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教学随笔173】命题作文“回味”导写示例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命题作文回味”导写示例

/董问博

【模拟金题】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人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注意书写的规范美观。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思路引导】

本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在写作之初,必须先审清题目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导语的写作方向。题目是一个词:“回味”,表明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文章。导语中告诉了我们回味的切入点,可以用菜、话、诗、云、事等为回味点展开回忆。省略号表示题材不拘泥于提出来的几个方面,凡是符合“回味”的都可下笔成文。

写作的具体构思赘述如下:

1.选材立意,新颖独特。“回味”的范围很大,理论上说,能回忆的东西都可以写,但是在考试中,我们必须要甄选题材立意。写出少年阳光积极向上的方面,不能过度地流露出颓废感伤的情绪。在写作之初,我们还有明白作文有几大主题,如同学情、师生情、亲情友情、家国情怀、少年成长、人性光辉等。我们的选材立意可以着意于一种或者几种主题,然后朝选定的主题进行构思。回味的“味”是品味的意思,所以在行文中,对于回味的中心事件应该写详细,这样才能体现出品味的内涵。

2.文体特征,准确鲜明。这里需要注意,文体不限不等于不限文体。不管是纯抒情还是纯记叙,或者记叙抒情相结合,文体特征都要鲜明。这个题目,不适合写议论文和说明文,同学们还是不要尝试为妙。

3.细节丰富,情感到位。写人记事要是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应该运用一些细节。细节描写分为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前者的准确运用可以烘托人物形象,后者的准确运用可以更好地刻画人物,还原场景。开头结尾,特别是结尾的抒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遐思。

4.雕琢语言,秀出文采。我们应该清楚,优美生动的语言一定能够打动人。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那些修辞能够大大地美化语言,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修辞,也可以多用四字词语,叠词、拟声词、诗话语言,这些都可以让语言变得更加灵动!

【佳作示例1

回味

/郭冯高洁

你可曾恋上一座城,恋上她独有的味道?每每念起,便回味那唇齿间的风韵余香,感受那抹心田间的感动与温暖?

我是有的,悉数将一个个传奇装满酒瓮,风月悲欢藏于老碗之中,埋下黄土,封存在时光深处。在时光枝桠深处,静静酝酿,发酵……待到娇莺初啼,梁燕呢喃,再度解封,千年的历史于缘口之中,含着艳,裹着香,在无尽的繁华中潜藏着萧瑟与悲凉,独留人予以咀嚼,回味。

静撷兴庆宫芙蓉花一朵,簪于发上。或许这花儿曾见证过一代盛世王朝的兴起与陨落,夹杂着其中的旖旎缱绻,爱恨缠绵。只待时机成熟,佐以下酒,载过秋水春愁,载过婉转风流,去往一座满芳琼楼。曲池流饮的酒觞不知遗落哪个地方,哪里的觥筹交错,肆意洒脱不知可否留下一味余香予我?那个看花少年是否已经载过古渡,经别唱罢三叠的满舟芦花,到达彼岸?杏花巷内,谁人撑伞伶仃过,携着满腔寂寞?皆是天地一个孤独客,执着地寻一个因果,却是为何?

长安城内勾心斗角,机关算尽的人啊,迷失于这里的富贵荣华,一生的罪和风采化作几纸笑谈,于坊间刻薄唇齿咀嚼。重逢的人啊,在灞桥边上铺着洁白,飞着琼霰玉雪之中,遥遥相望,相视一笑。年年岁岁,流光不老。而这坛酒,带着悔恨与怨恨,重逢与喜悦。

这最后一味,就是繁华与落寞,古朴与兴盛。走在朱雀街上,身披皎洁的月纱,看着周边的火树银花。脚下的足迹,或许有无数令人称道的帝王将相曾在此处停留。长安,这座历史的渡口,把道不尽的众说纷纭镌刻于上,寥寥几笔,漫长一生。走进梨园,汉唐的俗世百态在此演绎落幕。这些,都好似表明了长安城是一场梦。而今,梦里轮回,这座在历史长河中迤逦出一道道涟漪的古渡,重新点起花灯。一个个人儿,在此重逢聚首,再饮一钟,共同回味这浮生万千,另一个传奇,只等赋予。

端坐于小楼之上,枕春秋,将采集而来的馥郁投入名为家乡的酒中。于此,这盅酒品尝殆尽。回味家乡风物,我魂牵梦萦……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2021S14班 指导老师:董问博

【评点】

读本文有一点穿梭在时光隧道中,领略长安城旧有风貌。在回味的过程中,历史是鲜活的,描摹景致是生动的,让人读完不禁回味起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语言生动、唯美,结尾余音绕梁,让人沉湎于“回味”之中。文章构思精巧,足见小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能力和点点慧心。

【佳作示例2

回味

/王睿颖

落日的夕阳醉醺醺的,像是兑了酒精的橘子汽水,和着空气中糖炒板栗的奶油香甜,穿透教室的窗子,直钻进我的心底。我又回味起小学校门口那家糖炒栗子的香甜。

放学铃声响起,人流如潮,我迫不及待地抓起朋友的手冲出校门口,只为赶上刚刚出锅的栗子。来到摊位前,掏出早已准备好的零钱,向店主喊了一声:“张叔来两份糖炒栗子!”“好嘞,来咯。”熟悉的声音,从小店中传出,“早都为你们准备着呢。”只见张叔拿出栗子倒入锅中,在他一上一下铲子的起伏中,颗颗栗子被抛上高处,又落回炒锅。清脆的铁皮碰撞声与油锅嘶啦嘶啦的炸油声,刺激着人们的味蕾与听觉,饱满的香味立即盈满了本就不大的小空间。张叔铲起两袋栗子包装好,我们伸出手捧住递来的仍有些烫手的糖炒栗子,掀开包装,甜腻的香味不受约束式的立刻涌入鼻中。我心生欢喜,顾不得烫手,赶忙拿起一颗,剥开它脆脆的外衣,露出软糯的肉,金黄色的果肉在橘色夕阳的照射下显出格外诱人的色泽,放入口中,丝滑甜腻的口感恰到好处,直淌入内心深处,滚烫了我柔软的心灵,嗅觉视觉味觉的多重盛宴,驱散了一天的疲惫,令人倍感温暖。

这家店铺是我和朋友一起偶然发现的,小店并不起眼,开在学校路旁的角落里,正是这样一家普通的小店,却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栗子店的店主是位和蔼可亲的叔叔,他粗糙的大手正是炒栗子多年的见证,每每看到我们都会热情招待,我们常常放学后一起买一份糖炒栗子或在放学路上一起吃,或坐在店中的小桌椅上边闲聊边吃。那段日子虽然普通,但正因为有彼此的陪伴,也显得珍贵。

上一次和同学结伴吃栗子是多久以前?确实记不大清楚。可味蕾似乎帮我储存下这甜甜的糯糯的香味

栗子温度和情谊的深度交织在岁月中,每每回味起,总让人感到温暖亲切。采撷一段童年时光,回味一段温暖的岁月。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初2021届S14班 指导老师:董问博

【评点】

本文采用倒叙的方法,由眼前的景象回忆起小学校门口买糖炒栗子的一段童年经历。这个选材切口很小,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把张叔炒栗子的过程和自己吃栗子的感受写得和细腻,代入感很强。结尾处的情感引向童年简单又不失美好的记忆,使文章情感丰富而真实,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