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为何被司马迁黑得那么惨?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大公becnx9o9xv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背了两千年的黑锅?!

曾经借着西安的秦俑特展,我看了一本关于秦始皇的书《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这完全颠覆我们在历史课本上所认识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手段残暴、民间生灵涂炭……。

《秦谜》采用侦探小说式写法,作者与读者是站在同一个水平下去探寻问题背后的谜底,将每一个出土的资料按当时的情境去推理剖析后世传闻的真实性,最受大家八卦的应该就是秦始皇的生父是嬴异人还是吕不韦吧!故事写得极为精彩,实在让人不舍得放下书,一直跟着作者查案下去。

文章图片1

对历史故事、侦探小说有兴趣的朋友,不可错过,一定会让你享受到逻辑推理的乐趣!纵使这两种都不合你的胃口,本书还是有高度的阅读价值喔!为什么呢?看我细细道来~

第一、认识什么是“历史”

书中提到“历史是基于史料对往事的推想。连接史料和往事,通过解读史料来重现往事、建筑史实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人类的智力,去做超越时空、由小见大的推想。推想必须合理。

合理的推想,一是要有史料的依据,否则就成了空想;二是要合于逻辑,否则就成了臆想。”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原本以为就只是整理成册而已,其实不然,《史记》并非史料,只是根据流传下来的史料编撰,而这样的编撰是否会受生存的时代,官方和舆论主流影响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而编入呢?这个问题在我们初、高中念历史的时候好像从未想过。不!应该说我们根本搞不清楚史料和史书的差异吧!不过在生活当中我们却是能够理解这两者的差异,例如:很多时候我们在听别人陈述他人的八卦传闻时,会直觉性思考现在陈述的这个人的个性特质——他是否爱夸大事实、加油添醋、加入自己的臆想等等,而非照单全收!

文章图片2

因此要先将史书解构成史料,将可信度较高的史料、可信度较低的历史故事和不可信的添加伪造区分开来。

按照这个逻辑来解构历史,我们就能发现:

原来司马迁所生活的西汉武帝时代对于秦王朝本就有否定的偏见,加上司马迁是个爱听故事的人……怪不得关于秦始皇生父这件事情,司马迁写得前后矛盾!《史记·秦始皇本纪》似乎是赢异亲生,但在《史记·吕不韦列传》又写得好像是吕不韦的种……司马迁乃是史学大家,他写的史书为何前后矛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让大家也享有查案乐趣,咱们接着往下讲。

第二、如何学历史?

《秦谜》本书之所以可以大胆地推翻史书里对秦始皇的偏见,最大的原因就是作者李开元能够深入历史现场,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虽然我们也不是历史学家,本书与史实距离为何也说不清,但我觉得他的精神倒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书中提到“古往今来,历史在变化,人物在更替,不变的是人性,相通的是人情,这是今古之间能理解沟通的基础。要破解过去的疑案就必须深入历史现场。

一是用脚,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现场,就是到古代遗址去脚踏实地,去走去考察。

二是用脑,深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现场,也就是穿越时空,去设身处地地体验当时的事件情景和人物心情”

文章图片3

难怪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做学问绝不是只要坐在教室里或电脑前就好,在资讯爆炸时代以此精神,与习惯来思考资讯的真实性就不容易人云亦云,还能培养出深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我们常常只用单一的历史事件故事来窥探当政者的思维、对错或其用意、其领导的智慧……个人是觉得恐有断章取义之嫌,每一个行为决策的背后绝对有成千上万的因素影响,唯有了解其生长环境养成之性格、当时处境、民情文化等,我们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进而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这么做吗?利弊为何?能理解历史人物的身不由己,相信这会稍稍减缓我们二元对立的思考惯性,没有了抱怨与偏见才能谦虚地从他们身上去学习经验教训,这才是学习历史的用意与乐趣啊!

第三、绝对重新认识秦始皇!

基于以上两点,我想本书不只是重新认识秦始皇,更是了解整个时代的各国风情、外交政策、外戚文化、历史上谜样的人物……然后怀抱着崇敬的心到西安这样的地方走一趟,感受千年前的大秦之风。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这本书绝对有阅读价值,不一样的思维是很难得的,,书的副标是“秦始皇的秘密”,秦始皇到底有什么秘密?

秦始皇的秘密远比你想象的多!

本书总共讲了四案。

第一案:谁是秦始皇的父亲。

第二案:弟弟与假父的故事。

这里的假父不是吕不韦,而是指秦始皇的妈妈的面首嫪毐。秦始皇与弟弟们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生死情仇

第三案:寻找秦始皇的表叔。

秦始皇的表叔是指楚国公子昌平君。这一篇是本书最精彩的地方。

第四案:秦始皇的后宫谜团

这一篇是在讲秦二世与他的母亲;扶苏与他的母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