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岁再考公,成功率有多大?

 你一直在玩儿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作者介绍:
你一直在玩儿:知乎、微博、公众号、小红书同名用户。曾在省政府办公厅、地市市委组织部、海事局工作,现为某国企办公室主任。
粉丝提问:



玩哥你好!我今年34岁,电子信息硕士毕业,现在就职于江苏一家半体制内单位(详情略)。由于种种因素动了考公的念头,也尝试了两次(第一次是裸考,第二次是复习了半年),申论都在60徘徊。 想咨询的是两件事:1.是否需要继续考?2.如是,如何提升申论成绩?请玩哥抽时间指导指导呀!


01

1、只要能考,就去考一下。“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再说”。趁着还能报考的年龄,有机会尽量都去试一试。你目前的单位是个热门新鲜事物,但确实在用人机制、薪酬等方面可能还有很多问题要理顺。倒也不是说他就一定不好,说不定将来也能很好。但现在能有考试的机会,能给自己多一个选择的机会,那就尽量去把握住。

2、关于公务员考试,我一贯主张,行测第一、申论第二,行测为主、申论为辅。原因很简单,行测复习一分有一分的效果,努力越多、得分越高。而申论则不一定,具有很多偶然性,投入和产出未必能成正比。所以如果总分不高(行测和申论都不高),先把精力用在提高行测上,没有其他办法,就是多做题。

3、关于申论,你自己也考了,发现裸考和复习分数到最后差不多。所以,一方面说明了我上面所说的,申论分数具有偶然性,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你申论的复习可能没有完全到位。






02

申论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小题 很多人申论分数不高,其实不是由于大作文分数不高,而是由于前面的归纳总结、应用文、综合分析等题目分数不高。简单算个账就明白了,大作文40分,就算你不复习,随便写点什么,考虑到你工作性质跟体制还是打交道的,就算拿个基础分24分吧(60%),但如果前面的60分能拿到80%,那也有48分,加一起也有72分了,在江苏省考A卷里这个分数足够了。但如果前面也只能拿60%,那就总分只有60了。所以,要高度重视小题。小题做好了,分数不会低。

2、归纳总结题要把握住两点。 通常,题目里面都会要求你准确全面,条理清晰。所以其实这一题就是两个考察点。

(1)准确全面 就是把题目规定的给定材料完整阅读,提炼出他的主要意思,不要有遗漏。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读题,题目要什么,你就找什么。 

(2)条理清晰 就是要分点作答,就是要搞1、2、3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对一些信息就行归纳,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甚至要搞几个差不多的小标题。 这道题,建议网上把江苏近五年的真题,ABC卷都做一下,然后看粉笔和华图的答案,他们的答案是两种风格,你自己看自己适应哪一种。练10多道,这道题你不会丢分。

3、综合分析题 所有的题目,其实在题目要求中就已经把得分点列出来了。通常,江苏的综合分析题都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所以也是考察如下:

(1)观点正确。往往分三种情况,完全正确、完全错误、有对有错(辩证看待)。这个你要结合材料来判断,一般材料里其实也都给了倾向性意见。这个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不能相反。本来文章要求对某个观点进行批判,你反而赞同,那就肯定不行。

(2)分析透彻。在给出了论点后,要进行论证。正确,正确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意义?错误,错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坏处?插一句,一定要动手做几次。做了之后有条件就找高手帮忙看,没条件就对照粉笔的答案先看,再网上看华图或者其他人的答案。看答案的时候要注意梳理,他们这样说的逻辑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作答?相同的题目他们的答案是不是还是这样作答?

4、应用文题 没有其他多说的,就把一些常用文体的格式搞清楚。网上有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总结,百度一下大把。通知、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信......内容写成什么样不算很重要,格式非常重要。标题用什么啊,结尾要不要署名啊,这都是扣分点。

5、大作文 大作文我其实认为没有那么重要,当然也不能写太差就是了。我今年省考辅导我老婆时候就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写了一篇,看了一下马马虎虎。到最后,她小题做了五套,大题只做了一篇,整体复习时间加起来不过五个晚上,最后72分。原因就是前面说的,小题是王道,按点给分,踩到点就拿分。大题更具有偶然性。 我个人也认为大题没必要多练多少,特别是时间紧的话,不如把时间去做行测、做申论小题。 至于大作文,把握住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在平时就可以锻炼。无时无刻都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用这个逻辑来解析。





03

比如,你向我提问。 是什么——是对申论的一个探讨,希望得到提升。为什么要探讨——1、两次申论考试分数比较低 2、个人研究感觉不起作用 3、恰好知道玩儿哥在这方面有点经验 怎么办——1、仔细思考之前为什么分数不高,是不是在小题上丢分过多,以后要加强小题练习 2、以后不光要自己做,做完更要找人探讨研究 3、找人的时候要找高手,找有经验的 

这是随口举一个例子,万事万物都可以用这个逻辑来进行日常训练。练多了之后,申论大作文的议论文或者对策文就很好写了。 至于说具体的遣词用句,那是细枝末节了,网上那些八股文讲的很多了,你去看看就行了我不用多说。什么背点好词好句啊,什么对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啊,那都有很多人总结出来了。但是这个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需要你锻炼出来的。凡事都能弄个一二三出来的话,没有写不出来的大作文。 

再说一遍,主要精力:行测>申论小题>申论大作文。




粉丝:
关于申论备考方面,我已基本了解,后续会按照您的指导调整下复习重点。另外,想咨询下关于报考的事情,我的专业曾报考主管部门科技局,还有发改委,了解到可能会招录的还有市监局(知识产权局)、商务局、财政局等。向您请教下:哪个单位发展会更好些?(毕竟,如果未来离职,希望是在现有基础上向上一小步嘛)

目前考虑这个没有任何意义。单位好,但是没有岗位释放出来的话,再好也没用。所以,等职位表出来了,再讨论再比较才有意义。 目前的话,先备考,先考上,再想进去之后怎么样。不要还没考,就开始想哪个招考单位更好。毕竟他释不释放岗位出来还是未知数。就是释放了岗位,也得考上了再跟自己现在单位比较。
不用想太远,先把眼前的事情想好,把该做的事做好。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