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痘”古方,五积散,祛五积,解邪毒,请您收藏

 玄易子920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痤疮的皮疹分为炎性皮疹和非炎性皮疹,尤其是重度痤疮,在临床当中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它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个是热和毒,另外一个是湿,其中有寒湿、有湿热,既往可能从湿热辨证更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寒湿是临床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病因病机。后世的王冰在《黄帝内经》的注释当中做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说“阳气发泄,寒水制之,热怫内余,郁于皮里,甚为痤疖,微作疿疮”。那么怎么治疗呢?现分享我一医案:

李某某,女,22岁,2022年4月7日初诊。患者体型肥胖,象个大土豆,脸发黑,皮肤也粗,脸上冒痘己多年,反反复复,肚子冷痛,大便不成形,月经不调,伴痛经,舌苔白腻。

文章图片1

证属:湿热蕴毒。

拟方:五积散。

处方:白芷10g,川芎10g,炙甘草3g,当归10g,茯苓10g,肉桂6g,后下,生白芍12g,法半夏10g,陈皮6g,枳壳6g,生麻黄6g,先煎十分钟,苍术10g,干姜10g,桔梗6g,川朴10g。7帖,水煎服。

4月14日复诊,患者痤疮明显减轻,浑身轻松。守方略作加减,连续再服药2周,皮疹消退而愈。

体会:五积散是宋朝名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是古代五积病的专方,汪昂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很多中药古方临床疗效都不错,但关键点在于辨证。根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药方是固定的,但患者表现症状却各不相同,作为医者,只有找到病症的根源,对症帮助患者去调理,才既能让患者少花钱,又能让患者达到康复目的。

温馨提醒: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