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公务员几年后发现,性格内向确实很吃亏

 你一直在玩儿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1
作者介绍:

玉麒麟:玩儿哥读者


职场上,我们都躲不开社交,比如,跟人打招呼增进沟通、向领导汇报工作、向人表达感谢、处理他人的求助等。

面对社交,有的人轻车熟路,言谈中常能察言观色、投其所好地切入,跟人相处时总能做到落落大方、热情洋溢、带节奏。

而有的,特别是性格内向者,难免有社交恐惧症。你可知道,内向的人,他们的职场社交有多难?为什么会觉得难?

One

1.敏感

人与人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及肢体动作等进行的,通过这些,我们能捕捉到对方想要传递的信息,进而促进沟通交流。

内向的人,大都比较敏感,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会让他有所感触,会思考很久,会误解别人。

比如,在与人交流时,如果自己提出某敏感问题,别人因为隐私保护需要,选择避而不答。

那他会觉得别人不耐烦、在厌恶他,会觉得别人不愿意和他继续交流,因此会更加紧张害怕,会早早结束交流;

甚至,心里会一直有“别人不愿意跟我交流,我也不会跟他交流”类似的想法,进而影响人际关系处理。

其实,人际关系处理中,最忌讳的是先入为主、自我臆想,别人对你的提问避而不答,要么是有难言之隐、要么是在保护你和他,一切往好的方面想,心态好了、不敏感了,人际关系才能好。

Two

2.焦虑

因为缺乏安全感,内向的人大都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陌生环境时刻充满恐惧、焦虑。

如果跟外界打交道,或被邀请参加某个聚会,或决定去做件什么事情后,他们总会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无形中给自己平添烦恼,进而影响职场人际关系发展。

比如,同事前两天对你(内向者)进行了帮助,为了答谢人家,你准备邀请同事吃个饭。

在正式邀请前,你开始纠结了:同事会不会不给面子、不来参加?同事最近很忙,这个时候去请他吃饭好不好?我请他吃饭,其他人会不会说我什么?

正因为有这些“顾虑”“担心”,最后,这个饭局大概率组织不起来,你也就不能及时对同事表达感谢。

其实,安全感是自己给的,而不是别人。在你询问同事、同事答复你之前,你所有的猜测、担心都是在自我消耗。与其自己消耗自己,不如少些杞人忧天,坚定迈出社交第一步。

Three

3.不自信

在职场,常能看到这类现象:几个同事正聚在一起闲聊,讨论逛街、购物、美食、电影等话题,你(内向者)看到他们聊的这么开心,也想加入,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怕说不好被人嘲笑。

几个同事相约周末一起去某某地方打卡游玩,你很想加入他们,但担心跟他们不熟、担心他们不喜欢你,所以,你叹了口气,继续埋头干工作……。

这些,都是社交场合不自信的表现,在内向者身上尤为常见。正因为不自信,所以无法融入同事、集体大家庭,也就容易被评价为“高傲”“不合群”,进而影响痔疮人际关系。

其实,人是群居动物,都需要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任何人不排斥自己多些朋友。在交际中,开朗点、自信点,只有先接纳自己,别人才会接受你。

比如,当有不自信想法时,不妨暗示自己:“我加入的话,他们一定会很高兴”“我不至于混的这么差吧,我想跟他们一起旅游,再怎么说他们也不会排斥”。

要知道,别人正等着你加入他们呢。

Four

4.完美主义

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做事情会非常认真、非常较真,会不断努力,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让自己表现得更完美,以期在所有人面前、在任何场合都能得到称赞,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所谓人无完人,越对自己要求高、越是追求完美主义,人就越会紧张、出错。这就不可避免造成反复的自我挫败,终于见人就紧张害怕,从而影响社交。

比如,在饭局组织上,你就如何选择餐厅、接送领导、搞好餐间服务、陪客人吃好喝好等绞尽脑汁,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完美无缺。

那么,你不可避免会感到紧张。毕竟,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当你专心于“怎么陪客人吃饭”问题时,你就没有多的精力去搞好餐间服务了。如果硬要面面俱到,最后结果是:服务没搞好、客人也没陪好,你的饭局社交会很失败。

其实,饭局上,清楚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如果你是服务者,那么一门心思搞好端茶倒水即可,其他无须多考虑;如果你是主陪,那么要让客人吃、喝尽兴,至于餐间服务,交给扮演该角色的人去就行了。

职场上的社交高手,都是懂得取舍的人。

总之,内向虽然不是社交恐惧症的同义词,但内向者的某些特征确实挺影响职场社交的。

也正是这样,内向的人,职场社交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困难,还会有很多随之而来的隐患、后果,比如:让自己融入不了集体,耽误工作进度,工作大家庭中没有获得感可言等。

不过,职场社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你性格内向,就要少些消极暗示、自我消耗,多融入集体、多分享自己,这样,你的职场社交会越来越好。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