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多巴胺?顺应人性本能,努力摆脱手机重度依赖症!

 芸淡风倾 2023-02-13 发布于新疆
小冒坚持原创的852篇  
2023年除了攒钱,立下另一个flag,远离手机。

每个周天,我都会有收到一条“暴击“推送——屏幕使用时间的周报数据。
我知道自己离不开手机,但看到准确数字的时候,还是触目惊心:
24小时的日常中,居然有一小半的时间,在使用屏幕。无所事事的假期和周末一增多,瞬间就能拉升平均值一大截。
那大家都知道,自己每天有多少小时花在了手机上?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手机,数字惊人也正常。
所以我总结了一个“手机重度依赖症”核对表:
  • 每天上网7小时,社交网络app使用平均2小时以上;

  • 每隔十分钟就会不自觉瞄一眼手机;

  • 睡醒后第一件事——找手机;或者半夜迷迷糊糊睡醒,也会下意识看一眼手机;

  • 睡前最后一件事,一定是需要用到手机的;

  • 当有意识的时候,低头一看,手机总是不离手;

  • 以下的表现中,至少符合两样以上:间歇性焦虑/抑郁,注意力难以集中,虚度时间无所事事懒得改变,睡眠变差,情绪变糟,智商变低,记性变差;

  • 想不起来,最近一次深入思考,而不是看别人评论观点是什么时候,结论是什么;

  • 很久没有专心致志,高度集中注意力,一次只做一件事,中间没有分神想看手机等等(很难弄进入“心流”状态);

以上症状,更多针对正值青壮年的成年人。其实仔细想想,触目可及的人群里,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以前走亲访友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总是不满我们小辈,尤其是年轻孩子,一心扑在手机上,饭顾不上吃,天顾不上聊,人人都只抱着自己的手机。
结果当我们孝敬长辈,送上对老年人很友好的智能机,设置好后,小视频各种操作友好随意刷,电视剧自动播放一口气看完没有广告,他们也开始废寝忘食,沉迷手机。
每个成年人都在约束孩子,可是自己都这么上头,难以自拔,又如何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每个孩子都会抓紧一切时间,不舍昼夜地玩手机上网。
而这一切,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改变。
所以,我开年写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专注于讨论手机依赖症的《手机大脑》。
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生活:
  • 我们为什么比想象中的还要依赖手机?
  • 有没有可能,降低如此夸张的手机依存度?
  • 智能手机所代表的信息时代,究竟如何改变我们的人生?
01 手机已经成为新型兴奋剂

半本书的篇幅,不是在枯燥说教——谁都明白沉迷手机不好,可还是没什么改变;
作者反而从各个方面来论述,我们对手机的重度依赖的原因。
1. 来自本能的召唤
人类进化经历了漫长的万年时光,但还是保留了天性中的“战斗或逃跑”的本能,潜移默化地成为身体很自然的反应。
身体会优先考虑处理这些“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的问题,推迟其他包括身体自然机能的反应敏感度,比如食欲,瞌睡,社交需求等等。
随着现代人的压力与日俱增,我们总是会承受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挑战和困难,持续不断加码的种种,也会让人心态不自觉失衡,让身体频繁误会,陷入不停歇的“战斗或逃跑”模式,身体绝大多数的能量,都被集中在这上面,忽略其他的正常需求或者身体的求救信号。
如果没有刻意地调节,要么就是不停歇地内卷战斗,一直处在高压疲惫的状态,要么就是深陷手机“奶嘴乐”的安慰中,逃避可耻但是有用。
以上两种,都会恶性循环往复,直到身心都空虚或者崩盘的那天。
对手机上瘾,最大的因素,就是它顺应了本能的召唤——身体需要安慰,刺激和兴奋,身体会越来越上瘾。
2. 被刻意抢夺的注意力
不少跨时代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近年来商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归根结底,都是成功抢占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杀时间”利器。
不管是用手机干什么,其实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消磨时光。
所以,对于这些成功的商业奇才来说,重要的不只是技术,理念,产品,行业,战略,而是他们不约而同,学会了利用上述人类的本能,加上一点安慰,刺激,快乐,兴奋,新鲜的“多巴胺”,大家就会自助上头。
免费的商品和服务都不奇怪,因为他们是在免费利用大家的注意力来牟利。
02 如何顺应本能改变,减少戒断反应?

任何成瘾的习惯,改变都要经历一种痛苦的戒断。
人生已经很艰难,我并不想因为沉迷手机,而过度苛责自己,但我想要改变。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是如此。
既然有那么多企业,产品,APP,服务,信息都在攻城略地,揣摩人性的本质,我们想要自律,捍卫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也可以从这些成瘾的本质入手。
换言之,我们自己也学会创造其他方式的多巴胺,快乐,满足,安慰,刺激,用其他更健康的行为,来代替刷手机。
1. 运动: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中推荐的运动频率,每周坚持运动两小时对大脑最好,可以分摊至1周3次,每次运动45分钟。
2. 培养新的爱好,远离手机的那种:
比如睡前阅读,一定要选择纸质书。电子书不仅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量显著下降,分泌时间也会被推迟至少1小时。电子书某种意义上,和手机相同,带来新鲜的刺激,能够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越来越精神,大脑遭到了欺骗,最终导致我们无法好好休息。
3. 满足社交需求,不要靠网络,改为面对面:
过去三年让人们越来越需要社交带来的正面力量,所以也依赖社交网络。现在终于可以回归人与人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了。
4. 提升智商,避免未老先傻:
有意识远离电子产品带来的便利,因为毫不费力被投喂信息量,设定好的获取信息的模式,都会让大脑的思考路径学会偷懒,因为他们会认路,比如那些“3分钟读完《百年孤独》“,
过于单一的方式,也会失去其他抽象思考的能力。
5. 有意识控制使用时间:
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一点一点降低总时长:比如设置闹钟关闭手机,关掉许多不紧急不重要的app的即时通知提醒小红点/数字提醒,将手机调成黑白,设定专门时间来处理手机的信息,邮件等事宜。
一句话,比起手机,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重视现实生活里的人事物。
03 额外的思考

手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如何从生理,心理改变着人类,这是一个大家总在忽视的扎心问题。因为人下意识都想回避负面的,消极的,不安的答案。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个提问,是多年以前,丹布朗出了新书《本源》,技术甚至会超越伦理,进化论,神学等等的重要性,不仅在回答人类长久以来未能解开的两大难题:
它关系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哪里去?
技术甚至影响和改变着人类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也会有颠覆人类的那天。
如果有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他们一定会惊讶于,人类都在被一个小小的薄薄的会发光的黑色小盒子统治着。
《手机大脑》也给出了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都禁止自己年幼的孩子拥有手机和过度使用手机,他们是买不起手机吗?
时代的洪流,发展的大趋势面前,个人的能力微乎其微,但我们总要努力改变,不要连一点行动都没尝试过,就将生活的主动权拱手让出。

立下一个flag,不仅要好好攒钱,还要远离手机,活得快乐满足。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