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加修饰和掩饰地说: 云南导游也是云南“特色”之一,之所以说是特色,是因为这么多年了,屡屡曝出各种导游辱骂、强迫消费等事件,当地有关部门都是—— 态度很诚恳、处理很果断、后果很严重、结果很放纵。 属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果说“导游不靠谱”在各地都是时有发生的现象的话,那么云南导游则是“现象级”的存在。 经常整理碎片时间的小伙伴们都知道,每年旅游季都能曝出几起云南导游或辱骂、或胁迫游客消费的新闻,视频或文字流出后总能给人造成一种极度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连云南当地的朋友都在劝诫说: “地方是好地方,人不是正经人,所以旅游不要报团,最好自己来,当地有的是好山好水好吃的,犯不着给自己找不痛快。” 似乎只要不涉及到旅游方面的事情,云南总是七彩的,一旦被曝光出来,每次“云南导游”都能让全国人民大开眼界: 明明可以抢劫的,非得说自己是“导游”? 他真的……我哭死。 ![]() 1 关于云南导游的黑料,我曾问过一些从事旅游业的朋友,人家说摆事实讲道理—— 报团的价格都很低,低到怀疑人生,比如昆大丽七日游往返+食宿有的便宜到只收成本价,那么有些跟团的导游是没有酬劳的,他们只能通过游客旅行时的购物消费获得抽成,游客买得多他们拿的抽成就多,买的少甚至不买的话,人家这一趟基本等于白跑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合作方式呢? 有的说旅行社不愿意养正职导游,但带团需要人,所以导游的酬劳随团消费产生;有的说如今各行各业都在卷,旅游业也不例外,不低价怎么吸引人过来旅游呢?那就只能委屈导游了,反正干活的人有的是,你不做有的是人做,脾气好点的遇到“小气”的游客只能自然倒霉,顶多只是甩脸子,脾气大点的就会讲些不得体的话,然后碰巧被曝光出来,这样一来二去,云南导游就出名了…… 其实关于“云南导游”的事情两年前略说过,那时也在疫情期间,这两年下来,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旅游业也一样,但“报复性消费”从来没有在旅游业中出现过,可能这跟消费者的心态也有一定的关系: 游山玩水是重典,消费嘛,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地方。至于买东西什么的,看心情。 那么牵扯到实际利益的导游们就有苦说不出了,挣的这趟钱没了着落,搞不好还得贴钱。 应该说旅游业对应在各个地区上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更注重一些细节,比如浙江和福建,当地购物或消费很有意思,我去旅游时买东西,小商贩们会主动跟我说“谢谢”,意思是“谢谢你光顾我。”感觉很舒服,还记得这家商贩,热情点的还会回家宣传一下,下次来的时候再去光顾。 服务意识或服务意愿相对不那么强烈的地方,就经常会爆发一些不愉快的事,无论是从业者还是主管部门,似乎都有一些执念: 来了?来吧,又没拦着你不让你来,既然来都来了,宰一顿再走呗,反正这辈子也见不着了…… 我认为这就是“口碑差距”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不止云南。 ![]() 2 白领必须消费8000元左右,然后是威胁、辱骂、强迫购买,并宣称知道游客的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号码…… 云南导游再度上分,据爆料者说,她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导游的言语恐吓下消费,花了几千块,有的则花了十几万买手镯。 云南手镯也是个好梗,在很多地摊文学里,我就见到不少我认识的明星带着自己的助理去云南某家玉石店里买手镯,然后助理劈里啪啦说一顿,比如十几万的手镯花了几千就买下来,最后通过故事告诉读者“要换一种思维”等等。 但如果爆料者说的基本属实的话,那这趟跟团买的手镯是真不便宜,跟地摊文学里说的严重不符。 现在这个事已经有记者去联系当地有关部门,对方说“关注、调查”,似曾相识又千篇一律,处理得好的话自然是赔钱退款外加吊销导游执照,然而我在期待什么呢—— 不知道下一次再度曝光又是什么时候? “云南导游不靠谱”这种执迷的印象就像云南人吃菌一样,明知道可能有危险,但就是拒绝不了。大家都知道每年云南人吃菌是件奇闻趣事,都围观看热闹,取笑一下迷瞪的人又哭又笑。 但云南导游从我嘴里说出来像个笑话,亲历者看来可不是笑话。 恐吓、辱骂、胁迫消费,四舍五入跟土匪差不了多少,这种对从业人员的负面印象,大家都知道会连带着对当地整体形象造成很差的观感,但似乎没人在乎,或者说管了,又好像没管。 诡异的是,每次关于“云南导游”的负面新闻都是相关游客或拍摄、或通过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才进行处理,所涉之人和旅行社等顶多吊销执业资格或营业执照,也不知道过后会不会再换个“马甲”出来继续。如今云南导游再创奇迹,勒令“白领至少需消费8000”,有的人还真买了,少则五六千,多则十几万。这……够得上立案了吧? 当然也未必,毕竟强制消费这种事也说不清,能退款就不错了,至于涉事的导游和有关主管部门,大可不必担心—— 反正“都这样”了,也继续“就这样”了。 我认为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产生并不仅仅涉及到涉事人本身,也不能仅仅指责从业者不靠谱,就像我那时只是单纯地指责导游一样,如今再看这个问题,再从从业的友人那里了解一些情况后深思,我觉得“观念”和“作为”,才是一种屡禁不止的根源。 ![]() 3 结 语 “云南导游”什么时候能不再成为一个贬义词?不再跟恐吓、辱骂和强制消费捆绑在一起? 主要还是看相关部门的执行力和有没有坚决处理杜绝的决心,以及如何调控旅游市场发展策略的思维是否灵活合理。 近年来因为疫情的影响,旅游业本身受到的冲击已经很大了,尤其是云南这个旅游大省,其风头逐渐被隔壁的贵州抢去,“邻居”在旅游方面也开始认真起来,优惠、扶持、推广等措施都在积极推动,人家也意识到发展经济最主要的是调动积极性,不是“出一件事处理一件事”,是“整体调控,杜绝隐患”。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