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忙坏了许多商家,也忙坏了不少小儿女。这一天的诗词也格外多,古往今来,今天一直是个大日子。又是乞巧,又是拜月,又是约会,又是悼亡,总而言之,喜鹊的毛就要拔光了,眼看天河就要被一桥飞架,一天的暴雨就倾了下来,别说牛郎织女了,就连银河也隐身不见。这样的天气,一洗痴儿怨女的小心思,悠然带了点朦胧的游仙味道。差点忘了,大家只知惦记人家夫妻一年一度相逢,却不知这一天还有另一个典故。话说周灵王的太子王子乔天资聪慧,尤其喜爱吹笙,乐声如同凤凰的鸣叫。王子乔在伊水、洛水之间游历时,偶遇仙人浮丘公,被带去嵩山修炼,一晃便是三十几年。有一天,他在山上遇到柏良,跟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果然到了七月初七那一天,王子乔乘坐白鹤在山顶出现,可望而不可及,盘桓几天才渐渐消失,从此再也不见。这个“王子登仙”的典故读起来总觉得更为清爽。比起牛郎织女年复一年的对望,还不如王子乔这般,相逢也随意,离别也坦然,来便来了,去便去了,与苏轼在这一天的心境尤为贴合。熙宁七年(1074年)的七夕,先生和朋友陈令举出游,坐在船上自由飘荡,一边喝酒,一边畅谈,度过了一个开怀的七夕。相聚总是短暂,分别总是太快,看看天上的风雨将散,先生全无儿女缠绵,只是说:你我因前缘才得以相逢,这一场酣醉,已经十分痛快。即使当下又分别,飘然离去便是,去哪儿也全无分别。是的,骑鹤,还是踏鹊,在先生的指点下,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判断。明年七夕,就不要再学什么穿针了,折两只千纸鹤,伴我长风万里,想必更为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