在晚托班接孩子,晚托班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师,正对另一个20才出头的年轻老师说:像你这么年轻……话甫一出口,已经引得一群晚托班的孩子吃吃而笑:她还年轻?她都那么老了。是啊,在这些十来岁的孩子眼里,一个20多的女生,已经不再年轻。

前几日参加一个晚宴,同桌一位老太,花白头发,仪态端庄,举止高华,一望即是非常有修养且身家优渥之人。她分明比我们个个年长,却极殷勤为我们邻近几人布菜。后来见我们几个在拍照,她笑着看着我们,然后感慨地说:真羡慕你们那么年轻。我看着她,非常真诚地告诉她:不,我更羡慕您的优雅和经历。每个人都年轻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精彩。

年轻或年老,是多么有相对性的概念。我的女儿不过7岁,已经经常满口用“我小时候、我小时候”来叙述事件。虽然在我眼里,她仍不过是个小屁孩,却也已经有了相对于今日的她而言的“小时候”。有天她知道了我的年龄,突然非常伤感地抱住我,说:妈妈,原来你已经这么老了。我还以为你很年轻呢!我说:妈妈在变老,可是你在长大,时间都是很公平的呀!

 

时间是很公平的,一些花儿开,一些花儿落。谁的青春都会过去,谁的时间都会用完。

和朋友谈及这个话题,我说:秦始皇纵横捭阖统一宇内,该是怎样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然而有天面对自己也同样会日渐衰老日薄西山的肉体凡胎,才会发现身为帝王也无法抗衡时间吧。所以生出怎样的不甘啊?才有了徐福访仙丹的故事啊。

朋友说:是啊,时间是最公平的。我们也就是努力让自己在活着的时候好好活,不辜负。

面对最后都要到来的终点,我最欣赏的是史铁生的一句特别朴素的话:死是一件不需要急于求成的事。这个一度遭受生活重大玩笑一度迷失生命方向的男人,最后在涅槃般的重生中悟出了生死的意义。

有时想想,每个生命最终都会死去,却不是每个个体都真的活过。见过不少寄生虫般的生命,靠着消耗社会或旁人的物质与精神供养生存;见过很多空虚的灵魂,在一日日的消磨中,日益庸俗丧失思维与追求;也见过一些荒诞的人性,把为人的基本原则与道德都弃置不顾,靠着一股子无赖劲争名逐利……这样的个体,早就死去,不过是暂时尚未入土。行尸走肉沐猴而冠,这样的一生,可悲可耻,怎能算得上是真正活过?

 

上天交到我们手里的世间到底有多长或有多短,其实每个人都无从知晓。这大概是为人最脆弱最无助的部分。可是,只要胸口一口气尚在,总要好好活下去。

最起码的活着,是余华笔下的《活着》,活到再卑微活到再底层活到再局促,也要珍惜着胸中一口气,不辜负每天照射到身上的明明的日头,靠着自己的一双手,不违背良知和天性地顽强求存。

也许,生命最基底的意义就是活着,然后,在活着的基础上,去添加出价值与色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清明,是属于逝者的节日,是献给生者的训诫:你不用急,先好好活,死在尽头等着,一路风景才是你可以选择和拥有的。

临王羲之《兰亭序》,每至“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临每觉惊心。可是生命的短长太多不可控性,而生命的厚度却有极大的操作空间。

 

此刻,我在临西的窗下书台上静静码字,我女儿在客厅学习跳绳。这样的时刻那么普通,却让我觉得我们并非生如蚍蜉。活着必有死,活着却不是为了死。如同花开总有落,花开却不为落。

女儿很小时候,我便告诉她:万物都有存在的意义,都有自己的“工作”,花花的工作是美丽,你的工作是成长。今天回头去想,我告诉她的这万物的“工作”,便是存在的意义了吧。

花开的意义是美丽,那么人活着的意义,最起码是曾经像个人一样活过吧。

我仰慕丰盛的人生,首先完善自我,然后,照亮他人。希望某天走到生命尽头,遗憾少一点。

插图来源:《活着》剧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