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康。中部地区中直机关体制内中年人士。 ![]() 2021年就要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在眼前。这一年你有哪些难忘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回顾?在此,玩儿哥在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的同时,特别邀请大家积极投稿,回顾自己的2021,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下面推出第一期,感谢大家支持! ![]() 回顾这一年,毫无疑问是忙碌的。体制内的各种工作与奔忙,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总有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处理不完的各类事务,以及各种加班加点应付检查,真不知是沉重而忙碌的身躯,拖着空洞却混乱的大脑;还是沉重却空洞的大脑,拖着疲惫而麻木的身躯。 这一年,还忙着日常生活里的各项琐事,这些是生存的必须,也是人回归家庭、参与社会的第一步。不过我也知道,我在许多事情上浪费了太多不该浪费的时间,这一切都怪我自己,我也在慎重而冷静的思考,哪些时间是该投入的,哪些时间纯属浪费,不过我很难找到平衡,至今都还在摸索之中,这种摸索也进一步增加了我的忙碌和耗费。 不过和工作的忙碌比起来,我更喜欢工作之外的忙碌,因为这些能给我带来封闭世界之外的不同体验,也让我终于明白“体验生活”的含义。总在自己的圈子里,囿于井底之蛙的局限,是很难体验生活的,此所谓生活在别处。对复杂多元局面的适应能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能力,是需要不同的经历体验才能获取的。 有得必有失,有忙则必有闲。仔细想想这一年闲下了什么?毫无疑问是书房的书最闲,手中的笔最闲。长时间的奔忙,加之自己的懈怠,少了过去静心读书、凝神写作的过程,感觉大脑都要生锈了。过去经常担忧自己“状态下降”,如今却不着痕迹的完成了从状态下降到水平下降的蜕变,这过程微妙得连自己都很难发现。 在如此高压之下,人生最大理想已经从各种高大上走下神坛——变成一个闲人,一个有时间不为生活奔波所累的闲人。忙有闲余,是一切活力的源泉。有闲暇,才有余力,才有创造的活力和不断进步的可能。过度的忙碌会让人变成狂乱奔走的行尸走肉。 我想好好去旅游和度假,想好好抽几天时间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在家好好做顿饭、打扫一下卫生也好。可很多时候就是做不到。尽管这一年绝大多数忙碌都是浪费生命,但仔细想想也并非毫无价值,好歹还是离近期的目标和远期的梦想更近了一步。现在除了咬牙坚持也别无选择。越是困厄的时候,越是需要理想的指引,唯如此,才能让现有的忙碌拥有长远的坐标与价值。 ![]() 自上班以来,我常常扪心自问:是否虚度光阴,究竟有无进步?马齿徒增的惶恐一直让我倍感失落与无奈。不过现在,我可以稍稍宽慰自己:进步是有的,只是进步的方向不一样。也许从学业水平上讲,大学毕业前是人生巅峰,但从心性成熟度、自知之明和打理日常生活工作的能力上讲,当然还是有进步的——如果这也算进步的话。我想只要用心活过,总有不断的长进和随之而来的巅峰。 “许多人一到二十多岁就死了,之后活着的无非是自己的影子。”罗曼·罗兰此言如芒刺在背,让我时刻铭记。内在人生的成长往往被许多人忽略,绝大多数人心智模式形成后就停止成长,拒绝吸收和改变。外在人生际遇的变化与内在人生成长的脱节,更是容易让人迷失,体制内的人生尤为如此,思想的停滞与僵化,在不断忙碌中让自己都无法察觉,仔细忖度真是及其恐怖。我要拒绝这种僵化与无趣,尽管我知道,在现有环境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一年,我觉得自己屈指可数的进步:比如基本日常生活处理的能力,应对社会规则时的心量与方法,面对外部世界拂逆的抗压能力和应对手段。除了日常生活的历练外,许多进步都是拜信息时代所赐。没有任何个体的进步会快于我们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幸运我们这辈人能够不必埋首故纸堆,从当下的时代里就能拥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以及感慨学无止境的无奈。 ![]() 知是一面窗户,将真实的世界与我们隔开;知是一面镜子,其中投影永远都与真实的自己相反。“事非经过不知难”,知行之间的不对等,让人很难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涉事越深,我就越是对那些理论大师表示警惕,对那些理想主义者和理想主义思维表示警惕。并对那些看似正确,但就是做不到的真理表示极度的怀疑甚至根本的否定。因为每一种看似早已解释清楚却依然长期存在的问题,一定有其系统性土壤与根基,强势而不可撼动,远非指点江山、书生意气就能解决。 伟人所言正确的废话都是真理,凡人所言的真理都是正确的废话。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差别,真不在于谁比谁知道更多,而只在于他们行动的能力。否则再深刻的话语,也显得轻飘的不成比例。何况未经自身体验获得的所有真理,统统都是拾人牙慧。 思想和情怀从观赏性来说,虽是必不可少的锦上添花,正如李嘉诚、罗杰斯、巴菲特等诸多人士都曾说过,他们从哲学、历史等学问中获取的营养与启示,要远远大于商业本身,而且这些营养和启示,才是让他们取得商业成功的根本。不过,类似的论调只能成为纸上谈兵者的自我安慰,因为商业与投资本身的实践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无需赘言的小儿科,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一生一世都未曾掌握的绝密。更何况他们手握的各类资源和信息,就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了。 ![]() 记得读书时某期《中国周刊》把我们这代人,称为“稳一代”。在此社会大背景下,我选择了考公务员。尽管从行业发展趋势角度来看,公务员行业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但从一个从业者角度而言,这里除了钱更少、事更多以外,依然是一个没有波澜起伏的环境,我已经提前行走在人到中年的路上。 何谓人到中年?外在经历已经日趋稳定,内在成长也日渐成熟,人生可能性逐步变小,个人心气日益平缓低落,人生角色与阶段任务也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只能求稳也必须求稳的阶段。 人到中年,可能意味着更上层楼后的无限坦途风光,也可能是就此山重水复的穷途末路。也许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是否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蓬勃之气存于心中,我也在时常提醒自己,是否还有这样的蓬勃向上之气,支撑着自己不断寻求超越。 不过不断超越的姿势也许并非永远向前,有时候等待与低头才是更为难能可贵的姿态。这一年,在稳与变之间反复追问求索,通过不断的体验与观察,也算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看到了体制外人士的真实生活与种种艰辛。也明白了自己究竟能吃几碗干饭,终于还是寻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生存状态,内心也平息了更多的焦虑,抹去了不少无谓的烦恼。虽然烦恼始终如影随形。 困兽犹斗,何况人乎?所有的求变其实都是困境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本能反应。这一年是在稳与变中飘摇寻找的一年,也是在为不断求变韬光养晦、蓄势生息的一年,这一年真是辛苦夫人了,如此辛苦努力的为了今后人生道路的不断求变,我除了欣慰,就只剩下心疼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命运的天花板,但我相信现在的努力同样会深远绵长的影响我们的一生,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蛰伏。短短数年时间,与初入职时相比,同一起跑线上的同事们都已经在各方面拉开了差距。我相信这样的差距今后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不可逾越的代际与阶层鸿沟。 ![]() 今年上半年,有同学曾调侃我,说我越来越像小市民了。我说我只是在顺应这个伟大的时代——历史和时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善待我们这些小市民,这是一个属于小市民的时代,简称小时代。 请别辜负这个小时代,好歹是一个没有动荡的年代,好歹是一个安稳平静的年代,和轰轰烈烈的大时代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太平的小时代。大时代的情怀与深刻,固然堪称伟大,但体现在我等小市民身上,简直是一种不成比例的笑话,和不自量力的滑稽。一如厕所里谈论国际形势忘了带手纸,仰望星空把人跌倒了阴沟。我们都是面对时代无能为力的普通人,我只愿好好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 就像无论年轻时多么不可一世的人,年老时都会体会到,不要他人照顾,不给他人添麻烦,是多么有尊严、多么伟大的成就。把自己管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别辜负这个小时代,告别不属于我们的非分之想,是人到中年的基本觉悟。正所谓“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因为我已经行走在人到中年的路上,我必须觉悟。 当我断断续续写完以上文字时,2021年就要成为了永远的历史,思索与回顾过去的一年,固然辛苦不易,好歹喜忧参半,并非一无是处。我铭记着去岁的种种教训,也满怀着对未来的平静与期望,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够趟过现实的艰难险阻,让自己离梦想实现更近一步。 2021年,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成长?又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