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生活随笔第51篇】这样的人让我钦佩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茫茫人海中,有时候人与人的认识是如此微妙,一如我和张亚凌老师。2018年十月份,张亚凌,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百度了一下张老师的资料——陕西合阳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和我是同行。我做过以她文章出成的现代文阅读题,看过她写的书,甚至后来要出原创阅读时,向她索要过文章……在一次次的交集中,我越发地钦佩张亚凌老师。

记得在刷中考题的时候,《继父》这篇文章印象非常深刻,留意了一下作者,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还冒昧地加了张老师的微信。曾经高山仰止的作家越过文字,一旦走进你的生活之中,成了你的微友,那种感觉如风展水面,激起的涟漪荡漾心中,当然有点小激动、小欢喜。然而,张老师微信的个人签名是:不聊天。加微友后的数月,我都秉着“不聊天”的原则,没有和张老师说过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关注她的朋友圈,看她写的文。

后来,出原创现代文阅读题时,需要大量最新的文章。作为乡党,作为相对熟识的作家,张老师的文章定然成了首选。选定之后(都是纸质版的文字),很忐忑地告知张老师,没想到张老师慷慨地说“随便用”,并主动将电子版发到我的邮箱里,省去了我图文转化的麻烦。在出题做答案的时候,些许答案琢磨不定,害怕自己妄议曲解,又想象着作者看到题目后拍案而起的样子,心中多少有些惶恐。我只能将题目和答案发给张老师,张老师很快语音回复,听声音,很高兴,说答案做得不错,并解释:“写作和解读是两码事,不必想作者如何想,解读已经进入了再次创作。”得到了张老师的鼓励,我出题的底气足了很多。

看张老师的文章是每天必修的功课,晨练间隙,午睡空档儿,等上课时,打开微信公众号,看上几眼,读上一段,品匝品匝,从张老师的文字中感受生活的丰盈。与此同时,发现张老师微信公众号每天早上六点准时更文,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这种坚持让我啧啧称奇;又关注了她的博客,竟然有近一千八百多篇,而且和公众号的七百多篇并不重复,这种捕捉生活的点点慧心并把它们诉诸于笔端的能力让人叹服。

后来,加入了张老师办的“微写作”群,跟她学习写作。张老师总把看到的素材拍照,并告诉我们这些素材的切入点。慢慢地,我也能通过张老师发的一张照片,加之自己的想象,写成千字文;旁观文友们的聊天点评,灵感突现,略微构思,一篇文章就下笔立成;看完一篇1200余字的文章,合上书,生发慨叹,亦能写出1200余字的读后感;带儿子溜弯儿,他在草丛里寻寻觅觅、自娱自乐,我在一旁一边静观,一边思如泉涌,用脑子编辑出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写作的潜能,似乎被张老师,被一群文友激发了出来。每天我们定时往群里发写好的文章,张老师逐一点评,我粗估了一下,每天点评文章需要花去她1-2个钟头,不管工作多忙,身心多么疲惫,只要我们写,她定会点评。受张老师的鼓舞和影响,我们在写作上也渐渐变得勤快起来;写作思维像树木旁逸攲斜的枝蔓,有时候勾住了这条,有时又扯住了那根,时常,一篇还没写完,其中的几句话又成了另一篇文章的素材、开头、亦或是中心。这样连带起来,越写越多,真的达到了笔耕不辍的境界。

我很少对人冠以“钦佩”的字眼,但是我要把这个词送给张老师,虽然我们未曾谋面,虽然我们从不闲谈,但是她对我写作(包括如何去教写作)的帮助是巨大的,并且还惠及了我的学生。享受写作的日子,内心是无比的充盈。哦,还忘了说一句,张老师比我大一轮,我们都属狗,相识在2018戊戌狗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