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 ----- 卷一百十五

 新用户4541Ay47 2022-08-04 发布于上海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洪武十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以兵部尚书李允为礼部尚书,吏部侍郎陈铭为兵部尚书。铭,处之丽水人,由都督府掾擢照磨,升吏部侍郎,授今官。允真定蠡州人,由元故官授兵部郎中,累迁至今官。铭寻降为兵部郎中。

壬午,命汝南侯梅思祖往济南、青州简阅兵马。

以福建新籍军士三千分隶雷州诸卫。

乙酉,享太庙。

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赐翰林学士承旨宋濂致仕。濂字景濂,金华浦江人,幼聪敏强记,从同郡吴莱、黄溍学,为古文有声。元至正中,有荐濂翰林编脩官者,濂以亲老不就,隐居小龙门山中。岁辛丑,金华既归附,上遣使以书币徵之,与括苍、刘基、叶琛、章溢四人同见,上甚礼重之,擢濂江南等处儒学提举,既而命授皇太子经。甲辰十月,改起居注。乙巳三月,以疾告归,上赐以金帛,太子亦厚遗之。濂归奉表谢,上赐书嘉劳之,其略曰:“先生之师吾子,训饬甚严,是不佞也;以时言讲,解释圣贤之意,是不固也;以忠贞立心,以节俭制行,是得儒者之道也。昔闻古人,今亲见之。”仍侑以文绮。洪武二年,脩《元史》,诏徵濂与翰林待制王祎为总裁官。六月,除翰林学士、亚中大夫、知制诰兼脩国史。三年,以失朝参,左迁编脩。四年,迁国子司业。秋,以议祭孔子礼稽缓,贬知安远县。是年十一月,召还为礼部主事。五年冬,迁太子赞善大夫。六年七月,复命为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脩国史,仍兼赞善大夫。八月,上命濂与詹同、乐韶凤等纂脩《大明日历》一百卷,又与吴伯宗、朱右等脩《宝训》五卷。每旦侍膳燕见,必命茶赐坐。濂素不能饮,一日侍饮醉,行不能成步。上见而欢甚,为诗赐之,仍命侍臣咸为歌辞,且曰:“使后世知吾君臣同乐如此也。”九年,拜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仍兼赞善大夫。擢濂长孙慎为殿庭仪礼司序班,复召濂仲子璲为中书舍人,子孙联班内庭,儒者荣之。濂既老艰于步趋,上命选良马以赐,复为作《良马歌》,命词臣咸赋之,以示优宠。至是年六十八,上悯其老,赐致仕归乡里。及陛辞,上以《御制文集》赐之,加钞、彩、叚及衣三袭,命其孙慎护至家。濂上表称谢,上复赐手诏答之。自是每岁一朝,至则恩遇之甚厚。十三年,璲以事得罪,濂当连坐,有司请罪之,上以濂旧臣,特命居于茂州。十四年五月,行至夔州卒。所著有《潜溪集》四十卷、《萝山集》五卷、《龙门子》三卷、《浦阳人物记》二卷、《翰苑集》四十卷、《归田集》四十卷。长子瓒与璲俱以能书名。

丙戌,工部奏差张致中上书言三事。其一曰:“监察御史乃朝廷耳目之寄,清要之司,宜精择在朝老成謇谔之士,或有司官属公明廉正者,俾居是职,庶知官民利病,激浊扬清,以佐治化。”其二曰:“京师乃天下都会之地,迩来米价翔踊,百物沸腾,盖由苏、湖等府水涝,年榖不登,素无储积所致。今后宜令各府、州、县设常平仓,每遇秋成,官出钱钞收籴入仓,如遇歉岁,平价出粜。盖米价不踊则物价自平,如此则官不失利,民受其惠矣。”其三曰:“北方郡县开垦荒田,岁有增广而土旷民稀,垦辟有限,所在守令往往责令里甲增报额数,以为在官事迹,罔上损民,甚亡谓也。宜令各处农民自实见垦亩数,以定税粮。庶不有名无实,民力不困,生息益蕃而赋役自增矣。”书奏,上览而嘉之,擢致中为宛平知县。

升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潘德为运使。

辛卯,以羽林等卫军士益秦、晋、燕三府护卫。秦府西安护卫旧军一千四百五十一人,益以羽林卫军二千二百六十四人;晋府太原护卫旧军一千六百三十人,益以兴武等卫军二千二百五十一人;燕府燕山护卫旧军一千三百六十四人,益以金吾左等卫军二千二百六十三人。

癸巳,以元诸王伯忽为赣州镇抚,孛罗歹为荆州卫镇抚,俾食俸而不治事。

西安府地震。

甲午,以都督佥事曹震为河南都指挥使。

命浙江等十二布政使司并直隶府州各以其山川险易、地里远近,绘图以进。

丙申,以成都中卫军士二千益贵州卫,及调前、后、左、右四卫军士七百守御黄平。

己亥,罢将作司。

改贵州金筑长官司为安抚司,以长官灸察定为安抚使。

甲辰,上谓中书省臣曰:“官员听选之在京者,宜早与铨注,即令赴任。闻久住客邸者,日有所费,甚至空乏,假贷于人,昔元之弊政,此亦一端。其常选官淹滞在京者,辄经岁月,资用既乏,遂流为医卜,使贤者丧其所守,实朝廷所以待之者,非其道也。自今铨选之后,以品为差,皆与道里费,仍令有司给舟车送之。著为令。”

丁未,罢思文监,以监丞曾秉正为刑部主事。

是月,命都督佥事蓝玉练兵东昌。

融州盗潘宥等作乱,广西卫官军捕斩之。

赐京卫军士帛。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弟泰期等进表贺正旦,贡马十六匹、硫黄一千斤,赐泰期等钞有差。

安南陈煓与占城国构兵相攻,大败于占城境上,煓战死。

高丽遣使至京师,为其故王王颛请谥号。上以颛为其下所弑,敕中书宰臣曰:“朕起寒微,实膺天命,君主中国,当即位之初,遣报四夷酋长,使知中国之有君,而高丽国王王颛闻命即称臣入贡,斯非畏力也,心悦故也。其王输诚数年,乃为臣下所弑,又几年矣,今始来请谥,将以假吾朝命,镇抚其民,且以揜其弑逆之迹耳。所请非诚,不可与也。前所留使者,则归之。”

诏赐苏、松、嘉、湖等府居民旧岁被水患者户钞一锭,计四万五千九百九十七户。

二月己酉朔,遣官祀历代帝王,凡十七位,为五室,共设酒尊三于殿之东南,西向,用祝一,设于神之右。初献毕,读祝,余礼仪仍旧。祝文曰:“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帝金天氏、帝高阳氏、帝高辛氏、帝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高祖皇帝、汉光武皇帝、隋高祖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曰: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报特祀以春秋,惟帝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庚戍,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

遣大都督府官祭旗纛。

壬子,遣官享先农,命应天府官率农民、耆老陪祀。其陈设:正、配位各用登一、铏二,余牲币、器物并与二年祭先农同。其仪:祭日,乐舞生就位,献官、陪祭官、执事官各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献官诣盥洗位,搢笏,盥悦,出笏,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武功》之舞,献官诣酒尊所,执事者以爵受酒,献官诣先农神位前跪,搢笏,奠帛,献爵,出笏,读祝官取祝,跪读讫,献官俯伏,兴,平身,诣后稷神位前如上仪,但无祝,复位。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文德》之舞,执事官各以爵受酒,献于神位前。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文德》之舞,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献官诣饮福位跪,搢笏,执事者以爵进,献官饮福酒,执事官以胙进,献官受胙,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再拜,陪祭官皆再拜。典仪唱“彻馔”,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彻馔。典仪唱“送神”,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献官陪祭官皆四拜。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位”,唱“望瘗”,协律郎举麾,奏《永和》之曲,献官诣望瘗位,礼毕。其祝文曰:“皇帝谨遣具官某致祭于先农之神:惟神初兴农事,乃种嘉榖,为民立命,万世永赖。今将东作,亲耕籍田,谨以牲醴庶品,用修常祀。”以后稷氏配。其乐章与二年二月祭先农正位同,但不奏进俎曲,又送神曲:“冕衣在列”改为“冠裳在列”云。

癸丑,朝日。

乙卯,复以刑部尚书唐俊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迁右参政瞿庄为左参政。

丙辰,以秀才徐尊生为翰林应奉。尊生字大年,严之淳安人,博学能文。洪武初徵诸儒编修《元史》及议礼,纂修《日历》,尊生皆与,授以官,固辞归乡里。至是,郡复以秀才荐,授今官。

丁巳,遣御史大夫汪广洋释奠于先师孔子。

以内使徐正等二十八人为尚衣、奉御等职。

以光禄司大官署令萧韶为太仆寺丞,时礼部尚书李允以失职,亦降为寺丞。

戊午,祭太社、太稷。

夜,太阴犯舆鬼。

己未,革北平府香河县,以其地益漷州,改漷州为县;革平谷县,以其地益三河县;复以武清、宝坻二县隶通州。

辛酉,上敕兵部臣曰:“天下卫所军士皆四方之人,乡里既远,贫乏者多,月给廪粟,仅足自给,其有死亡、棺歛之费不能举者必多,使其死无所归,或至暴露,甚非悯下之道也。朕闻文王埋朽骨,天下归仁,况吾之壮士常宣力效劳,岂可使之失所乎?自今凡军士死亡,家贫不能举者,官为给棺葬之。所司著为令。”

壬戌,以翰林院编修傅藻为应奉。

癸亥,皇第十五子植生,妃韩氏出也。

甲子,赈济、苏、松、嘉、湖等府民去岁被水灾者户米一石,凡一十三万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先是,以苏、湖等府被水,常以钞赈济之,继闻其米价翔踊,民业未振,复命通以米赡之。

丁卯,上谓省臣曰:“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著为令。”

己巳,遣监察御史吉昌等十三人分巡山东、广西等处。

白虹贯日。

壬申,以北平按察司佥事吕本为礼部尚书。本初为太常卿,坐事罚役功臣庙,寻宥之,出为北平按察司佥事,至是升今官。

以国子生范与辰摄刑部主事,以言事称旨也。

三月己卯朔,国子助教钱宰以年老乞致仕,上许之,敕授文林郎国子博士致仕。敕曰:“朕昔戡定四方,即开学校,延师儒,俾勋贤之子弟、凡民之俊秀莫不从学,教以经史、六艺,明体适用,布列中外,以共保太平于无穷。国子学助教钱宰学问老成,训导有方,在学数年,倬有成效。朕方喜诸生有所矜式,而年满七十,恳辞还乡,特授文林郎国子博士致仕。尔尚师表一乡,训诱后进,以禆治政,庶几不愧古者乡大夫之教,则朕犹有望焉。”宰,会稽人,博学能文,后二十年卒于家。

壬午,以刑部侍郎李浩为湖广按察使,工部主事郑九成为河南按察使,监察御史张机为陕西按察司副使。

甲申,户部奏:“天下税课司局征商不如额者一百七十八处,宜遣中官、国子生及部委官各一人,往核其实,立为定额。”从之。

夜,太阴犯天樽星。

癸巳,以户部侍郎徐铎为平阳府知府,王镛为嘉兴府知府,户部郎中邵善为杭州府知府,刑部员外郎唐蔚为明州府知府,郎中许杰为抚州府知府,前福建行省都事宋诰为临江府知府,工部郎中张允为福宁府知府,户部郎中徐伯善为代州知州。

乙未,诏吏部凡官员亡故者,免其家徭役三年,子孙年长,方堪任用,愿赴京者听。

改荆州府秭归县为长宁县。

夜,太阴犯心宿。

丙申,复永城侯薛显所食禄。显先有过,减其禄,至是复全给之。

戊戌,增置滁阳、仪真、香泉、六合、天长五牧监,滁阳设群二十有二,仪真、六合设群各七,香泉设群八,天长设群四,俱隶太仆寺,计牧种马一万七千三百八十五匹。上谓中书省臣曰:“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君之富者,必数马以对。周礼六卿,夏官以司马为职,特重其事也,后世掌以太仆令,仍其旧,又设群监以分其责任,庶名实相副,民不劳而孳息蕃,但恐所司者不为究心,民复怠惰,马政不脩则督责之令行,岂不因马而疲民?国以民为本,若因马而疲民,非善政也。其下太仆寺诸牧监,各令脩职,毋怠所事。”

丁未,上与群臣论“天与日月五星之行”。翰林应奉傅藻、典籍黄麟、考功监丞郭傅皆以蔡氏左旋之说为对。上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盖二十八宿经也,附天体而不动,日月五星纬乎?天者也?朕自起兵以来,与善推步者仰观天象二十有三年矣,尝于天气清爽之夜,指一宿为主,太阴居是宿之西相去丈许,尽一夜则太阴渐过而东矣,由此观之,则是右旋,此历家亦尝论之。蔡氏谓为左旋,此则儒家之说,尔等不析而论之,岂所谓格物致知之学乎?”

是月,灵壁县民袁亮、蒋开山聚众作乱,官军捕斩之,境内悉定。

夏四月戊申朔。

己酉,享太庙。

命卫国公邓愈为征西将军,大都督府同知沐英为副将军,率师讨吐蕃。先是,吐蕃所部川藏邀杀使者巩哥锁南等,故命愈等讨之。

庚戌,长沙府善化、长沙二县大水。

以户部员外郎赵寅为中书左司郎中。

庚申,赈济宜兴、钱塘、仁和、余杭四县民被水者二千余户,户给米一石。

壬戌,置徐州永固镇巡检司。

以磨勘司令李亨为苏州府知府。

癸亥,以仪鸾司大使叶茂为福建布政使。茂,江陵人,吴元年以军功除拱卫司副使,寻升大使。洪武五年,改仪鸾司副使。七年,升大使。至是,以考最升今官。

乙丑,命翰林院编脩桑慎、陈晟署监察御史。

戊辰,赈济太平、宁国二府民被水者四千四百八十五户,户给米一石。

诏加赠高阳郡公耿再成为泗国公,勋谥如故,诰文同前。初,再成守处州,以苗军元帅李祐之作乱,死于难,累加追赠。至是,上复念之,故有是命。其兄琰尝为参侍舍人,除汝宁卫指挥佥事,卒。子瑜袭职为威州卫指挥佥事,坐事免官,后征南将军杨文征奉议复起瑜为廉州卫指挥佥事,卒,子濂袭。

己巳,济宁府蝗。

禁天下急递铺卒不得私拆公文,窥觇漏洩。时溧水旧镇铺卒有私阅公文、剪裁余纸者,故命禁之。

以儒士王钝为礼部主事。

乙亥,河南陕州同知张域等十四人秩满考最,诏赐之宴,令复职。

是月,故元将也速寇庆阳,庆阳卫兵击却之。

密云卫火,燔庐舍。

泉州民任钧显等作乱,寇安溪县,夺县印而去,泉州卫追击斩之,获其党三百余人。

曲先卫指挥沙剌杀故元安定王卜烟帖木儿,其子板咱失里杀沙剌,以报父讎,既而板咱失里复为沙剌部将所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

洪武十年五月戊寅朔,上谓侍臣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一主于至公,故有功者虽所憎,必赏,有罪者虽所爱,必罚,赏以当功。上不为德,罚以当罪,下不敢怨,不以小嫌而妨大政,不以私意而害至公,庶有以服天下之心。”

以河南、四川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为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河南卫辉府胙城县并入汲县,获嘉县入新乡县;改怀庆府之孟州为孟县,以温、济源二县隶怀庆;改汝宁府信阳州为信阳县,并确山县入汝阳县;又并南阳府之镇平县入南阳县,开封府之考城县入归德州,柘城县入宁陵县,改睢州为睢县,以仪封县隶南阳。四川成都府并新繁县入成都县,双流县入华阳县,金堂县入新都县,崇宁县入灌县,复并德阳县入汉州,井研县入仁寿县,资阳县入简县,什邡县入绵竹县,改绵州为绵县,以彰明县并入之,改彭州为彭县,以蒙阳县并入之;顺庆府并云山、仪陇二县入蓬州,西充县入南充县,渠江县入广安州;叙州府并庆符县入宜宾县,筠连、珙二县入高县;保宁府并昭化县入广元州,苍溪、南部二县入阆中县,江油县入梓潼县,复并青神县入嘉定州,威远县入荣县,大邑县入卭县,彭山、丹棱二县入眉县,中江县入潼川州,蓬溪县入遂宁县,射洪县入盐亭县,名山县入雅州;重庆府并武际县入彭水县,隶涪州,新宁县入梁山县,隶忠州,酆都县入涪州,南川县入綦江县,夔州直隶布政司。湖广并黄州府之随县入应山县,应城县入云梦县,孝感县入德安州;襄阳府光化县并入榖城县,枣阳县入宜城县,上津县入郧县,改房州为房县,以竹山县并入之;复并荆州府之枝江县入松滋县,当阳县入荆门县;常德府之沅江县入龙阳县,通道县入靖州;长沙府之善化县入长沙县,新城县入衡阳县。山东并济宁之定陶县入城武县,莱州府以即墨县隶胶州,改潍州为潍县,以昌邑县并入之。北平以河间府交河县并入献县,复以静海县隶河间,保定府满城县并入庆都县,大名府开州析东明县二乡入长垣县,并大名县入魏县。广西改浔州府贺州为县,复以富川县隶浔州,改柳州府融州为县,以罗城县及象州来宾县隶本府,梧州府改容州为容县,复以陆川、北流二县属郁林州,改藤州为藤县,以岑溪县及平乐府怀集县隶梧州府,改浔州府横州为横县,以永淳县并入之,改隶南宁府。

户部奏:“苏、松、嘉、湖四府及浙江、江西所属府、州、县粮长所辖民租有万石以上者,非一人能办,宜增副粮长一人。”从之。

甲申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

置宿州守御千户所,以凤阳卫官军往实之。

乙酉,擢苏州府知府王兴宗为河南布政使。兴宗,江宁人,岁辛丑,隶帐前为亲军,以材授金华知县,历南昌通判、嵩州知州、怀庆知府,改苏州,至是升今官。

降河南布政使徐贲为怀庆府知府,江西参政李浚文为刑部主事。

丙戌,高丽世子王禑遣其礼仪判书周谊等贡马六十疋及方物,却不受。

丁亥,命靖海侯吴祯督浙江诸卫舟师运粮,往给辽东军士。

增置河南等处递运所,所置车三十辆、牛百五十头,设大使、副使二人掌之。

山西行都司言:“所辖边民请自备兵械,团结防虏寇掠。”从之。

戊子,以户部尚书周斌为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吕本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工部尚书李敏为福建都转运盐使,降刑部尚书秦中、商暠为本部郎中,侍郎高万杰为员外郎,员外郎李希文及福建布政使郑思先为主事,升刑部主事茹太素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监察御史韩真为江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户部员外郎苏鹏翼为扬州府知府,刑部主事王庄为南昌府知府,张汉为真定府知府。

辛卯,遣使命邓愈发凉州等卫军士分戍碾北、河州等处。

敕四川都指挥使司缮治武备。

命曹国公李文忠往凤阳视师。

上念铸铜之工有以罪罚役者日久,衣食蔽竭,命工部限日遣还乡里,俾如期复来,仍命量地远近给道里费。

壬辰,太原府阳曲县地震。

平凉府华亭县雨雹。

减秦州茶马司令、丞各一人。

遣监察御史王渊等六人分巡各布政使司。

乙未,革绥德州,以其地益延安府。

登州卫奏充拓新城,请令民筑之。上谕工部臣曰:“凡兴作不违农时,则民得尽力于田亩。今耕种甫毕,正当耘耔,遽令操版筑之役,得无妨农乎?且筑城本以卫民,若反以病民,非为政之道也,其令俟农隙为之。”

丁酉,以户部尚书偰斯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升侍郎沈立本为本部尚书。

己亥,初置东宫通事司令一人,从八品,丞一人,正九品,以赞读荣铉为司令,郑肃为司丞。

庚子,命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

辛丑,以刑部郎中文辐为衢州府知府。

癸卯,复命户部赈济黄州、常德、武昌三府并岳州、沔阳二州去岁被水灾户六千二百五十,户给钞一锭。

征西将军邓愈兵至吐蕃,攻败川藏之众,追至昆仑山,斩首甚众,获马、牛、羊十余万,遂遣凉州等卫将士分戍碾北等处而还。

甲辰,命给内外军士食盐月二斤。

丙午,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

诛户部主事赵乾。敕中书省臣曰:“向荆、蕲等处水灾,朕寝食不安,亟命赵乾往赈之,岂意乾不念民艰,坐视迁延,自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五六月之交,方施赈济,民饥死者多矣。夫民饥而上不恤,其咎在上,吏受命不能宣上之意,视民死而不救,罪不胜诛,其斩之,以戒不恤吾民者。”

是月,临淄县丞王基言乞发山海之藏以通宝路及禁在职言事者,其言皆缪戾不中理。上召而诘之曰:“汝云发山海之藏,以通宝路,须人力乎?自发乎?况发之未必得而劳人莫甚焉。昔唐太宗罪权万纪,为其言利而不进善也。汝之言果导人君以善乎?汝又云不宜在职言事,必须面陈。汉宋昌有言:'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无私。’汝必欲面陈,何也?今汝既见朕,又未闻正论,则是汝罔朝廷也。”基无以对,遂黜之。

有内侍以久事内廷,从容言及政事。上即日斥遣还乡里,命终身不齿,遂谕群臣曰:“自古贤明之君,凡有谋为,必与公卿大夫谋诸朝廷而断之于己,未闻近习嬖幸之人得与谋者。况阍寺之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起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目,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结君心,而便辟专忍其本态也,苟一为所惑而不之省,将必假威福,窃权势,以干与政事,及其久也,遂至于不可抑,由是而阶乱者多矣。朕尝以是为监戒,故立法:'寺人不过侍奉洒扫,不许干与政事。’今此宦者虽事朕日久,不可姑息,决然去之,所以惩将来也。”群臣顿首称善。

河间府旱。

永州大水。

番酋也速脱火亦等寇凉州,指挥郑遇春率兵击却之,获人千余、马、牛三百。

人有诬山西之民从故元四大王为寇者,捕获至京。法司以闻,上曰:“刑罚所以威恶,施之必当其罪,则刑不滥而人心服。彼四大王以元之遗孽,窜匿山谷,聚逋逃以为民患,山西之民边其巢穴者,往往被其驱掠、迫胁为盗,皆不得已,岂真为盗者?古人云:'得其情则哀矜勿喜。’此之类也。今民相捕获,将延蔓不已,是助之立党而激之为乱也。其释之。”各给道里费,遣还乡里。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

洪武十年六月丁未朔,命延安侯唐胜宗集军士筑颍上城,周三里一百二十七步,高二丈五尺,趾二丈八尺,颠一丈五尺,寻召还。

辛亥夜,有大星赤而芒,自天纪流至天市西垣没。

癸丑,命江夏侯周得兴往济宁,宜春侯黄彬往沂州,理军务。

乙卯,吏部奏定各道按察司及各府首领官资格。按察司经历,秩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从八品。各府经历,秩从七品;知事,从八品;照磨,正九品。其京畿都漕运司经历、知事,秩与各府同。龙江递运所大使,秩正九品;副使,从九品。其各盐场百夫长听布政司注授。又定六部每科设都吏一人,历九年,于从七品出身,省、府、台、六部掾史、令史亦历九年,依已定资格出身。从之。

丙辰,有圬者携孥至京役作,病死。绳顽司以闻,上闵之命给轊椟与道里费,送还乡。

丁巳,上谕中书省臣曰:“清明之朝,耳目外通;昏暗之世,聪明内蔽。外通则下无壅遏,内蔽则上如聋瞽,国家治否,实关于此。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所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

庚申,册宋国公冯胜女为吴王橚妃。

革磨勘司。

以巩昌府阶、文二县为阶州,徽州及两当县为徽县,革顺德府广宗县,以其地分隶平乡、钜鹿二县。

辛酉,以刑部郎中商暠为太仆寺卿。

壬戌,征西将军邓愈遣使来报捷,上遣使召愈班师还京。

癸亥,改香泉牧监高丽群属六合牧监。

丙寅,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上谓皇太子曰:“人君治天下,日有万几,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惟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故处事之际,鲜有过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临政少有不缪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邪佞,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苟无权度则未有不失其当。今有人指石为玉,当辨之曰:'果玉乎?果石乎?’,知其为非玉,乃石也,如此则的然莫敢吾欺,若信其言以为玉,则是非之心不明,失其权度矣。凡人虽有明敏之资,自非历练临事,率意而行,未免有失,知悔而改,亦已晚矣。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常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日有未善,寝亦不安,此尔所亲见也。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吾无忧矣。”

以两淮都转运盐使潘德为太仆寺少卿。

永平府滦、漆二水暴发,没民庐舍。

赐凤阳等卫军士米,人一石。

丁卯,命平凉侯费聚往陈州理军务。

以汉中府褒城县并入南郑县,沔县入略阳县,洋县入西乡县,汉阴县入石泉县,平利县入金州。

壬申,以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徐本、都督府断事官宫敬为大都督府掌判官。

癸酉,置开封府鄢陵县彭祖店、双泊河二巡检司。

甲戌,潞州长子县税课局大使康有孚上言三事。其一曰:“学校乃风化之源,兵兴以来,因而废弛。方今圣朝虽已兴举春、秋二祭,未复旧规,乐器散失,致使新学小生未闻礼乐节奏,宜敕儒臣考究礼文,颁降天下。有司即为制备乐器,使生徒肄习,庶几一代之礼乐明备,而后进之士得以养其德性。”其二曰:“褒赠忠良,足以激劝后世,敦厚风俗,宜询访元季忠节之士、义夫节妇、孝子顺孙,而旌表之,兼恤其后,复求名臣、大贤之子孙果有才识,量加录用,以示象贤之意。”其三曰:“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今之武官所患不知古今,宜于儒官中选年富力强、通今博古之士,每卫用二人,授以参佐之职,使之赞画军事,闲暇讲明兵法,诵说经史,久而纯熟,文武之材彬彬出矣。”疏奏,上嘉纳之。

乙亥,降山西布政使司参政王连为监察御史,升工部员外郎王慥为绍兴府知府,礼部主事孟扩为金华府知府。

是月,命大臣十八人分祀岳镇海渎:韩国公李善长祀中岳,魏国公徐达祀北岳,曹国公李文忠祀东岳,宋国公冯胜祀西岳,江夏侯周德兴祀南岳,吉安侯陆仲亨祀东镇,延安侯唐胜宗祀西镇,江阴侯吴良祀南镇,济南侯顾时祀北镇,平凉侯费聚祀中镇,陆安侯王志祀东海,营阳侯杨璟祀西海,永嘉侯朱亮祖祀南海,颍川侯傅友德祀北海,宜春侯黄彬祀江渎,南安侯俞通源祀河渎,中山侯汤和祀淮渎,宣宁侯曹泰祀济渎。制曰:“天生民而立君,君为民而立命,百神之祀乃国家之先务也。朕与卿等当群雄角逐之时,战胜攻取,非天地之昭鉴,岳镇海渎之效灵,安得至是?今孟秋在迩,岳镇海渎之祀理在报祭。古者,人君巡守则祭名山大川于各方岳之下。今朕国家新造,民生始遂,未获亲往,特命卿等代朕以行,汝往钦哉。”

思南宣慰司遣使贡马。

秋七月丁丑朔。

戊寅夜,岁星犯亢宿。

己卯,享太庙。

庚辰,以赵晋为东宫文学。晋,陕西人,初以儒士徵为秦府说书,后以老疾辞归,至是复召用之。

辛巳夜,有星赤色,起自渐台,流至天市垣没。

壬午,以吏部郎中童亨为长沙府知府。

甲申,置通政使司。设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经历一人,正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掌出纳诸司文书、敷奏封驳之事。时官制初立,上重其任,颇难其人。刑部主事曾秉正新擢陕西参政,未行,遂命秉正为通政使,以应天府尹刘仁为左通政。谕之曰:“壅蔽于言者,祸乱之萌;专恣于事者,权奸之渐。故必有喉舌之司,以通上下之情,以达天下之政。昔者,虞之纳言,唐之门下省,皆其职也。今以是职命卿等官以通政为名,政犹水也,欲其长通无壅遏之患,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无隐蔽,当引见者无留难,毋巧言以取容,毋苛察以邀功,毋谗间以欺罔,公清直亮,以处厥心,庶不负委任之意。”秉正等顿首谢曰:“臣等驽锐,幸蒙圣眷,膺兹重任,敢不尽心,图报万一。”

改承敕监令、丞为郎,设官二人,从七品,给事中、中书舍人咸隶焉。

以刑部尚书周斌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大都督府经历尹性为刑部尚书,司门郎中樊浚为中书省右司郎中。

置四川叙南卫,以安陆卫指挥佥事王承署卫事。

乙酉,普定府世袭土官女知府适贵来朝,命给告身。

丙戌,以各布政使司所举教官之有学行贺原等为东宫、王府等官:原为东宫侍正,李翀为赞读,崔讷为吴相府长史,彭士敏为录事,张浩为齐府伴读,王文昭、黄祺、怡昭、马焕并为监察御史。

丁亥,以国子助教胡隆成为齐相府长史。

戊子,以齐相府长史耿贯为户部员外郎,吴相府长史李镐为工部员外郎,考功监丞郭傅为监令,故诚意伯刘基子琏为监丞。

辛卯,遣官祭功臣于鸡笼山庙。

癸巳,汰汉中府略阳、西乡、石泉、洵阳等县丞、簿,以其地狭民稀也。

戊戌初昏,岁星犯亢宿。

庚子,以刑部都官员外郎高万杰为凤阳府知府。

壬寅,命给内外百司官、散官,视其品给之。若所选官见任职卑而前授散官高者仍前,其降除者则照见职。

置保定府唐县周家铺巡检司。

乙巳,复以通政使司左通政刘仁为应天府尹。

是月,拓筑登州城,命兵民合力完之。

诏遣监察御史巡按州县。入辞,上谕之曰:“近日,山东王基言事不务正论,乃用财利之术,以惑朕听,甚乖朕意。今汝等出巡天下,事有当言者须以实论列,勿事虚文,凡为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汝等当询民疾苦,廉察风俗,申明教化,处事之际,须据法守正,务得民情,惟专志以立功,勿要名以取誉。朕深居九重之中,所赖以宣布条章,申达民情者,皆在汝等,汝其慎之。”

北平等八府大水,坏城垣。

淡巴国王佛喝思罗遣其臣施那八智上表,贡苾布、兜罗绵被、沉檀速香、胡椒等物。赐佛喝思罗金织文绮、纱罗,施那八智文绮、袭衣等物有差。

思川宣慰使田弘正上表,贡马及方物。

湖广都指挥使周贤卒。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四

洪武十年八月丁未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申,祭大社、大稷。

己酉,置定远牧监,隶太仆寺,以宫门奉御李善为监副,御马司副胡清、尚衣奉御董兴为御良。

庚戌,诏改建圜丘于南郊。初,圜丘在钟山之阳,方丘在钟山之阴,上以分祭天地,揆之人情,有所未安。至是,欲举合祀之典,乃命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敕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等董工。

辛亥,置宝泉库。

壬子,定光禄司官、散官品秩。上即位以来,所用光禄司官,或内官,或流官,或庖人,出身不同,同于散官。至是,命吏部:凡内官除授者,照内官散官给授;流官除授者,照文官散官给授;庖人除授者,卿,从三品尚膳大夫,少卿,正五品奉膳大夫,司丞,从六品司膳郎,各署丞,从七品掌膳郎,监事,从八品执膳郎。

夜,太阴犯心宿。

癸丑,命大都督府官选武臣子弟入国子学读书。上谕之曰:“武臣从朕定天下,以功世禄,其子弟长于富贵,又以父兄早殁,鲜知问学,宜令读书,知古今,识道理,俟有成立,然后命官,庶几得其实用也。昔霍光功非不高,身死未久而子孙横肆,卒致夷灭者,不学故也;郭子仪中兴唐室,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而心常谦退,保全令名而福及后嗣者,识道理也。今武臣子弟,但知习武事,特患在不知学耳。”

命改建社稷坛。先是,上既改建太庙于雉阙之左,而以社稷国初所建,未尽合礼,又以大社、大稷分祭配祀,皆因前代之制,欲更建之为一代之典,遂命中书下礼部详议其制。至是,礼部尚书张筹奏曰:“臣等奉诏考社稷配祀、合祭、分祭之制及社主之设,谨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烈山氏子柱为稷。稷,田正也,高辛、唐、虞、夏皆因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此社稷之祀所由始也。商汤以旱而迁社,以后稷代柱,欲迁勾龙无可继者,故止。然王肃谓社祭勾龙,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神;而《陈氏礼书》又谓社所以祭五土之祗,稷所以祭五榖之神;郑康成亦谓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勾龙以有平水土之功,故配社祀之,稷以有播种之功,故配稷祀之。二说为不同。汉元始五年,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唐、宋及元则又以勾龙配社,周弃配稷,盖本郑氏之说。此配祀之说缘于古昔,初无一定之论也。至于社、稷分合之义,《书·召诰》言:'社于新邑’孔氏注曰:'社稷共牢。’又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注云:'不言稷者,举社则稷从之。’如是则当时社与稷固已合而一之矣。《陈氏礼书》曰:'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以见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以其同功均利而养人也。’而《山堂考索》则曰:'土爰稼穑,其本一也,社为九土之尊,稷为五榖之长,稷生于土,则社与稷固不可岐而二之矣。’又曰:'祭主乎诚而已,诚苟不至,分祭何益?’是则社、稷之祭合而一之,于古自有明证也。至于坛位,则考之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起大事,动大众,必先告于社而后出,其制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尊而亲之,与先祖等。汉建官大社、大稷,光武立大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唐因隋制,建于含光门之右,大抵皆本成周左祖、右社之意。社主之设,《周礼·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主,各以野之所宜木名其社,《小宗伯》立军社。郑氏注:社主用石为之,盖以石者,土地所生,最为坚实故也。《论语》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米子》云:'观古人意,正以树为主,如今人称神树之类。’又曰:'社有主而稷无主,此不可晓,恐不可以己意增添。’唐神龙中,议立社,韦叔夏引郑玄议,以为社主用石。《韩诗外传》云:'天子社主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象地体,埋其半以象根在土中而本末均也。’宋初,祭社稷正配位用神位,版大社又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下半,其中植槐,是则木主、石主前代盖兼用矣。今拟社、稷合祭,共为一坛,皆设木主而丹漆之,祭则设于坛上,祭毕收藏,仍用石主埋坛之中,如唐、宋之制。至于以勾龙配社,以弃配稷,弃虽唐、虞农官而勾龙共工氏之子也,祀之无义,商汤欲迁之而未果,汉尝易以夏禹,而夏禹今已列祀帝王之次,弃稷亦配享先农,请罢勾龙与弃配位。谨奉仁祖淳皇帝配享大社、大稷,以成一代之盛典,以明祖祀尊而亲之之道。”上览奏称善,遂命改作社稷坛于午门之右。其制:社、稷共为一坛,坛二成,上广五丈,下如上之数而加三尺,崇五尺,四出陛,筑以五色土,色如其方,而覆以黄土,坛四面皆甃以甓。石主崇五尺,埋坛之中,微露其末。外壝墙崇五尺,东西十九丈二尺五寸,南北如之。设灵星门于四面壝墙,各饰以方色,东青、西白、南赤、北黑,外为周垣,东西广六十六丈七尺五寸,南北广八十六丈六尺五寸,垣皆饰以红,覆以黄琉璃瓦。垣之北向设灵星门三,门之外为祭殿,以虞风雨,凡六楹,深五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祭殿之北为拜殿六楹,深三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拜殿之外复设灵星门三,垣之东、西、南三向设灵星门各一。西灵星门之内近南为神厨六楹,深二丈九尺五寸,连延七丈五尺九寸。又其南为神库六楹,深广如神厨。西灵星门之外为宰牲房四楹,中为涤牲池一、井一。

丙辰,夕月。

丁巳,更定京城及中都兵马指挥司俱为正六品。

三佛齐国王怛麻沙那阿者卒,子麻那者巫里立,遣其臣生阿烈足谏奉表,请印绶,贡犀牛、黑熊、火鸡、红绿鹦鹉、白猴、龟筒及胡椒、丁香、木香、肉豆蔻、番油子、米脑等,又贡小番奴一人。诏赐麻那者巫里及其臣生阿烈足谏等金织文绮、纱罗、靴袜等物有差。

戊午,遣官祀历代帝王。

己未,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旗纛。

壬戌,降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王澍为户部主事。

丙寅,荧惑犯天樽。

丁卯,遣神策卫镇抚余忠往四川招集明氏故将丁氏校卒。

夜,有星赤白,曳尾而芒,自阁道经大将军,至游气没。

戊辰,上闻圜丘之役民夫有运木而溺死者,命工部人赐钞十锭,给槥椟,送还其家。

壬申,定官员仪从及公使人数。初,丞相、大都督准侯例,仪从用十五人,从一品十三人,正、从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三人,八品、九品二人。至是,议自从五品以上仍前例,六品至九品比前例各减一人,其各司听差公使人数:中书省、御史台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断事司、察院各八人,应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宁二县各十人。

癸酉,革在京幕府、金陵二门。

甲戌,汰河南邓、裕二州同知,真定阜平县丞、簿,俱以户不及数也。

是月,平凉府陨霜,杀禾稼。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

洪武十年九月丙子朔,太平府言:“繁昌县荻港镇商贾所集,户部委官收课,岁计米八百九十余石,宜于其地置税课局。”从之。

免浙西民尝被水者今年田租。敕曰:“去年浙西尝被水灾,民人缺食,朕尝遣官验户赈济。今虽时和岁丰,念去岁小民贷息必重,既偿之后,窘乏犹多,今赖上天之眷,田亩颇收,若不全免旧尝被水之民今年田租,不足以苏其困苦。尔中书其奉行之。”

丁丑,增筑广州城。

陕西都指挥使司言:“庄浪卫旧军四千,后复增新军四千,地狭人众,难于屯驻,乞将新军一千人往碾北守御,一千人于西宁脩城,暇则俱令屯种,止以旧军守御庄浪。”诏从之。

命陕西等卫土著军士每月人给粮一石。时上阅庆阳延安、土著军籍,月止给米肆斗,因谕省府臣曰:“今军士有客居、土著之名,然均之用力战阵,柰何给赐有厚薄耶?俱全给之。”

戊寅,上谓侍臣曰:“前代庸君暗主,莫不以垂拱无为藉口,纵恣荒宁,不亲政事,孰不知治天下者无逸然后可逸,若以荒宁怠政为垂拱无为,帝舜何为曰'耄期倦于勤’,大禹何以惜寸阴,文王何以日旰不食?且人君日理万几,怠心一生则庶务壅滞,贻患不可胜言。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朕非不欲暂安,但祗畏天命,不得不尔。朕言及此者,恐群臣以天下无事,便欲逸乐,股肱既惰,元首丛脞,民何所赖?书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尔群臣但能以此为勉,朕无忧矣。”群臣皆顿首受命。

庚辰,秦王樉、晋王 、今上、吴王橚、楚王桢、齐王榑还自凤阳。

汰天下递运所副使,罢百夫长,并减省防夫之数。

乙酉,暹罗斛国王遣其子昭禄群膺奉金叶表,贡象及象牙、胡椒、苏木之属。已而,上命礼部员外郎王恒赍诏及印绶往赐之,以中书省宣使蔡时敏为之副。诏曰:“君国子民,非上天之明命;后土之鸿恩,曷能若是?华夷虽问,乐天之乐,率土皆然,若为人上能体上帝好生之德,协和人神,则禄及子孙,世世无间矣。尔参烈宝毗牙口思哩哆罗禄自嗣王位以来,内修齐家之道,外造睦邻之方,况数遣使称臣入贡,以方今番王言之,可谓贤德矣,岂不名播诸番哉?今年秋贡象入朝,朕遣使往谕,特赐暹罗国王之印及衣一袭,尔当善抚邦民,永为多福。”恒等与昭禄群膺陛辞,俱赐文绮、衣服并道里费而遣之。

成都府地震。

丙戌,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保圭尸那八的奉金表,贡方物,赐保圭尸那八的等文绮有差。

庚寅,祭周天星辰。

辛卯夜,太阴犯昴宿。

癸巳,赐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茹太素还乡侍亲。

丙申,以绍兴、金华、衢州水灾,民乏食,命赈给之。

辛丑,命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御史台左御史大夫汪广洋为右丞相,右御史大夫陈宁为左御史大夫,中书右丞丁玉为右御史大夫。

是月,召国子生分教北方者还朝,擢用之。

冬十月丙午朔,新建社稷坛成。先是,礼部尚书张筹奏:“天地、社稷、宗庙崇敬之礼一也,故书称成汤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后世列为中祀,失所以崇祀之意。至唐升为上祀,国朝之初,仍列中祀而临祭之服或具通天冠、绛纱袍,或以皮弁行礼,制未有定。今既考用古制,右社稷,左宗庙,有事社稷则奉仁祖皇帝配其礼,重矣,宜升为上祀,具冕服以祭。”上是之,至是行奉安礼。上冕服乘辂,百官具祭服,诣旧坛以迁主。告祭行一献,礼毕,执事起石主舁之,具仪卫,作乐,百官前导。上乘辂至新坛,执事奉安石主于坛上,别设木主于神位,具牲醴、庶品,行奉安礼,升为上祀,奉仁祖淳皇帝配。

己酉,享太庙。

壬子,观心亭成。初,上敕工曹造观心亭于宫城上。至是落成,上亲幸焉。时致仕翰林学士承旨宋濂来朝,乃召濂语之曰:“人心易放,操存为难,朕日酬庶务,罔敢自暇自逸,况有事于天地、宗庙、社稷尤用祗惕,是以作为此亭,名曰观心。致齐之日,端居其中,吾身在是而吾心即在是,却虑凝神,精一不二,庶几无悔。卿为朕记之,传示来裔。”

夜,太白犯进贤星。

乙卯,荧惑犯舆鬼。

丙辰,敕中书曰:“十月十日乙卯,荧惑犯舆鬼。占云:'主冢宰凶,贵人当狱死,不尔则火灾。’朕尝窃思上帝好生,故垂象以警人使省,不觉之过,不改,故为之愆。故特敕中书使诸大臣皆知务修德以禳灾,复恐西戎有虞,可令河州严加备御。”

先是,朝廷募民间子弟年二十五以上、素行无玷者听充骁骑舍人。于是,四方至者甚众。至是,山西平阳府有陈八等十有五人俱军匠、杂役,又有父母老病亦应募而来,上间并放还。

上闻永平府火,民被延烧者户九十有四,遣官户给米、布赡之,为米九十四石、布四百二十匹。

北平、永平二府守臣言:“山后来归之民以户计者五百三十,以口计者二千一百,余皆携挈妻孥,无以为食。”上命有司稽其口之大小,赈给之,凡赈米八百一十石。

戊午,封大都督府同知沐英为西平侯,赐诰券。诰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帝王定制。思亲念旧,人事之常。曩者,朕于扰攘之时年已二十五,未有子嗣,尔沐英亦因兵起父母不存,年始八岁,难必生全,朕怜其孤幼,特抚育如子。后因朕有诸子,尔亦长成,以人情天理度之,不晦尔名,俾复尔姓,祀尔祖宗。尔克卓立,屡著功勋,今念尔劳,复以旧恩特封尔为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使尔子孙世世承袭爵禄。尔当思幸逢之初会,毋忘释难之恩,梦寐存于心,鬼神知报矣。呜呼!扶颠持危,惟仁者之为;知报不忘,乃君子之道。谨遵明训,永为多福。”

辛酉,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禄之数。公、侯、省、府、台、部、都司、内外卫官七百六十人,凡田四千六百八十八顷九十三亩,岁入米二十六万七千七百八十石。

癸亥,改灵州盐课司为正八品,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庚午,儋州大丰仓副使李德新言:“琼州府军饷每岁俱于广东漕运,经涉海洋,往来艰险,宜以盐引发下琼州府,转发儋、万、崖三州,召商以米于海南各仓中纳,付与盐引,就场支给,庶免漕运之劳。”于是命户部定其米数:琼州府每引米二石,儋州米一石八斗,万州米一石五斗。

甲戌,以监察御史高隽为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考功监丞刘琏为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遣使赍诏印立三佛齐国王嗣子麻那者巫里为三佛齐国王,印用驼钮银质,镀以金。诏略曰:“朕自混一区宇,尝遣使诏谕诸番,尔三佛齐国王怛麻沙那阿者即称臣入贡,于兹有年。今秋使者赍表至,知怛麻沙那阿者薨逝,尔麻那者巫里以嫡子当嗣王位,不敢擅立,请命于朝,可谓贤矣。朕嘉尔诚,是用遣使赐以三佛齐国王之印,尔当善抚邦民,永为多福。”

是月,改作大内宫殿成。阙门曰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西为左、右掖门,午门内曰奉天门,门之左右为东、西角门;内正殿曰奉天殿,上御之以受朝贺,殿之左右有门,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庑之间,左曰文楼,右曰武楼;奉天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曰谨身殿,殿后则后宫之正门也;奉天门外两庑之间有门,左曰左顺门,右曰右顺门,左顺门之外为东华门,内有殿曰文华殿,东宫视事之所也;右顺门之外为西华门,内有殿曰武英殿,上斋戒时所居也。制度皆如旧而稍加增益,规模益闳壮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