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安:夯实法治根基 强化法治保障 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碧空万里无云 2022-08-05 发布于四川

来源:江西政法 作者:未知 时间:2022-07-18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吉安市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依法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瓶颈,不断增强市域社会治理定力。截至2021年,已连续3年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考评前三名,连续5年在依法治省年度考评中被评优秀,连续两届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注重立法质效

增强市域立法“精准度”

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补充作用和灵活功能,以市域需求为导向,注重立法质效,确保务实管用。

——切小范围。紧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坚持“一事一法”,避免“大而全”。如围绕城镇饮用水、农村人居环境、住宅小区管理、烟花爆竹燃放等事项制定地方性条例9部,实现了“小法办大事”。

——切细内容。把“工匠精神”融入立法工作中,注重立法技术规范的运用,每件法规的起草都多次集中组织研究打磨。如《吉安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历经12稿修改,《吉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召开立法调研座谈会、论证会等20余次,历经30余稿修改。

——切准问题。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为解决物业公司服务质价不符问题,制定《吉安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纠纷实现逐年下降。出台《吉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有效解决困扰群众“家门口”的乱丢乱倒、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市容和环境卫生顽疾。

创新法治服务

提升群众法治“满意度”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优化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吉事即办”政务服务品牌在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服务“一窗办理”“一网通办”,被省发改委列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典型案例,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细化法律服务。制定《吉安市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将调解、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15个法律服务项目,细化为36个发展指标和59个数字指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创特色”总体安排,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创建“线上+线下”“现场+远程”等服务模式,实现群众法律服务“一扇门进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全市已建成14个市、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20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737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基本实现全覆盖。该市法律服务经验做法在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刊发推广。

——强化监督服务。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运用建立的500余项制度机制,形成立体化、全天候市域法治监督网络。通过政治督察和纪律作风巡查、案件评查,不断提升执法司法监督效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强化法治宣传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度”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聚焦“关键少数”。推动新提任的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将学法考法“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改过去开卷考试为闭卷考试。2021年共有1242名新提任领导干部参加考试,规模之大为全省唯一。

——聚焦“关键时期”。深化青少年法治素质养成,用法治精神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市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4个,1003所中小学法治课程开设率和法治副校长配置率均达100%。常态化开展“百名律师送法进千校”“开学法治第一课”“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等活动,使法治信仰根植青少年心中。

——聚焦“关键人群”。坚持“乡下锣鼓乡下敲”,全市共组建226支民间志愿法律服务队,遴选“法律明白人”55.3万人,带动各地乡贤能人、“五老”发挥地缘、人缘、亲缘优势,用乡音俚语到群众中宣讲法律、化解矛盾。全市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9.14%,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