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说是她的无知絮语

 错的多美丽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学生课堂问老师问题的时候都不站起来了。一脸坦然地坐在座位上,让老师站他旁边给他讲解。

 觉得特别别扭。说屈辱吧,好像没那严重。说生气吧,好像也还不至于。

怎么办?

 告诉学生,我是老师,我年纪比你大,问老师问题是你有求于人,你应该站起来,这是礼节,也是礼貌。这样说问题能够马上解决,可是这种快速的突然的变化我还是觉得别扭。如同,要来的东西都不太理直气壮。

 反观自己,不够严厉,教育思想过于天真,希望学生能够平静平和坦荡地学习思考,希望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儿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如同,青春里的一个后花园。

 人性自有它的势力,师生也是如此,你以为你在顾及学生的自尊与发展,学生却觉得你软弱,可以无理,可以提问不站起来。有时候,学生也用以表达自己的个性,你是老师咋着,还不是如此?

 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弟子规。高一入手,每节课三五分钟讲几句弟子规,基本上就是重复别人的说法,重复钱文忠最多。

 课前五分钟,持续一个月。

 效果是非常好的。有一次听课,老师们说,你们班学生够有礼貌了,回答完了问题,你忘了让人家坐下,那孩子居然就那么站了老大一会子,直到你回过头来看到他,示意,人家才坐下。

 同事本来是夸奖,我却突然感到了巨大的不安。如此看不明白情势,如此不知变通,在现有的国情下,怎么生存?如果是个某方面资质特别好的孩子,会不会在这种规矩下丧失了创新突破的意识?

 后来国学就热了,而且是从弟子规开始热的。作为一个资深奇葩,一直对主流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后来看到几个背弟子规傻掉的小孩儿,没有hold住自己,也愤怒了几天。招来不少君子淑女的谩骂,幸亏老身天生脸皮厚。

 虽然叫嚣过,却也始终底气不足,因为对传统文化,还真是缺少深入的研究,上学的时候就是背课文背讲义混分数,谈不上有什么体会。

 为了给自己的直觉寻找依据,私下里也是补了几节课的,看两眼四书五经啥的。却,始终没有找到纯技术层面的答案。

 今天,突然来电,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深层可能真还有一些硬伤,比如,我们重视伦理道德,忽略实证逻辑。四书五经讲的全都是道理和准则。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合理性在哪里?后果是什么?很少论及。你只要按着做就好了,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这恰恰是中国社会的暗黑料理呀。封建社会讲究家天下,要维护皇帝的绝对正确,怎么维护?两个途径,一是让皇帝越来越聪明,二是让老百姓(尤其是那些聪明点儿的老百姓)越来越服从。具体操作也是两个方向了,强化皇帝的思考判断决策能力,弱化百姓的思考质疑批判能力,于是有了很多不容质疑的神秘的东西,比如,规矩。背熟照做就好,别问为什么,问了就是大逆不道,是要掉脑袋的。

 而西方相反,重实证重逻辑,勇于试错,以至于这些蛮人夷狄发明了民主实现了工业革命。

 可喜的是,封建集权结束,文明照亮古国,中国人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像我这种奇葩也能有朋友,也有个别人在默默探索思考,关于教育的真谛,关于生命的前路,关于未来的天空。

 弟子规好久不讲了,这其实也是另一种极端,所谓国学也好久不看了,这莫非青春期的叛逆?想想足够可笑。弟子规里的礼貌问题,热爱生命主题完全可以拿出来学学,传统文化的节操大义在今天也有着宏大深远的意义。

 拒绝和盲从一样无知。知无知,是进步的起点。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容我吃饱了抚摸着肚子上的游泳圈胡说八道。感谢玉皇大帝感谢主,阿弥陀佛,阿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