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孩子看了马戏团。记得最早在农高区看的,然后再文旅新区看了。遗憾去广州长隆没看成,期待去珠海长隆看一场。孩子还是蛮喜欢的。想起了一部电影《马戏之王》。 《马戏之王》主要讲述的是传奇人物马戏团之父---巴纳姆在组建马戏团之后所招揽的各种奇人异才(其实就是在当时世纪备受歧视的各种有缺陷的人士,比如白化病患者、长胡子的女性、连体人以侏儒等)这群人一直被社会所不容,但巴纳姆却将他们视为珍宝,尽管怪咖们在当时被社会上所有人视为怪物,但马戏团组建后仍然非常成功,在大获名声与财富之后,巴纳姆却丧失了最初对艺术、以及对这群怪咖的本心,在挤进上流阶级的路途中变成了社会里歧视这群怪咖的“美国贵族”的一员。而在最后,因为社会的歧视,马戏团的歌剧院惨遭烧毁,然而这群怪咖仍然选择相信找回本心的巴纳姆,并辅助其东山再起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音乐。影片整体通过音乐作为承接和联系,将巴纳姆的马戏传奇人生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领略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和崛起风采的同时,也欣赏到音乐剧电影的文化特色。电影开始便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宏大的马戏团歌舞表演,巴纳姆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在舞台上通过歌曲的演唱(歌名《The Greatest Show》)以及极具节奏感的舞蹈将电影内外的所有观众带入一个欢快激情的马戏剧场,然后随着歌声的减弱和聚光灯的熄灭,巴纳姆回到小时候的样子,故事由此开始。 影片中最震撼的歌也就是珍妮林德(蕾贝卡饰)唱的那首《Never Enough》了,我想这首歌不仅仅震撼了电影里的观众,更是震撼了坐在影院里的我们吧。这首歌不仅完美的衬托出了珍妮林德的性格与心境,更是衬珍妮林德之口唱出了巴纳姆的内心性格,即充满野心,永不满足。 让我振奋是众人一起唱《This is me》。在珍妮林德演唱会后的派对上,这些马戏团的成员想要进去喝酒却被巴纳姆拒之门外,但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或是恼羞成怒,而是勇敢的面对那些眼光,面对那些非议与嘲笑。从刚开始的害怕开门被人发现,到现在的主动开门迎接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他们完成了自我的转变,这是不仅是一首鼓舞人心的励志歌曲,更像是一部宣言,宣告众人我不怕被看见,我就是我!而作为观众的我那一刻是深深被触动到了,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都经历过嘲笑而感到过自卑,可是我想这世界上应该有不少的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曾被嘲笑过吧。或许是也有过相同的感受,所以当看到电影中的人们战胜自己的那一刻而感到越发的感动,这在我看来是这部充满梦幻色彩的影片中最真实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