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晖|水墨一品-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展

 北京墨真书画院 2022-08-04 发布于天津



【个人简介】

叶晖,字一叶,号正阳斋人,1961年生于湖北应城(现居广州增城)。早年毕业于中国美院函授班,1990年随湖美刘一原教授习画,2011年就读中国美协中国画高研班。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香港文联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应城市书画协会副主席等职。

曾先后在北京吴东魁艺术馆、湖北家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多次,中新网、雅昌艺术网、新华网、台湾网,今日头条、北京电视台、《工人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法报》、广州《文化参考报.美术周刊》等百余家网络、媒体作专题推介。出版有《湖北省世纪风书画家作品集.叶晖》、《叶晖国画作品精选》等。2015年在武汉创立巜蒲楚艺苑》个人工作室,2019年在广州创立岭楚堂美术馆。



作品鉴赏


广州《大美术周刊》编者按语:画讲究造境,叶晖的山水画追求禅境。何为禅境?艺的禅境即非世俗境,更非俗境。我以为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元素:静而不躁,文而不野,润而不枯,简而不繁。叶晖的山水画“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雅低俗”,这正是反映了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和理想的艺术追求。简而言之,叶晖的山水画所透露的卓尔不群的精神状态,也正是他淡然的心态。内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相映;心灵静极而定,须臾便是不朽。而处于心灵喧的人们之所以要静下来,静而定、定能慧,是因他们看清了世界,同时才能看清自己,中国画的笔墨像是一面清辙之明镜。叶晖仿佛是借山水之壮物回到自然的状态中,去发现纯净、澄然而又自在的“本来面目”。

《参禅悟道  坐禅悟真》

作者:叶晖


传承与创新始终是每个中国画家思考的问题,历代画家都有过这样那样的思考、学习和继承。我以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不够,吾辈谈何创新之意。


很多学者认为:“当你临墓宋画时,哪怕临得一模一样,看上去也相差甚远,这也很奇怪”。我以为像一个不会炒菜的厨师,端出来的菜不是不合口味,而是淡而无味。就此论黄宾虹先生早先说过:"唐画如曲、宋画如酒、元画如醇、元之后如酒加水,近现代中国画如水无酒,淡而元味”,中国画几千年流传至今,学此非一朝一夕。师古人之迹好办一点、师古人之心真难矣。就此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国画是文化的、不是西方绘画那样像或不像等造型问题,实乃心画好不为之!我想:当今这个坚硬冰冷的现实物质世界里,哪有一个明媚绝烂、美丽心灵世界和精神空间呢?方得参禅才得悟道矣。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和尚曾曰:“初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啥意思?若您在参禅悟道过程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过一段略有所悟看山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禅宗认为:山水是一种自在的永恒不变的,但地球在宇宙不断运动的过程中乃有瞬息之变、感悟发生根本的变化。同样,每个画者只是运用笔墨、借助山水之外形抒发作者对世界观的认识而矣。


参禅悟道、托物言志,静心修身方得通神八荒。在创作时不论用笔、还是用墨方可随心所欲。那画中笔下的山川、河流也非初入画眼中之景耳,而心中之块垒,通过主观的“过滤”优中选优,正是我们所观气象、境物之高,心中的笔墨之道,正是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心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