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爱着爱着就不爱了 涓子 ![]() ![]() ![]() 为什么我们爱着爱着就不爱了? 这是很多人喜欢问的问题,尤其对于很多恋爱大过天的女性。虽然作为中年老女,把恋爱看得太重要,在我眼里已经是一种很不成熟的表现,但有时仍难免被一些小女生以及不怎么小了的女生问到这个问题,我亦不能恨铁不成钢,毕竟全身心享受恋爱的激情,于很多女性是终身追求的目标,无论我赞不赞成,都无法改变。 但是,也许从生理机制上来说,爱着爱着就不爱了,本就是身体的本能选择。这是我在史蒂文.约翰逊的《心思大开》中找到的答案。书中说,热恋期身体中高度的多巴胺浓度,会造成剧烈的能量消耗,这是超过机体负荷的透支行为。假使长时间保持这样的高度消耗,相当于是身体的自戕行为。因而人类的热恋期一般只能保持一到三年的时光,随后多巴胺浓度下降,热恋结束。 这倒是与中国古话的“情深不寿”非常契合。想来热恋实在是件太伤筋动骨的事,连我们的机体都在本能地加以节制。 ![]() ![]() 这也从侧面证明,恋爱这件事,在人一生中,实在从来不是最重要的。多巴胺高浓度的时期,在动物叫做发情期,在人叫做热恋期。造物主在生物体内设置这样的一个时期,第一价值应该是在于物种的繁衍。只不过,动物的发情期不过几天,而人类的热恋期能延续过年。这样去看,人类的爱情,除却生育本能,毕竟多一些情感因素,然而到底我们脱不了这种生理本能,于是爱着爱着便不爱了,实在也是非常自然之事。 归根到底,还是鲁迅在小说《伤逝》中的那一句: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超过机体负荷的热恋,燃烧激情的快感确实值得享受,却也未免伤身。这样想想,当爱情变淡,是不是大家都可以看开些? 那么,既然爱情如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在热恋期过后,我们又靠什么维系长久的稳定关系呢?我以为,彼此灵魂的契合,共同生活中共有的人生经历、共享的物质财富、共同的社会关系,以及彼此共同成长、相互扶持尤为重要。 所以相爱容易相处难。在多巴胺驱使下,燃烧一段激情多么容易,而找个能久处不厌的人却很难。所以很多闪婚族在激情过后很快分手。也有一些人为结婚而结婚,抱着抱团取暖的心愿,以为就可以过完余生,最后却发现,没有共同语言、无法彼此理解的绑定关系,竟比一个人的生活更难以忍受。唯有相看两不厌,彼此有话聊,才是相爱的最高境界。 悄然遇见,淡淡相处,浅浅喜悦。一书一灯、一茶一酒、一颦一笑、一饭一蔬、一舍一院……我们都到最后才知道,平平淡淡的感情才是最真。 往后余生,平淡如水,彼此共渡。 涓子:浙江上虞人氏,现居深圳,自媒体人,桀骜不驯的狮子女,自由行走,明媚绽放。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