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稿丨国标《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的重大实践意义

 饭店业杂志 2022-08-05 发布于浙江

国标《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的重大实践意义

浙江省休闲学会民宿专委会主任叶华明

由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GB/T 411648-2022)国家标准,经过5年周密准备,近期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实施。作为我国旅游领域现行实施的第30个国家标准,这是旅游住宿业划时代的一件大事,无疑将放大标准对于行业发展的乘数效应,推进民宿经济、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带动周边城乡融合交流、涉农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谱写文化与旅游业之于乡土中国浓墨重彩的华章。

一、国标的主要内容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国标编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列入国家基础性的制度范畴,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担当和实干作风。

国标本着问题、市场导向,历经立项、试点、调研、案头研究、标杆学习、意见征集、审查、修订、报批等各个环节,以行业标准的发布、试点、修订、评审为引导,先行先试,累积经验。国标与行标互相衔接,程序完备严密,意见征集广泛,文本研究与对标实践交互验证,历时5年反复打磨,在规范程序和科学方法上为国标打下坚实基础。

《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国家标准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单位共同起草。文本全文约4200余字,分为3个板块11个章节93个条款。第一板块规定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等级和标志。第二板块主要设置民宿管理总体要求,及涵盖环境配套、建筑设施、卫生服务、经营管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第三板块说明旅游民宿等级划分条件、划分办法,对等级旅游民宿实行动态管理机制等内容。

二、国标的基本特点

国标出台填补了旅游领域现行国家标准的空白,对规范与促进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比行业标准,直观感受国标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普适性。充分考虑到我国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市场消费、客源结构、民宿现状及运营能力的较大差异,技术要求标准设定为普遍适用,最大限度把存量民宿纳入标准覆盖和管理范畴。必备部分是兜底性的制度设计,对安全、卫生、基本住宿设施设备做要求,对配套设施、公共空间、餐饮等不做硬性规定,采用选项条款替代,既体现民宿业态特性,又赋予民宿主体以自主选择权,有助于民宿形态的多样化与丰富性。

二是系统性。标准编制经过深思熟虑,立意有高度,设计有深度,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等级划分的阶梯式设置是点睛之笔,大有深意。标准设定丙级为大众型民宿,乙级为品质型民宿,甲级为标杆型民宿。参评乙级民宿要求在设施和设备、经营和管理、社区贡献有突出追求。升甲挑战更为艰巨,更注重模式创新、示范作用、主人特质与主人文化、文创产品、在地文化等方面,一下就把标杆给立起来了。

三是开放性。鼓励民宿多元化、包容性发展的内容及立意随处可见。比较集中的是体现在术语和定义上,在现行法规下把边界定得尽可能宽泛,留足发展空间。意见征集中,不少单位提出修改旅游民宿定义和民宿主人界定,编制组讨论后最终没有采纳,认为把闲置资源局限在某个范围,或把民宿主人局限于业主,既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不利于城乡融通、人才下乡、文化交流,不利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四是可操作性。旅游民宿国标高于行标,又源于行标。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行业标准是受原国家旅游局委托,由浙江文旅部门牵头制订的,与浙江省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DB33/T 2048-2017),有着一脉相承、系统连接的内在联系。行业标准经过试评和首评,浙江标准则有连续5年的评定实践,都被广泛证明其成熟度与落地性,为越来越多业内人士和民宿主人所认同接纳。这些年行业还培养出一支懂标准、懂民宿的评定员队伍,一批学习型、专业型的等级民宿业主也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日后国标宣贯、落地、示范的中坚力量。

综上,《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国家标准,立意高远,体系完整,逻辑缜密,设置科学,条理清晰,表述准确,文本简明,语言朴实,易于普及,对全国旅游民宿具有广泛的指导性、针对性和适用性。

三、国标实施的重大实践意义

在分析国标特征的基础上,应深入思考、深度挖掘国标背后的立意、立意背后的逻辑,阐述清楚国标实施的重大实践价值。我认为,旅游民宿国家标准具有时代特征、民宿特色、激励特性三大重要意义,主要如下:

(一)时代特征:民宿承载的时代价值,得到国家层面的制度确认

政治站位,印刻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上。旅游民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承载着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美丽乡村的建设、休闲时代的发展、消费市场的迭代,为旅游民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旅游民宿作为一种体验城乡美好生活的新生事物、新型业态,联动起一产(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二产(建筑、装饰、制造业)、三产(旅游、度假、服务、金融业等)的城乡有机融合,在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具有窗口作用和广阔前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从万村景区化再到省域大景区大花园建设,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奠定了乡村旅游、全域发展浓重的环境底色,形成了民宿发展的“浙江经验”,体现出高度的政治站位与强烈的政治担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发展”;国办《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区适当放宽旅游民宿市场准入,推进实施旅游民宿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国标编制正是站位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以政治担当回应时代呼唤、以政务实干呼应行业关切,恰逢其时,正当其道。

编制立意,凝结着新时代发展理念。国标字里行间传递着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统筹、文旅融合、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宿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更是拳拳之心,力透纸背。比如引导民宿可持续发展从三个方面着眼,一是要求民宿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以环境友好实现发展可持续;二是引导民宿创造创新,特别是在流量博弈市场及疫情常态化趋势下,打造产品和服务特色,在区域市场争做唯一,满足不同特定市场需求,拓展发展空间;三是鼓励民宿和社区共生共融,通过经济、文化、人员密切交流,带动城乡融合、地方发展。令我最有感触的,是国标始终根植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这个根本出发点,旗帜鲜明倡导大众市场、大众消费、大众创业。坦率说,国标民宿金字塔中的丙级门槛其实并不高,估计像浙江的大多数民宿都能基本满足。把底座夯实、以标杆引领,这样的设计思路正是民宿姓民、民宿为民的生动写照。此外,国标仍沿用甲乙丙的等级划分名称,以源于古代驿站客栈常用的命名规则,来替代五四三星,我的理解是既区别于星级饭店,又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考虑,更重要的当然是有利于清晰传递去会所风、去贵族气,回归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信号。

治理能力,体现在新时代治理的方法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旅游民宿十几万家,它们对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在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相关标准,各地旅游民宿设施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管理部门难以规范,影响整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文旅管理部门显然对此有着战略视野和清晰认知,取势、明道、优术,既不大包大揽,也不无为而治,而是顺势而为、积极作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重点放在定标准、定制度、勤调研、勤服务上,放在标准引导与标准化规范上,放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促进职能转变和效能提高上。作为行标评定唯一的试点省份,浙江文旅管理部门注重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持续推进民宿品质、品牌提升工程。不仅颁布适度超前的地方标准,强化制度供给、平台创新、要素集聚,同时积极探索评审方法、深化评价评审细则、开展案例与实证研究,组建国内第一支民宿专业评审队伍。五年来全省共评审等级民宿688家,覆盖所有县市区,一大批高等级民宿成为全国业界的对标样本。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当是各级文旅管理部门提升民宿治理能力和效能的题中之义。

旅游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绿色发展的重要通道、文旅融合的重要窗口、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人才下乡的重要途径,这也正是旅游民宿的时代价值。旅游民宿国标的发布实施,确立了民宿发展的正确方向,揭示着民宿所承载的时代价值,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制度确认。

(二)民宿特色:对新兴产业的认知,从行业范畴扩展到全社会领域

深入洞察民宿运营的内在逻辑。“你”懂民宿,民宿才会懂“你”。民宿是由在地、场景、内容、文化、社交、分享、主人等构筑起的诗意生活,本质上民宿就是回归自然的生活化场景,民宿即生活方式。个性、特色、亲民是其重要的特质,而旅游民宿国标本身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与民宿非常贴合。个性化的菜单式设置,除必备要求外,共设置38项选择内容,要求丙级满足其中任意13个条款、乙级满足24个、甲级满足30个条款,明面上是把选择权交还市场主体,实质上是在倡导民宿善用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大行特色、个性化之道,鼓励民宿根据不同客源对象、消费层次和功能类别做多样经营、多元发展,支持民宿的创新创造,实现一宿一策、一宿一品。金字塔结构等级划分办法,兼顾东西南北各地差异,既有普惠性的兜底,更有精品型的示范。作为一名行业的从业者与研究者、参加过7次行标和省标评审的评定员,我非常认同这种“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进阶模式,这既有利于扩大和巩固主体基础,又让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国标中市场取向鲜明,不鼓励过度投资、反对盲目投资,重点引导发展有主人服务、有在地文化、有益于地方协调发展的民宿,简直就是官方版的“避坑指南”。

在向饭店对应借鉴中保持本色。国标的具体要求大多来自酒店、来自于星标,国标帮助大家懂酒店,懂一些服务流程规范。这样有助于加速民宿向酒店学习借鉴的进程,争取大众新一轮对民宿的认同。作为民宿的对应关系,酒店与民宿密不可分,是一体两面。它们从属于第三产业、旅游行业、住宿业态,都是美好生活领域的供给方、引领者。细察它们又有诸多不同,国标首先从规模体量和主人服务上把它们在外延区别开来,其次两者的边界、功能、空间、结构、风情、体验等也有明显差异。在内涵上,一般而言两者在产品上是有限产品与综合产品、在服务上是追求服务个性或服务满足、形态上是个性与标准、气质上是亲切感或尊贵感。我认为重要的,酒店是因生产而生活,而民宿是因生活而生活,酒店是生活方式的舞台,而民宿就是生活方式本身。新时期民宿与酒店都开启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互鉴,酒店开始学习民宿身上的生活体验、个性服务,民宿开始学习酒店的仪式感、规范化。对于民宿我个人的建议是,既要不像酒店,也要像酒店。前台像民宿,后台像酒店,前期像酒店那样做,后期像民宿这样玩。只有这样,民宿才能真正破除很多顾客对于民宿住宿体验的种种顾虑。也正因为有着与酒店业的紧密对应关系,旅游民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业态,更有其生命的意义。国标的出台,无疑将赋予民宿以更大的价值与发展的空间,正如1993年《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 14308-93)发布那样,极大影响着中国饭店业整整30年的发展。

旅游民宿国标的发布实施,表明对民宿这一新兴产业的认知,已经从行业范畴跨越到全社会领域。倘若这种来源于对民宿本质的洞察,能够扩展为消费者的共同认识,想象可以产生多么澎湃巨大的推动力量。

(三)激励特性:民宿治理,全面纳入到制度治理的体系之中

守住公众利益的系统性底线思维。标准是基础性的制度,制度是为了规范、引导与激励。《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国家标准,最严格或者突出的部分是对于安全、环境、卫生等事关公众利益的规定,这是一种底线思维、系统思维。举两个例子,一是关于民宿规模,征求意见时有单位提出应适当扩大规模或把这个权力交予地方,但编制组坚决不予采纳,主要原因就是防火规范要求,必须守住安全底线。2017年三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发布农家乐(民宿)建筑消防导则的通知》,已作出相应规定。二是行业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只有2个,这次国标一下子增加到8个,单设一个章节,一一列举包括污水排放、危化品贮存、食品餐饮安全、公共场所卫生等在内的现行强制性标准。还在第5章节总体要求中复述强调,有些要求又重点拎出来在具体要求里点明。这很大程度上会提高等级旅游民宿的评定门槛,但引导与规范的用意却坚定如斯。

高标准、活标准、严标准的有机统一。对比行标,国标的标准是高了还是低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应综合各个维度去辩证看待。综合起来国家标准有的地方高了,有的地方低了,安全准入高了许多,但丙级评定的必备条件+选择内容又降低了不少,而对照甲乙等级,国标又提高了标准。这一低一高,在该低的方向低,在该高的方面高,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深层次看,这是国标在高、活、严标准上的价值取向。在“高标准”上树立导向,如甲级民宿等设定,目的是推进民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调整、打造中国民宿的金字招牌。在“活标准”上,设计许多开放性条款,为了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快速迭代,鼓励创新驱动、多元包容性增长。在“严标准”上,如安全准入、动态监管、三年复核、取消等级等规定,更是为规范秩序,守住底线,确保品质安全、运营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旅游民宿国标的发布实施,预示着民宿治理,将全面纳入到制度之治、中国之治的治理体系之中,昂首迈入国标时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宿万宿梨花开”。《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国家标准,像是一面高擎的旗帜、一阵阵冲锋的战鼓,引领、规范并激励着中国民宿产业的又一轮奋进。如果中国民宿业能够在传承到创新的集成升华、过程到结果的逻辑展开、量变到质变的递进跃升中,把小民宿做成大产业、大市场、体现大担当,那么国标发布的意义与价值当远不止于此。

专题丨短视频催生文旅新消费,饭店民宿如何快速获益?(报名:罗老师 18258856184 微信同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