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蔚蓝色淼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针对乳房疼痛患者,在患者乳房疼痛处涂少许凡士林,将乳房一手托起,另一手对乳房进行按摩,五指分开,呈梳理式抓拿,自乳房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不能旋转按压或用力挤压,抓拿过程中要由轻渐重,且顺着乳管的方向施力下压,可慢慢排泄出淤积的乳汁,重复10次效果较佳。同时,再用右手向上牵拉乳头,有利于乳晕区的输乳管扩展。随后,将乳房用4指托住,并将乳房自乳根部向乳头挤压,以排出乳汁,多重复几次,有利于包块消失或变软;针对乳房有包块患者,以20%硫酸镁温水溶液将毛巾浸湿后,持续在患者乳房包块局部进行热敷,毛巾变凉后更换,30min/次,4~6次/d,在每次热敷结束后需进行通乳排奶;针对未形成脓肿者,通常正常哺乳不会受到影响,而脓肿已形成者,可进行穿刺抽脓,给予腔内注药治疗,1次/d[2]。
  132 全身治疗。因感染病菌而引起急性哺乳期乳腺炎较为常见,一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因此,治疗可选择青霉素进行治疗。
  针对急性炎症期症状较轻的患者口服05g/次,3次/日。若患者急性炎症期出现脓肿及多种症状,应给予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2 结果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经局部热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治疗后均治愈,且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属于是一种因乳腺出现化脓性感染而引发乳房局部出现热、肿、红、痛等临床症状的炎性疾病,常见于产后第3~4周。长期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致病因主要为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为主,其中引起乳汁淤积的原因包括:①乳头偏小或乳头内陷导致乳头或乳管异常,不利于婴儿吸吮;②婴儿吸乳少或缺乏哺乳经验,难以完全排空乳法;③既往有手术史者,术后导致乳管粘连,导致乳汁无法排出;④产妇因乳晕或乳头皲裂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从而导致乳汁淤积。导致细菌入侵的主要原因如下[3]:①产妇哺乳结束后未清洁乳房,且未对乳房进行保健;②婴儿口腔感染白色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③乳晕、乳头处皮肤皲裂。针对病因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对青霉素不产生过敏者,可给予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的情况下可给予红霉素治疗。同时,产后尽早进行诱导排奶,并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有利于产妇乳汁排泄系统保持通畅。本研究资料显示,4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治疗后均治愈,不会影响正常哺乳,且无其他并发症。
  此外,做好产妇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为防止产妇患急性乳腺炎,应提高发妇对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妊娠后期定期对乳房进行清洗,保持乳头清洁;②针对乳头内陷者,可经常、反复牵拉乳头或做乳头操使乳头内陷情况得到改善。对于乳头内陷严重者应在妊娠前进行手术矫正;③产妇在哺乳期应合理进食,保证充足睡眠,并保持心情愉快;④在哺乳期间注意卫生,每次哺乳前后应将乳房和双手用温热水洗干净,为避免乳汁受到细菌感染,应将乳头、乳晕清洗干净;⑤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按需哺乳,形成规律,哺乳过程中确保让婴儿吮吸到乳头,充分吸空双侧乳腺各叶乳腺管,为避免乳法瘀积,可将剩余的乳汁用吸奶器吸空;⑥预防和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⑦为避免乳头皮肤皲裂,应避免婴儿长时间含吮乳头,可暂时停止哺乳,用吸奶器为婴儿吸乳汁;⑧睡眠时或怀抱婴儿时避免乳房受到压迫而导致乳腺管损伤,造成排乳不畅;⑦不能佩戴过紧的内衣,松紧要适度。
  综上所述,哺乳期产妇一旦患上乳腺炎,应尽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局部湿敷、通乳排奶、脓肿穿刺排脓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治疗方法简单,易于常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张之栋168例急性乳腺炎外科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453.[2] 刘瑾馄,李征毅,咚建蒙,等.非哺乳期乳腺炎微创治疗的初步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21):36-37.[3] 杨凯平,李东梅,牛春梅,等.手法疏通辅助治疗哺乳期急慢性乳腺炎[J].护理学杂志,2008,23(24):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