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

 森林一叶 2023-05-04 发布于湖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现代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探索新时代城乡一体化治理路径的逻辑延伸。

西安市作为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贯通融合、统筹衔接、六化并举、人人享有”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

社会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

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街道唐都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姚美珍(右一)与工作人员、志愿者讨论工作安排 张博文| 摄

聚焦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而在这里,党的正确引领和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尤为重要。2019年以来,西安市主动探索以党建引领方式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焕发出更强的活力。

建立健全“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四个体系,构建党建引领共治格局。西安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深入推进“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初步构建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健全“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党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功能进一步发挥。构建市委—区县(开发区)党(工)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市域社会治理纵向一体化和横向整合化的组织体系较好形成。二是完善“线上线下”呼叫体系,创新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有效衔接的新模式。依托社区全科网格听呼声、“12345”一号受理听呼声、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听呼声的“线上线下”呼叫体系广泛收集民意。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建立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评议”模式。三是构建“立应立行”工作体系,架起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立资源、需求和服务清单认领机制,使群众诉求更快捷地得到回应;完善网格事项流转处置机制,推行为民服务代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跟踪问效等制度;拓展“15分钟政务服务圈”功能,建立分层分级响应处置机制,形成信息上下贯通、应用无缝互动、问题精准分派、各方协同处置的运行模式。四是强化“民呼我行”保障体系,确保基层有职有权有物,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完善镇街职能设置,优化调整职能配置,构建了人、权、事配套衔接的制度体系。持续为街道、社区(村)赋能增效减负,并赋予街道人事管理、考核奖惩、指挥调度等职责职权。优化社区服务供给,设立社区公共服务基金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社区自我发展。

重视群团助推,探索“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在长期的志愿服务和管理过程中,西安市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覆盖面广、专业化程度高的优势,探索形成了“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依托“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点等志愿服务阵地,打造西安志愿服务的一线“门店”,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常态化提供法治宣传、心理关爱、紧急救助、信访代理、法律援助、热线咨询等“六位一体”专业维权服务。积极开展“结对子”活动,通过“志愿者+困难户”“志愿者+孤寡老人”“志愿者+留守儿童”等“1对1”或“1对多”的结对方式,为结对对象提供各类公益服务。出台《西安市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方案》及《西安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开发“社工+志愿者”服务项目,培育具有专业性、稳定性、创新性等优势的社会组织。持续引进企业参与社会治理,修订完善《西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加强对企业完成社会责任的评估和考核,形成了协同共治的整理合力。

凝聚社会力量,创新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社区共治新模式。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引导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聚焦社区治理、聚力社区治理,带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治理。在全市创新开展“红色物业”活动,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的红色物业治理模式,全市共建成51个“红色物业”样板小区,建立“红色物业会客厅”,设立“红石榴”驿站,通过党建引领、物业联管、社企联动、问题联治的方式,破解物业服务管理难题。

社会治理如何实现“现代化”?

西安环城公园的灯光设计“小心台阶”

加强网格化治理模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网格化社会治理,既是基层治理模式,更应该成为一种治理理念。一是以完善疫情防控终端网格为契机,深入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行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机制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整合民政、城管、住建、人社、卫健、资源规划、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秦保等部门设置的行业网格资源,全市分类细化全科网格6996个,全力推动“多网合一”,着力打造“全科网络”,逐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二是优化基层网格化党建机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服务。将党建服务点、综合服务岗直接设在网格,采取科学划分社区、规范网格设置、配强网格力量、优化运行机制、开展常态服务等措施,构筑起实体运行的网格系统,实现党建网格、管理网格和服务网格的有机融合,真正做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基层全覆盖、无遗漏。三是全面加强城市基层网格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网格长、网格指导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一长三员”工作队伍,健全落实管理、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全市1.9万名专兼职网格员在城市管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莲湖区积极探索“商居联盟”,将企业商户纳入治理体系,鼓励商户为“邻里格”网格员队伍兑换积分、提供奖励,为网格化治理增添和谐的力量。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创新特色立法模式,打造法治特色品牌。一是通过行使立法权,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深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制定《西安市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管理办法》,修订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法律顾问审查机制、政府常务会议法律顾问列席会议机制,推动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聘用法律顾问658名,发展公职律师428名,在全省率先实现法律顾问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二是重视法治实践,打造法治特色品牌。西安市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为平台支撑,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第二国际商事法庭全面投入使用,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以及多个法律服务机构等先后入驻。三是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紧盯社会治理现代化需求,先后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社区教育促进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法治思维破解社会治理的难点和堵点。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加强公共卫生、物业管理、交通出行等民生领域立法,先后出台《机动车停车条例》《养老服务促进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控制吸烟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

创新“网格+法律业务”融合发展模式,以司法办案引领社会治理法治化。立足市域社会治理“一网联动”工作机制,探索“网格+法律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将司法办案融入社会治理工作范畴,通过线上法律业务嵌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线下司法人员派驻社会综治中心的模式,以司法机关能动履职参与并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以诉源治理为结合点,设立“网格+检察业务”融合治理办公室;建立“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实现公益诉讼率先入驻网格;建立“网格+行政检察”工作机制,依托网格到户优势,常态化开展司法大走访;建立“网格+警格”工作机制,形成优势互补的“警网融合”模式,切实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安全感。

创新打造“三平台三制度三保障”模式,实现基层法律服务“零距离”。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普及化、一体化法律服务,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52个,为2574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建立和完善“西安市12348微信公众号”,积极拓展应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使网上获得公共法律服务成为新常态。统一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局长驻窗口”制度、“最多跑一次”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预约服务登记制度等,保障了人民群众共享法律服务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安市公安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