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学习 | 腺性膀胱炎的超声诊断及系统学习

 超声科小陈同学 2023-09-22

一、【病例资料】

患者一

男,64岁,膀胱癌术后5年,血尿数天来诊。

膀胱右后壁局部不均匀增厚,膀胱腔内可见留置导尿管球囊回声

膀胱右后壁局部不均匀增厚

术后病理:1、腺性膀胱炎;2、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患者二

女,35岁,胃癌术后,卵巢转移。尿急尿频,膀胱镜检提示腺性膀胱炎。超声显示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多次检查无明显变化。

2022年4月20日超声检查如下:

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

2022年5月19日超声复查如下:

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

2022年6月14日复查如下:

膀胱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

二、【疾病概述】

腺性膀胱炎(cystitis glandularis,CG)又称为囊腺性膀胱炎(cystitis cystica,CC)最早于1887年由Von limbeck报道,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化生性病变。特点是正常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化生为腺上皮,膀胱上皮中出现Brunn巢则可确诊为腺性膀胱炎。部分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以转变成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据统计,人群发病率0.1%~1.9%,好发于女性。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及下腹部隐痛。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腺性膀胱炎发病原因与下尿路梗阻、泌尿系统慢性感染、泌尿系结石、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等慢性刺激,以及雌激素水平下降、精神因素、变态反应、维生素缺乏、多产、反复流产、盆底肌肉松弛等妇产科因素有关。泌尿系的慢性感染被认为是腺性膀胱炎发生的主要诱因。
膀胱黏膜腺上皮的来源主要有三种理论:

①胚胎起源理论,发育过程中脐尿管关闭不全形成脐尿管囊,或泄殖腔分化时直肠腺上皮细胞残留;

②Pund退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当膀胱移行上皮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时,会退化到进化过程的上一个阶段,即腺上皮;

③上皮化生理论,在各种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移行上皮化生为以Brunn巢为特点的腺上皮并分泌黏液。

其中上皮化生理论目前被广泛接受。在膀胱慢性刺激因素的作用下,膀胱移行上皮向黏膜下增殖,被挤压于黏膜固有层而形成移行上皮巢状结构,即Brunn巢;病变继续发展则会出现巢中心腺性化生,上皮分泌浅黄色黏液并聚集而形成囊腔,称为囊性膀胱炎;病变继续进展时囊壁细胞会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即腺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同一病灶中常可见二者同时存在,称为囊腺性膀胱炎。
四、【临床表现】

腺性膀胱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就诊,而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不支持泌尿系感染。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排尿困难、下腹或会阴区胀痛不适,病变累及输尿管口引起上尿路积水时可出现腰痛。

五、【解剖及超声分型】
腺性膀胱炎可累及膀胱任何部位黏膜,以三角区和膀胱颈部黏膜最常见。

超声可为分以下类型:

①结节隆起型表现为膀胱内壁见结节或乳头状隆起的强回声,形态多不规则,基底部多较窄小;

②局部壁厚型表现为膀胱内壁局部明显增厚,内回声多不均质,表面粗糙不平,病变基底部的长度大于增厚隆起的厚度,黏膜层及其深部组织多因受累而显示模糊;

③全壁增厚型表现为整个膀胱壁不同程度增厚,最厚者可达数厘米。

女性膀胱解剖示意图

男性膀胱解剖示意图

六、【诊断及膀胱镜下分型】

诊断主要依据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多点取活检可提高诊断率。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有多种表现,可表现为滤泡样水肿型、乳头状瘤样型、慢性炎症型和黏膜无显著改变型,以滤泡样水肿型最常见

七、【病理及分型】

大体:膀胱黏膜表面灶状隆起,可呈多灶状,可呈息肉状或乳头状增生。

光镜:膀胱黏膜固有层多数Brunn巢聚集增生,伴有多少不等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部分Brunn巢呈腺样结构,细胞呈重层排列,外层基底细胞样,内层柱状,腔内可见黏液(下图)。

腺性和囊腺性膀胱炎
A.膀胱内膜下层多数Brunn巢聚集;B.膀胱内膜下层多数Brunn巢囊性变(HE×200)

大多数病例显微镜下可见Brunn巢、囊性及腺性组织转化同时存在(下图)。根据显微镜下所见,可将腺性膀胱炎分为4种不同病理类型:

①移行上皮型:以Brunn巢为特征性上皮;

②肠上皮型:呈柱状腺上皮;

③尿道或前列腺上皮型:呈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腺上皮;

④移行—前列腺上皮混合型:同时存在Brunn巢和单层柱状或假复层柱状腺上皮。

膀胱移行上皮位于黏膜固有层下方,形成Brunn巢(箭头所指处)

八、【治疗】
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以个体化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和其他特殊疗法。
1.保守治疗
引起腺性膀胱炎的慢性刺激因素包括感染、尿路梗阻、物理刺激和化学致癌物等,当患者有明确慢性刺激因素时,治疗首先应去除这些慢性刺激因素。对于膀胱刺激症状严重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断剂、M受体拮抗剂等药物缓解膀胱刺激症状。
2.外科手术
适应证:

①下尿路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②合并下尿路梗阻或畸形;

③不能除外有恶变时。
手术治疗可分为处理下尿路梗阻或畸形、腺性膀胱炎局部病灶的手术。
手术方式包括:

①腔内手术:随着腔内器械的发展,腔内手术已成为主流。膀胱黏膜展平后,切除范围应超过病变边界1cm,深度达肌层。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与膀胱肿瘤电切术相同。

②开放性手术:包括膀胱黏膜剥离术、膀胱部分切除术和膀胱全切术,因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目前开放性手术已较少采用

③腹腔镜手术:对于上尿路积水、膀胱挛缩患者,可根据情况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全切除术,但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3.其他治疗
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灌注药物与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药物相同。由于无明确证据说明膀胱灌注在腺性膀胱炎治疗中的作用,而膀胱灌注可能带来相关副作用,目前大多数专家已不推荐腺性膀胱炎行膀胱灌注化疗
低剂量放射治疗、高压氧治疗、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药物注射也有学者尝试,但疗效仍待进一步随访。

九、【附表】

 泌尿管道肿瘤组织学分类(WHO,2016)

后记

花了好久整理出此篇,因下周二要讲文献,往后几天需得查资料做课件,恐怕是要先断更一周了,还望诸君见谅

参考文献

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姜玉新,杨爱平.超声医学专科能力建设专用初级教材:腹部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姜玉新,张运.超声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刘彤华.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Frank H Netter, 王怀经(译).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