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玉人头断代新结果与“量子测年仪”之争论

 blogliou 2022-08-04 发布于北京

三星堆玉人头断代新结果与“量子测年仪”之争论

刘光保  陈玉

鹰蛇之夏文化研究中心

01

年代问题是三星堆文化最具争论性的话题之一。这又包括三星堆文化分期与青铜文化断代两个争论方面。持“中原中心论”观点的人,认为三星堆青铜文明比殷墟时间晚,是受到中原文明传播影响的结果。2022年三星堆最新挖掘与碳14年测年分析,表明三星堆几个祭祀坑的埋葬年代最有可能在距今3200至3000年前之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记者王红霞)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三星堆6个坑的73份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年代分布区间进行了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也就是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年代区间属于商代晚期

三星堆考古有了新进展,据三星堆考古研究室所长冉宏林介绍,专家在4号坑的灰烬层中顺利获取了15份竹炭样品。紧接着,专家又取了这6组数据的平均值,并开展了贝叶斯统计树轮的矫正,最终得出结论,4号坑的年代,在距今3148——2966年之间,也就是商代晚期。仅仅是专家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原因有三:最先,这里测出来的年代,仅仅是4号坑里的竹炭的年代。而这一次可是新发现了6个祭祀坑啊!


这个年代只能给出三星堆祭祀坑埋葬下限时代,仍然无法准确判定三星堆青铜文明年代时间,所以这仍然没有超出之前的认识。在《发现夏朝》书和“埃夏一体论框架下的商多次迁徙考”文章中,依据“埃夏一体论”,推论三星堆青铜文明时间大约开始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
02
碳14测年方法有诸多局限,只能对有机物质进行有损伤测定,且误差也比较大。无法对青铜器本身进行直接测定。最近几年,以北京天鉴公司为代表的“量子测年仪”文物断代仪器异军突起,虽然质疑声浪很高,但在民间收藏界却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量子测年仪”对物品不挑材质,可以测试除液体之外的任何材质的物品,包括有机类物品,也对所测物品无损伤,其测定结果能够精准到单位年。因此,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客观实践出发,而非从主观出发,笔者利用北京天鉴公司的“量子测年仪”进行了至少数百次的各种物品测试,涉及玉器、骨器、竹简、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等不同材质的各时代物品。由于许多瓷器和书画类物品上都有作者落款时间,这为比对测试结果精准性提供了直接参照。尤其是书画物品上,通常都有很多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的题跋落款时间和印章,这构成了一个无法仿制的时间链条。因为“量子测年仪”的结果能够精准到年,当书画为真时,同一幅书画上的所有落款、题跋和印章的盖戳时间与仪器测试获得的结果也都全部吻合一致!即时间年份(时间链)全部相同!精准度偶尔会受到测试人员状态和书画受潮度影响。测试过程全部盲测,即所有测试点和落款时间对测试人员屏蔽。从科学逻辑讲,这构成了无法造假或猜测的依据。

依据测试实践和科学逻辑,可以认为当所测物品为到代物品时,其精准到年的测试结果是相当可靠的!但是反过来,一件物品测试结果是几千年前的,其物品是不是就是在几千年前制作的,从严谨的科学逻辑讲,还没有完全获得证实,目前的实践结果对此也是有疑问的。根据天鉴公司的负责人介绍,“量子测年仪”只负责给出测试年份,并不负责判定物品的“真伪”。所以,即使有了“量子测年仪”,也需要与眼学和科学逻辑研究相结合,而不能无条件迷信“量子测年仪”测试之结果。任何科学仪器都存在其适用范围和盲区,对于碳14测试方法也是如此,用碳14测出的“老货”也未必是老货,因为造假者也可能用一些老的有机物质混入到造假物品中进行迷惑。“量子测年仪”的测试原理还未得到学术界的科学阐释,笔者猜测其可能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ESR)”有关。有些伪造技术是不是恰好击中了“量子测年仪”的盲区,目前还不能下结论。根据天鉴公司的负责人介绍,“量子测年仪”无法测量液体,当探测棒放到液体中,无法获得测试信号。随着科技发展,玉石粉铸模、3D打印等技术都用在了仿玉石制造方面。比如下面一个视频是江苏某科技公司开发的一种仿玉石技术,把混合颜料等未知组合成分的某种液体倒入制作好的模具中,放置凝固一二十分钟之后,漂亮的玉石器皿就成型了。这种技术可以制作任何形状和大小的各种仿玉器。不过这类仿玉器的密度通常都很低,一般在2.6左右或以下。


03
或许也因为对“量子测年仪”有很多争议,遗憾的是三星堆青铜器也未尝试用“量子测年仪”去进行测试断代。然而,笔者得到了一件与三星堆青铜面具高度一致的玉人头,见以下图片。

以下两图是打强光灯效果。用克称测量得其密度是2.92,属于和田玉密度范围。虽然有其他专家对玉人头的颜色持烤色争议,但眼学观察分析表明红黄色属于自然沁色可能性更大。对和田玉进行烤色做旧似乎也不符合和田玉市场价值导向。

以下两图是用放大100倍的卡兰德折射光微观痕迹鉴别仪在玉人头不同部位观察到的效果,表皮“麻坑”和结晶密布,自然老化特征明显,与新制作玉器表面有平行纹理或酸蚀纹的特征存在明显区别。

04
把这件玉人头与三星堆多件青铜面具和大立人像对比,发现造型和局部特征高度一致,这包括面部特征、耳部特征、脑后鞭饰、冠帽和其上装饰纹、菱形颈部等。

(以上三图是作者摄于三星堆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