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位为了阻止你遴选走,都用了哪些招?

 你一直在玩儿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作者介绍


你一直在玩儿:知乎、微博、公众号、知识星球同名用户。曾在省政府办公厅、地市市委组织部、海事局工作,现为某国企办公室主任。
from   《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

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

公开遴选,是为了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结构,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

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

常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一直是鼓励身处基层的公务员朋友参加遴选考试的。

原因大概有如下三条:
1
遴选总体是公平的。对于绝大部分同志来说,我们没有“哥哥爸爸很伟大”,我们只能靠自己。每年都有很多同志都靠遴选而非跑关系,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换言之,靠着一双拳头两只脚,自己也能打出一片天。
2
人往高处走。基层“水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参加遴选考试,成功进入更大的机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事业更成功。
3
积极的态度很重要。在基层待久了,很多人要么陷入“舒适圈”不想走,要么就自暴自弃认命了。而遴选考试,就仿佛一盏明灯,激励你去向上提升而非向下沉沦。人要永远有一颗向上、奋斗、不满足的心,这样就会有进步、有未来、有明天。

我身边很多同志,包括我本人在内,都是通过遴选,从不那么好的单位,最终进入大单位大机关工作,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生的向上提升。(凡事预则立——从我经历的两次公开遴选面试说起(一))所以,总结起来一句话,对于基层的同志来说,遴选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话说回头,对于基层(包括不那么基层)的很多比较差的单位来说,尤其是对这些单位的领导来说,遴选可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了。

影响形象。我作为单位一把手,每年都有不少人想走的话。上级领导只会觉得我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太弱,影响我在领导心中的形象。

影响士气。一个两个走不可怕,怕的是大家都有样学样,结果整个队伍特别是年轻人都比较浮躁,心定不下来,士气必然受到影响。

影响工作。工作是需要人特别是年轻人去干的。但年轻人一个个都想走的话,工作谁去干呢?

影响心情。下面的同志一个个说我尸位素餐,但单位种种问题根子都在上面,我又解决不了。上面一味强压,下面又不理解,我在中间做夹心饼,十分影响心情。

......

客观上来说,单位有单位的难处,领导有领导的难处,个人有个人的难处。作为某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又没什么好办法从根源上来解决问题,只好想尽办法,不让人走。
01
办法1:明明说好五年,五年之后又五年。
有段时间,某法院的《辞职规定》在网上引发热议。该规定要求:“工作未满五年最低服务期限的法官不得提出辞职申请,此外对于已解决子女入托入学、配偶进京落户问题以及享受住房分配、公费求学深造等待遇的法官,则不管是否满五年服务期,均要求延长五年服务期。”

坦白讲,要求不满五年不得辞职,不是该法院的规定,而是公务员法的规定。至于说享受了各种待遇,服务期再延长五年,我觉得这也是可以双方协商的,要求并不算过分。所以这个规定,坦白讲没什么可吐槽的点。不能说好处你占了,义务你不履行。

当然了,最好给好处的时候要弄个协议,双方都自愿接受。而事后再搞办法来限制人,难免要给人留下口舌。

02
办法2:控制比例,提前报批
比如某些单位规定,参加各类公务员公开遴选、选调及报考其他单位报名人员总数,原则上每年不超过本单位公务员编制数的3%。比如又有些单位规定,参加各类考试,必须在每年的固定月份内向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可以去参加考试,否则一律不同意。

坦白讲,虽然规定中有可能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比如比例、时限都卡得很死,但好歹有个规定。怕就怕连规定也没有,事到临头随便给个理由就给卡住了。
03
办法3:没有理由,就是一刀切不给走
有些单位强调,凡是参加各类公务员公开遴选、选调及报考其他单位最后考走的的,一律不给调档。还有些单位强调,直接不同意报名,不出同意报考证明。还有个别单位强调,连辞职都不给辞,辞职也给你算辞退(试用期取消录用也不例外)。

说实话,这对年轻同志的打击是很大的。只是考个试上个班而已,想调动想辞职也都是人生选择,结果硬要搞得很不愉快。背个辞退出门吧,对自己未来都有很大影响。硬留在这里吧,人在曹营心在汉,怎么可能全身心再投入工作。

但怎么讲呢,单位就这么刚,就这么明打明地把这个规则放到了台面上。虽然让人非常不爽,但好歹还比较坦荡荡。
04
办法4:想尽一切办法让你考不上。

昨天接到几个爆料,来自比较愤怒的某单位的同志。说是当地市直机关组织遴选,由于该单位之前没有任何规定说不许人考,所以该单位很多年轻同志都去参加了考试,有大概20多人进入到了10多个岗位的面试环节。一下子在局里炸了锅,领导又不敢明着说不让你们考,于是想出来个办法,让这20多人抽签,只同意3个人去继续考试。结果这招狠就狠在,本身笔试分数高进面成绩排在前面的没抽到签,抽到签的分数又比较低,考也不占优势。最令人绝望的是,有一个岗位,两个人本身一起进面,结果考分高的没抽到签没能面试,分低的反而抽到签,最后考上了。整个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就互换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对这些同志感到非常同情。人这一辈子可能就几次机会,错过就是错过了,下次未必会再来。与此同时,也觉得该单位这种做法未免有点太过于儿戏,隐隐约约还有点儿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意味在里面。说实话,也确实是让我长见识了。

当然了,要复盘整个事件,从单位和个人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同的。我想,除了极个别心胸狭隘的领导(比如我以前遇到的某党群部主任,听说现在还提拔成副处主官了,还听说最近把搭班子的另一位主官挤走了)不愿意看到手下同志进步外,大部分领导也不至于一定要阻碍年轻人的发展。只是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既为了不让上级批评自己,也为了整个单位不至于一下子大伤元气,只好出此下策。怎么说呢,对这些单位这些领导,我从中立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他们的做法不能说完全不对,当然也值得商榷。

在我看来,一个人人想走的单位,本身一定是存在较大问题的。或许是职能边缘前途渺茫,或许是待遇微薄差距太远,或许是让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总之绝不会像自我吹捧中那样欣欣向荣。你再雄心壮志要把单位打造成什么一流什么楷模,手下的弟兄都没干劲的话,那这些口号就永远只是口号。

所以对单位这个层面而言,我觉得有几条还是可以做的:

01
一是一定不能讳疾忌医,要正儿八经找出问题的所在。讲规矩当模范,不能以牺牲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更不能打自己的小孩给别人看。比如某些单位待遇低,那就要不断鼓与呼,多去调研多去了解地方单位人家拿多少、别的兄弟单位拿多少、同性质的单位人家又拿多少。把工作做细一点,做实一点,多去争取相关部门的同意,多去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工作总是人做的嘛。努力一百次未必成功,但才努力了十次八次就一定不会成功。这个社会,如果待遇实在差得太远,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也是事倍功半的。毕竟干部职工人家也要养家糊口,不能光靠口号过日子。

02
二是不能简单不让人走,而应该让人不想走。换句话说,职工和单位之间也是缘分,就像恋爱一样。一个要分手的人,你栓他是拴不住的。只有自己强大了,把他吸引住,让他不想走。换句话说,甚至要让他分了手之后感到后悔,这才是你的成功。即使不让人走,也不要太硬邦邦,起码要做到个感情留人,而不能强行羁绊。说得再难听点儿,你不想让人考,你可以私下去跟地方相关部门做工作,让他们直接把握好报名范围、审核标准,直接别让同志们考,也比让人离考上就差一步的时候给人当头一棒来得强。
03
三是要把规则拿到台面上来,并且做到切实按照规则行事。比如说不让人走,可以,但你要有规则。比如,在入职前就要提醒新同志:本单位条件艰苦请慎重。又比如,要与干部职工自愿签订签订服务期协议,一切按协议说话。再比如,不让人走可以,直接在干部人事管理规定中写清楚,不能用什么抽签这种方式来既伤人心又惹人怨。还比如,既然不让人走,就什么情况下都别让人走,不能这边拦住几个要考试的没关系的,那边放走有关系的让他们调动名其名曰工作需要。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一视同仁,那大家的怨气也没有那么大。千万不能这边灌水,那边放水。
04
四是对年轻同志要加大关心的力度,特别是办实事的力度。以前我就说过,把食堂搞好一些,多搞点联谊活动帮助未婚同志找对象,多与地方政府把关系搞好尽量能解决几个入学入托名额,多让符合条件的同志享受地方上关于人才的一些待遇......这些东西花不了大钱,但是很暖人心。人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领导的关爱,也不一定说非走不可。千万不能要么说教、要么画大饼、要么喊口号、要么办晚会。那些东西都是空的,年轻同志人家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关心。晚会办得再好、会上你说得再声嘶力竭,下面职工都在腹诽,那有什么意思?
05
五是在自己权力范围内,尽量对同志们能帮就帮。其实往其他单位输送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不是坏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山水有相逢。未来某某同志由于当时我这个领导高抬贵手,到了重要岗位。饮水思源,他也会感激我的。 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不就在于我们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嘛。  所以做领导的要有胸怀,在保持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帮一把推一把。


那对于因为单位阻拦而未能成功走人的同志,我也有几句话说:

1

一是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坦白讲,只有一直好的单位,没有一直差的单位。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一直走下坡路,或者一直在谷底。当你觉得单位差到极点烂到极点的时候,说不定未来就会有转机,这并不是简单安慰大家的话。如果我一直觉得单位烂到爆,但我又改变不了,那说实话除了影响自己的心情,也没其他效果。相反,说不定什么时候体制机制就改革了,说不定就能有所反弹。换句话讲,现在已经是最烂的时候了,未来最多和现在一样烂,大概率还是会往上走的。

2

二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世界上的得与失总是平衡的。可能我没有别的同志位高权重,但我保证了我未来的安全和自由。可能我没有别的同志有本事有出息,但我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投入到家庭中、投入到小孩教育上,也未必不如他人幸福。坦白讲,靠拿工资,再高的工资你也就是个工薪阶层,也实现不了财务自由。相反,现在穷一点,不代表你未来要一直穷下去。(再谈公务员如何合法增加收入

3

三是不要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失衡。比如说,也要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领导,你会不会一下子让20多个人走。再比如说,也要想一想,工资待遇低,是单位领导的问题还是更上面的问题。还比如说,不让人走,只要不是针对我一个人,只要是针对所有人,那我可以失望,但没必要仇恨。



言而总之,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味的抱怨和吐槽是没有用的。某些单位不让人走,虽然恶心,但我们说到底也无能为力。所以作为我们普通人,还是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既要在单位好好干、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要随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离开体制的能力)。遴选只是自己改变命运的一条通道,但绝不是唯一的通道。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你一直在玩儿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

长按,加关注,只玩最真实的
爱我,请给我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