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诗词赏析(2) |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红梅三首》

 昵称63703230 2022-08-05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文章图片2

【其一】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译文:

梅花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独自开放;它担心自己冰洁的面容会不合时宜而受到世人猜忌。

所以故意妆扮出浅粉般的桃杏颜色,但梅枝还是细瘦的样子,呈现出经受霜雪考验后仍然劲挺的姿态。

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它的颜色好似美人酒后无端泛起的红晕。

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文章图片3

【其二】

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夭桃杏,半点微酸已著枝。

译文:

因为下雪所以开花的时间推迟了,开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正月。

也知道这个是造物主的意思,所以梅花是红色的并且非常好看。

细雨如泪一般的,稍微有些寒冷容易“感冒”。

漂亮的红梅不应该因为桃杏的出现而消失,刚结果实的时候已经露出枝头。

文章图片4

【其三】

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穠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新画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苏轼在这里点出前面梅所具有的风格与形象其实在她含苞待放时节,早已经历脱胎换骨的发育蕴藏其中了,活色生香也已深入肌理。诗人只想请朋友徐熙把他心中关于梅的美好形象画为梅竹双清图好好欣赏。

在历代流传下来的咏梅诗中,苏轼所写的《红梅三首》最具有生动立体感和联系人性与自然的时代感和哲理感。在这个意义上无人能出其右。

文章图片5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困难而焦虑不安时,想想开在三九严寒、千里冰霜里的梅花,要学会接受和面对不利的处境,克服困难,向梅花一样,一片丹心向阳傲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