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粹艺术名家——​王青蓉

 国粹艺术名家 2022-08-04 发布于山东

王青蓉,生于1969年11月26日,四川广汉人,自幼喜欢画画,,曾经有过教师,车间管理,商人等诸多行业生活体验,现在步入老年,在网络学习班学习国画牡丹,吸收画家王兮然,孙玉德,候飞,熊玉等众家之精华,独创一门自己的绣球牡丹画法,绣球牡丹优雅典致,富贵高雅,独领群芳,实乃牡丹花王,天下真花独牡丹,王青蓉国画绣球牡丹奔放豪爽,气韵典雅,表现了花开季节的灿烂和美好,其作品色彩明快,构图别致,造型独特,笔墨多变,手法干练,墨韵俱佳,既有雍容华贵之美,亦有灿烂绚丽国色天香的磅礴之气。

艺术成就:

2021年10月,王青蓉作品被中国邮政《盛世中国,传承经典》为主题免费出版限量版珍藏邮册。

2022年7月,王青蓉作品作为“文化自信·民族复兴-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大型公益邮品出版。

2022年7月王青蓉作品作为庆祝建军95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公益邮品出版

王青蓉获得2022年中国功勋艺术家称号,中国中名联艺术家联盟会员,国礼画家。

艺术魅力在于随感而发、随笔而出、笔随心动、情景交融,有写生的素材、有创作的意识、有把握布局的才智、有驾驭巨制的能力,这是修养、功力、技法、认识与自然生活撞击所迸发出的结晶。那线条的粗细、干枯,点画的浓淡、疏密,随心所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王老师善画写意花鸟画,她的作品清晰的体现着自己对艺术实践的开创性探索,她的画既大气厚重,又掺揉着一些细腻与飘逸。她的花鸟世界,尽显和谐与情趣,美不胜收。她善于捕捉一花一物的天趣,融神于景,融情于形。

牡丹作为国花,是最受大众喜爱的绘画题材,但要用中国画表现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庄重典雅的精神气质却非易事。格调的高低决定了作品水准的高低,“人品既髙,画品不得不高”,“人品既低,落笔无法”,正是此理。

王老师从古语“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出自《孝经.诸矦》)”悟出了写意牡丹的表现方法:花冠用色饱满润泽,形态圆润而圆中有缺,整中有碎;花瓣用笔圆中带方,蕴含着蓬勃的生机。无论何种色彩的花冠,都有“黑白灰”的对比和过度。作为点睛之笔的花蕊部分,总是神釆奕奕,静中寓动。这是“满而不溢”的涵义。牡丹枝干以篆隶的笔法写出,用焦墨表现出苍劲古拙的质感,而且来龙去脉清晰可见,牢固地支撑着整个画面,这是“高而不危”的涵义。牡丹叶子最不易画好。画家在长期写生的实践中熟谙牡丹叶“三叉九顶”的特征,但在纵情挥洒的作画过程中,却不斤斤计较于一枝一叶的物理现象,而是从构图的大局出发,作了疏密有致的组合。有集团式的叶,用笔大胆泼辣,以增强其气势;而边缘零散的叶则各有姿态,俯仰倚侧,妙趣横生,还能让人感觉到“三叉九顶”的曲线美。

阅尽大千春世界,牡丹终古是花王”、“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从“古至今,文人雅士对牡丹的赞咏之词浩如烟海。观王老师牡丹画作,枝茎,画枝或色或墨健劲有力,穿插得体,有疏有密。花瓣丰富多变,分明清晰,滋润融洽。为了使画面稳定而脱俗,采用水墨画叶子,压住火爆局面,取得视觉上色彩平衡,用色时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多种笔法并用,使得画面“艳而不俗”,富于变化。所以他的牡丹苍劲厚重,健实朴茂,有书卷气,令人印象深刻。在她笔下,牡丹尽显王者风范,妍雅秀润,格调高逸;百般娇姿,千种风情。让您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唱“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境。

王老师所作花鸟画,皆从心师造化而出,倾注着她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画出了大自然的灵秀、生动、淡雅、质朴,使这些自然界中的尤物,皆有鲜活的生命,轻松、潇洒、放逸、自然,却无烟尘俗气,颇得“天工巧造,素以为绚”之致。这不仅在于老师有一颗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赤子之心,更在于她造型功力的精深,工意兼具而又富于书卷逸气,境界高华。帧帧佳作,实乃心师造化之功,格逸境空,题跋隽永,浑化纯洁,了无纵横笔墨斧凿之痕,不仅山川如画,而且四季分明,花鸟繁盛,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还有修竹垂柳、苍松金桂,把大自然的四季山水装点得无比秀丽;湖畔的花间林下,蝴蝶翩翩,蜻蜓袅袅;泉溪桑间陌上,黄鹂声声,白鹤悠悠,美不胜收……

看王青蓉老师的作画,笔法的自由放纵,画格的清新纯朴,总是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她的画既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又具高雅的笔墨格调,意境超然脱俗。就是这样的信仰与热爱,让绘画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

王青蓉艺术成就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王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