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成一部连续剧的大S,刷新了我对这2个字的认知

 精读君 2022-08-04 发布于福建

01

大S再婚后,他们一家子似乎就没从热搜上下来过。

毫不夸张地说,大S凭借一己之力,把自己的再婚播成了一部连续剧,从一开始奔赴青春的中年偶像剧,演变成现在狗血不断的家庭伦理剧。

吃瓜群众一边无奈地表示不想看,一边又津津乐道地讨论着。

他们不理解,一个财务自由儿女双全的女明星,好不容易从婚姻的火坑里爬了出来,为什么还要重新跳一次,并且是嫁给一个方方面面都不如自己前夫的男人。

还有人觉得,大S太冲动太自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能接受新老公,就草草做了决定。

大家讨论的焦点,多是围绕着她再婚的这个选择展开。

说白了,很多人觉得,她的这个选择是错的

因此,很多人并不看好她和具俊晔的这段婚姻。

有人甚至在微博评论区表示,希望这部连续剧直接跳到大结局“大S具俊晔离婚”。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她再婚的消息时,我也是一脸的不理解。结婚大事怎么能靠“网恋奔现”这种不靠谱的操作就草草决定了

但仔细想想,大S其实一直都是这样的狠人。

当初她爱汪小菲的时候,也是这样奋不顾身,从确认恋爱关系到订婚,只用了一个月。

虽然十年后还是离婚了,但不得不说,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真的是恩爱,毕竟眼神骗不了人。

大S就是这样,喜欢上一个人,哪怕对方一开始并未对自己表示好感,也要倒追,然后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但不爱了,也会断得斩钉截铁。

她的这种人生观,刷新了我对“选择”二字的认知:

人生短短几十年,当下尽兴最重要。而不是百般权衡,瞻前顾后;就算选错了,也不必后悔,调整好心态把损失降到最低就好。

拾遗公众号曾这样描述大S做选择的过程:

喜欢就挑准时机表白,不合适也别留下遗憾,主动争取,勇敢付出,去尝试,去折腾,去追求,去经历。

来时不将就,走时不纠缠,转身不后悔,遇到不犹豫。要活得尽兴,而不是庆幸。

大S狠就狠在,她追求的不是平安的人生,而是尽兴的人生。

02

曾经有个姑娘在知乎上求助发问:27 岁女生,公务员编制,上岸复旦研究生了,要不要辞职去读呢?

姑娘是2016年的毕业生,但本科的学校不是很好,于是决定继续深造。

无奈父亲突然病重,家里还有个刚上初中的弟弟。

为了挑起家庭重担,也为了照顾父亲,她选择了回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

很快,姑娘如愿考进了离家近的税务局,做的是办公室文秘的工作。

2018年,姑娘的父亲去世,弟弟也上了高中,母亲陪着弟弟去市里读书,姑娘就常年一个人待在一个半小时就能溜达完的小县城。

有一天,姑娘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每天过得就像行尸走肉。

于是,她报考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

辛苦一年后,她真的考上了,但却突然惶恐了:

“我真的应该去读吗,我能养活自己,能找到工作吗,年龄会成为我的限制吗?”

我稍稍刷了一下前面点赞数较高的几条回答,发现竟没有一人建议姑娘留在小县城当公务员:

“答案显而易见。去复旦,相当于人生命的长度至少翻倍。因为人生命的长度不仅仅在于时间的长短,更在于经历的多寡。”

“复旦硕士,留给你的是广阔的未来。如果不去读,你的余生绝对是悔恨更多!”

“不是谁都有资格'选择平淡地度过一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要不要在九死一生和十死无生之间选择九死一生——显然这个答案很明显了。”

评论区网友们的建议很有道理,但如果选择继续当公务员就是错的吗?或者说,在小县城平平淡淡一辈子一定会后悔吗?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知乎上,我刷到了类似的提问:你愿不愿意在一个小县城待一辈子?

有个点赞超1.1万的答主@姚子表示,自己非常愿意,因为他现在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而且非常爽!

答主说,小城市生活才叫生活,上下班只要骑5-10分钟的电动车,下了班就是聚会、陪孩子、散步逛街,很是惬意。

评论区有人酸:“年轻就该拼一拼,奋斗一下”……

但其实,答主年轻时也去大城市拼搏过,奋斗过,并且结果还不错,薪资每个月有1-3万块。

只不过,对比小县城,他还是觉得大城市那种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生活太冒险,所以最终还是回了老家。

03

那些建议姑娘读研的人,其实是建立在“读研之后未来一定更明朗”的假设上。

但他们忽略了读研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硕士毕业之后,也有可能找不到好的工作。

而如果继续当公务员,未来可能遇见的难题,都不会发生。

每个人每个阶段的感受不一样,可能你现在选择了读研,选择了去大城市闯,但真正闯了几年说不定就后悔了。

时间是在流动的,一切都充满着未知和变化。

所以说选择其实没有对错,因为大多数选择不会影响到生命的流逝。

不过,选择虽然没有对错,但却有迹可循。

如果你是选择困难症患者,不妨试试下面2种方法:

①遵循自己的价值观排序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看法,更具体一点说,是关于“什么是重要的?”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的相对稳定观念。

如果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排序,分出优先级,遇到两难选择时,就更容易出答案。

比如说,大S排在第一位的价值观是“活着就要尽兴”,在考虑“是否再婚”的问题时,就会把自己的感受摆在首位,而不会考虑孩子或其他人的评价。

比如说,有些人的首要价值观是“工作质量为上,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加班”。

这类人就会千方百计提升工作时的产出,即便没有奖励要求他们如此努力;同时下班之后,如果不是极特殊的情况,就不再接活,即便主管以调薪等说辞威胁。

比如说,有些人把“生活安稳”作为原则,那么就算考上了复旦研究生,他也可以选择继续当公务员。

别人的意见、自己的心情或直觉,往往都比较随机,而自己的价值观是明确的。

根据价值观来做出选择、决策和行动,我们会更容易判断,也更愿意、更主动承担这个选择的代价。

04

②比较选项的后悔程度

精读君通识词典中有一个词条,叫后悔最小化框架,指的是:根据选项未来后悔值大小决策原则

这个词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提出的,他在决定是否创立亚马逊时,就是遵循这个思想,最后总结出“后悔最小化框架”。

因为“不希望自己到80岁时,静静回想自己一生,列出一大堆遗憾”,贝佐斯毅然决定抓住互联网所带来的机遇,创建了一个拥有数百万种图书的在线书店。

古典在《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一书中提到一个更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例子

他有一个朋友,在国企做互联网运营。做得很没意思,公司也不太重视互联网。

于是朋友向几家企业投了简历,没多久就拿到了offer,还是一家不错的企业。

但就在面临选择的这段时间,自己所在的国企也想在互联网运营上发力,他的项目得到了重视。

于是,他开始纠结到底是留在国企,还是去那家民企。

古典直接抛出一个问题:假如这两个选项,过了两三年以后,你分别都后悔了,那会是什么样?你觉得哪个后悔更能忍受一点?

当天晚上,朋友就做出了决定。

同样地,当我们陷入这类纠结时,可以想想看,两三年后每个选择后悔的样子:

A:在大城市打拼两年,职业发展缓慢,收入也没上去,房租又涨了,对象也没定,后悔了。当初回家多稳定,每天能吃妈妈做的饭,哎!

B:回家两年,安定到空虚,整个小城市几乎没什么职业发展可言,全靠关系,每天的生活极其单调,嘴里淡出个鸟来,后悔了。当初如果在大城市闯荡,至少见了世面,再折腾不出成就也有种成长感。

然后比较一下,哪个后悔更好受一点。答案就出来了。

因为这样的提问,能让人有感受上的比较,把未来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境直接模拟出来,自己体会。

而这种后悔A跟后悔B的比较,能让人迅速地做出决策。

马薇薇在《奇葩说》有一段话,说得鞭辟入里:

“大家老说我们要给人生更多的选择。

你知道什么叫选择吗?一个对的,一个错的,那不叫选择——傻子才选错的呢。

两个都是对的,那不怕选择——选哪个都很爽。

人生最痛苦的选择是什么?两个选择都是错的。

这种时候,我们要选择的是,我们更能承受哪一个带来的后果。

只有两难的选择,才叫真正的选择。只有选哪个都很痛,才叫真正的人生。”

不管做哪一项选择,总有一些后果随之而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承受和化解,哪怕会哭,会痛。



成长必备

你去年立下的学习目标完成了吗?

是不是还停留在书的第一页呢?

我知道你忙,没时间学习,

但毕竟成长不能落下。

《精读君通识词典》每天发布1个概念,

每天花10分钟,就能读完。

如果你工作太忙,没空仔细读完一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